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知識>杜牧為什么被稱為杜三煙?
發布時間:2025-10-28閱讀(2)
|
杜牧,字牧之,是唐代文學家,也是大和進士。杜牧的脾氣秉性很剛直、不拘小節,他也不喜歡逢迎。他不僅擔任過淮南節度使掌書記、監察御史、司勛員外郎等職務,在文學上也頗負盛名。他的詩作明麗雋永,與李商隱齊名,合稱“小李杜”,代表作有《江南春》《題烏江亭》《泊秦淮》等。那么他為什么會被稱作“杜三煙”呢?其實是和三句詩有關。今天小編就帶大家來看看這三句詩。
一、詩詞原文 1.泊秦淮 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后庭花。 2.江南春 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 3.題宣州開元寺水閣閣下宛溪夾溪居人 六朝文物草連空,天淡云閑今古同。 鳥去鳥來山色里,人歌人哭水聲中。 深秋簾幕千家雨,落日樓臺一笛風。 惆悵無日見范蠡,參差煙樹五湖東。 二、詩詞翻譯 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后庭花。 迷離的月色和輕煙籠罩著寒水白沙,夜晚時分,船只停靠在秦淮河邊靠近岸上的酒家。 賣唱的歌女不知道什么是亡國之恨,隔著江水仍然在高唱著《玉樹后庭花》。
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 遼闊的江南,到處鶯歌燕舞,綠樹紅花相映,水邊村寨山中城郭到處都是酒旗飄動。 南朝遺留下的許多座古寺, 如今又有多少籠罩在這蒙朧煙雨之中。 六朝文物草連空,天淡云閑今古同。 鳥去鳥來山色里,人歌人哭水聲中。 深秋簾幕千家雨,落日樓臺一笛風。 惆悵無日見范蠡,參差煙樹五湖東。 六朝的繁華已經成為古老的痕跡,放眼望去,只見草色連空,那天淡云閑的景象,倒是自古至今,沒有發生過什么變化。 敬亭山象一面巨大的翠色屏風,展開在宣城的近旁,飛鳥來去出沒都在山色的掩映之中。宛溪兩岸,百姓臨河夾居,人歌人哭,摻合著水聲,隨著歲月一起流逝。 深秋時節的密雨,象給上千戶人家掛上了層層的雨簾;落日時分,夕陽掩映著的樓臺,在晚風中送出悠揚的笛聲。 心頭浮動著對范蠡的懷念,沒有緣分理由相見交談,只能看見五湖方向,一片參差煙樹而已。 三、“煙”的妙用 1.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這句詩中的“煙”字已經出現就給全詩籠罩了一層迷蒙的薄紗,夢幻、浪漫的景象結合凄清、寂靜的心境,造成了先聲奪人的藝術效果。
2.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 “煙雨”既是如煙霧般的濛濛細雨,結合上下文,虛實結合。不僅突出了江南春的美麗,還營造了淡泊灑脫的氛圍。 3.惆悵無日見范蠡,參差煙樹五湖東。 這里的“煙”是為了襯托上文的深秋時節的密雨和落日時分夕陽落在樓閣上兩種景象。這兩種景象一陰一晴、一朦朧一明麗,是現實中很難出現的奇景。當作者面對著開元寺水閣下這片天地時,看著這方奇景,對歷代朝代的更替也是更加惘然了??陀^世界是長久的,歌哭相迭的一代代人生卻是有限的。這也使詩人感到沉吟和低回不已,此時眺望遠方,五湖那邊正好是一片參差煙樹。 這就是杜牧被稱為“杜三煙”的來歷啦。這三首詩雖然描寫的景象不同,但是“煙”這個字用的真的是妙哉啊。 |
歡迎分享轉載→http://m.avcorse.com/read-722102.html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