當前位置:首頁>時尚>王爺墳地名由來(這座王爺墳因為風水太好)
發布時間:2024-07-17閱讀(17)
關于慈禧太后因為忌憚七王墳“王氣太盛”而砍掉醇親王奕譞墓地白皮松的故事大家一定耳熟能詳。除了自己小叔子奕譞的墓地,慈禧對自己的另一個幫過自己大忙的小叔子、恭親王奕的墓地也是操碎了心。因為有人說恭親王奕在西山選的墓地風水太好,慈禧直接下了一道旨意,讓恭親王奕已經選好位置并開始營造的墓地停止修建,直接給奕另選了一塊地方。

慈禧
辛酉政變,這個小叔子幫了慈禧大忙道光三十年(1850年)正月十四日,道光皇帝的遺詔被公之于眾,與眾不同的是,道光的遺詔一共有兩封,一為“立皇四子奕詝為皇太子”,一為“封皇六子奕訢為親王”。
咸豐十一年(1861年)七月,外逃躲避英法聯軍的咸豐皇帝在熱河病死,唯一的兒子載淳繼位,改年號為“祺祥”。隨后,由于輔政大臣的飛揚跋扈,加上慈禧太后內心濃重的權力欲,慈禧開始密謀一場宮廷政變。經過縝密的籌劃,奕以他在近支皇族中的特殊地位加上獨有的膽識幫助慈禧迅速控制住了局面,并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把咸豐留下的顧命八大臣處理掉,讓慈禧、慈安兩宮重新奪回了對清王朝的控制權。
隨后,奕被慈禧封為議政王、軍機處領班大臣。加上此前奕訢身兼宗人府宗令和總管內務府大臣,奕成為了總攬清王朝內部事務與朝廷事務的“全權大臣”。
卸磨殺驢,“鬼子六”賦閑戒臺寺幫助慈禧成功奪回清王朝控制權之后,雖然二人有過一段“蜜月期”,但慈禧始終在心中對恭親王奕心存忌憚,終于在同治四年找茬免掉了奕的議政王,隨后,又因為奕和慈安一起殺掉了慈禧太后的心腹太監安德海加上自己在宮廷事務上的獨斷專行,奕始終被慈禧視為眼中釘肉中刺,終于在光緒十年(1884年)三月十三日,借口奕訢“委靡因循”而免掉了奕所有職務,從此,官場失落的奕開始了他長達十年的“失業”狀態,這十年間,奕的主要時光都居住在京西門頭溝戒臺寺。

恭親王奕
在戒臺寺居住期間,由于他對戒臺寺廣為布施,為了報答奕,寺中僧人把戒臺寺下院,不遠處的西峰寺送給奕作為修建墓地之用,經歷了大起大落的奕此時似乎也已經看破世間萬物,覺得自己從此再沒有機會回到朝廷中樞,于是開始在西峰寺大興土木,為自己百年之后做準備。
鞠躬盡瘁,慈禧下令賞賜墓地光緒二十年(1894年),被慈禧免職10年后,朝中乏人的問題擺在了慈禧面前,為了挽救瀕臨倒塌的王朝,慈禧想起了曾經幫了自己大忙的奕,重新啟用他參與朝廷事務,任命恭親王奕為總理衙門大臣,并總理海軍,會辦軍務,內廷行走。也許是看透了慈禧的為人性格,再次被啟用的奕沒有了年輕時的慷慨激昂,在工作中也是“不求有功但求無過”。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初,沙俄強占旅大,光緒帝召見王公大臣,極言時危,“以變法為急務”,立志對國家進行改革,而此時的奕訢竟“默然”不答,在朝廷中扮演著和事佬的角色。沒過多久,奕一病不起,隨后病逝,終年66歲。
奕死后,慈禧給了奕極大的哀榮,先是給奕賜了“忠”的謚號并讓奕的靈位進賢良祠、太廟供奉。除了這些名譽上的賞賜之外,盡管此前奕已經在西山西峰寺修建了自己的陵墓,但慈禧還是一意孤行的在北京昌平重新給奕找了一塊地用來修建墳墓。這就是位于北京昌平麻峪村的恭王墳。為什么慈禧會重新給奕選擇墓地,野史當中有個說法,就是慈禧心中忌憚西峰寺的風水,怕奕的后人飛黃騰達。
而此前奕自己修建的墳地,也一直空置,直到多年之后被自己的兒子貝勒載瀅使用了。
王朝背影,重孫是“最后的鐵帽子王”奕死后,他的孫子溥偉襲爵恭親王。溥偉是道光帝旻寧曾孫,恭親王奕訢之孫,貝勒載瀅之子。1936年,窮困潦倒的溥偉在大連新華旅社病逝,時年五十六歲。溥偉的兒子,生于1923年的毓嶦攜帶當年道光皇帝賜給奕的遺詔和祖傳的白虹刀去找已經遜位的溥儀,雖然此時的溥儀已經不是清朝的皇帝,但是在皇族當中,溥儀的地位依然至高無上,見到毓嶦之后,溥儀下“圣旨”讓毓嶦承襲了恭親王的爵位,并把毓嶦留著自己身邊讀書。

毓嶦
2016年7月,愛新覺羅毓嶦去世,由于特殊的經歷,人們把毓嶦老人稱為“最后的鐵帽子王”、“最后的恭親王”。
歡迎分享轉載→http://m.avcorse.com/read-352560.html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