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時尚>哈森鞋業算500強嗎(做到2家上市公司)
發布時間:2024-09-16閱讀(16)
提到海天集團,很多人第一時間想到的是不是賣醬油的海天味業?畢竟比起知名度和宣傳度,海天味業都是更上一層樓。大家對它的熟悉程度,也遠比其他海天集團來得深。

但今天我們所要聊的海天集團,卻是另有其人。它成立于1966年,原身是寧波農村里由舊尼姑庵改造的一家小五金廠。經過56年的發展,如今它已成長為總資產超百億的大型跨國公司。旗下擁有2家上市公司,70多家海內外子公司,產品賣到了全球130多個國家和地區。
2021年,它的總產值更是超過211億元,涉及五大產業。而它的創始人及其家族憑借著持有的海天集團股份,也是持續多年名列全球富豪榜單中。可有誰知道這一切的開端,卻是由一雙塑料鞋開啟的呢?
01
小五金廠改頭換貌一家公司要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除了要有過硬的競爭產品,最重要的還是人才。

一個好的管理人對公司的發展是至關重要的,他就像是大海航行中的掌舵手,決定了船只的行進方向,會帶領大家避免在大海中遇到風暴。
而海天集團的創始人張靜章在過去的幾十年中,充當的就是這樣一個角色。也許對于張靜章這個名字,大家都不曾聽過。比起眾多的知名富豪,他的存在感確實很低。但在他所屬的行業中,張靜章的名字卻是如雷貫耳。
張靜章,1937年出生在浙江寧波北侖區小港街道的衙前村。雖然因自幼喪父而家里過得拮據,但他的母親卻從沒有放棄對張靜章的教育。而張靜章本人也很爭氣,19歲就考上了寧波農業學校,成為一名大專生。

幾年后,張靜章總算是大專畢業要熬出頭了。可此時的他卻做出了一個令人意外的決定,他放棄了留在城市里的機會,回到了生養自己的老家。很多人都不能理解好不容易走出農村,遠離了背朝黃土面朝天的生活,張靜章為什么又回來呢?
原來回到農村,是因為他的心里充滿了對家鄉的熱愛,想要為建設家鄉出一份力。有著大專文憑的張靜章回鄉后,很快就被推薦為生產隊長。俗話說在什么樣的職位上就要干什么樣的活。
張靜章在當生產隊長的4年時間里,從不因為自己的大專文憑而高人一等,反而是親身帶領著全生產隊的人勤勤懇懇地扎根在田地里頭勞作。而他的踏實肯干,還有出色的工作能力自然也被上級領導看在眼里。

很快,張靜章被提拔的機會就來了。1966年,他先被調到了鎮海麻紡站工作;1970年,又被升遷到了江南農機廠擔任總經理,這也就是海天集團的前身。
雖然看似是獲得了升職的機會,但張靜章肩上的擔子是更重了。因為彼時的江南農機廠還只是一個由尼姑庵改造的小作坊,全部資產只有四臺陳舊的儀表車床和100塊錢,主要業務是生產農具。
但農具這東西,一般都是修修補補地用著,除非是真不能用了才會換,所以農機廠的生意很是慘淡,連員工們的日常生活都維持不太下去。如今張靜章接手了這家作坊后,他就得帶領員工們想辦法找活路。
為了生存下去,張靜章帶著員工們嘗試著做過了農機配件、水表零件、螺絲螺帽。但這些業務基本都是曇花一現,并不能讓五金廠穩定下去,張靜章清楚地知道這樣的日子不能長久下去,還是得找到一個能持續造血的業務。

都說念念不忘,必有回響。1972年,一直苦思冥想的張靜章終于從一個公社女干部身上看到了契機。當時的這位女干部是從上海出差回來的,她的腳上穿了一雙塑料涼鞋。
對現在的我們而言,塑料涼鞋幾乎是沒有任何吸引力,甚至顯得廉價。可放在70年代能夠有一雙塑料涼鞋,那真的是走在時尚的前沿,能夠引來一大波艷羨的目光。
就算是作為男人的張靜章,此時也被這雙塑料涼鞋給吸引了目光。他的腦子里想的是這個涼鞋不僅看著款式新穎、還耐穿,肯定很有市場。但是要造鞋先得有機器啊。
剛好自己開的是農機廠,當然也是為了省錢,張靜章決定先造出制鞋設備——注塑機。為了盡快地造出注塑機,沒有技術的張靜章只能帶著團隊到各個地方去學習,記住別人家機器的每個零部件,然后回來自己摸索制作。

在磕磕絆絆中耗費了兩年的時間,張靜章總算是和團隊于1974年成功制造出了第一臺注塑機,并生產出了第一雙塑料涼鞋。這個結果毫無意外地讓所有人都激動起來了。
而在2年的研究中,張靜章的思想也發生了變化。從一開始想著生產塑料涼鞋到后來轉移到注塑機制造上,他似乎找到了一條更適合農機廠發展的道路。掌握一門誰都超越不過的制造技術,遠比賣誰都可以賣的塑料涼鞋更加有前途。
于是原本想要生產塑料涼鞋的江南農機廠正式走向了專注注塑機生產制造的道路。并且憑借著注塑機這個項目,江南農機廠徹底改頭換貌了。曾經被村民不屑一顧的小作坊成了人人爭搶的香餑餑,生意是一日好過一日。
02
要做世界第一的跨國企業
1993年,江南農機廠在張靜章的帶領下已經小具規模,并且也有了新的名字——海天。同時也是在這一年,它由一家鄉鎮企業蛻變成了股份制的海天集團。
隨著股份制改革的完成后,海天塑機的發展就迎來了一個新高度。隔年,海天塑機的注塑機產業就達到了全國第一。它的客戶也從籍籍無名的小廠拓展到海爾、美菱等知名企業,成功在行業里脫穎而出。
然而面對此時海天集團取得的成就,張靜章始終冷靜以待,他并沒有被喜悅沖昏頭腦。因為他的目標不只是成為國內的第一,更想做世界第一的跨國企業。

他說:“人一定要積極向前沖。從長遠看,注塑機市場沒飽和,別把目光停留在國內,世界塑料機械發展空間還很大”。
于是除了在國內繼續穩定市場外,張靜章還開始布局了海外市場。陸續在土耳其、意大利、德國等國家建立了子公司,搶先占領歐洲市場。到了2003年,海天塑機集團的注塑機就實現了產量世界第一。
在短短的9年時間里,從國內第一做到了世界第一,張靜章用海天塑機的業績再次證明了自己的實力。他是一個有的放矢,說到就要做到的人。
而值得一提的是2002年,張靜章在專注注塑機市場的同時還成立了海天精工研究數控機床,與注塑機相輔相成,讓集團實現產業多樣化。

專注堅持、不將就一直是張靜章在管理企業時的守則。制造注塑機的時候如此,研究數控機床時也不例外。此時的海天塑機集團擁有的實力和底氣比一些企業都來得強,如果它要進入低端機床市場,很快就能占領一大片陣地,獲得收益。
可是對于海天精工的未來,張靜章卻不想這么將就,要做就做到最好。他放棄了同別的企業爭搶低端機床市場,轉頭就扎進了中高檔機床的研究中。雖然過程很辛苦,但結果是喜人的。
當低端機床被淘汰,中高端數控機床迎來藍海的時候,海天精工就進入了收割的季節。一批批不同領域,但又同時需要高端數控機床的企業紛紛投入了海天精工的懷抱。

得益于前期的積累,后續的勃發,海天精工的發展速度極快。在2016年,它成功地登上了上交所,成為海天集團的第二個上市公司。
在擁有了兩家上市公司,若干家子公司之后,張靜章也沒有滿足于當前。張靜章那永不滿足的事業心一直驅使著他在實業的道路上前進。從注塑機到數控機床,再到后來的海天驅動、海天金屬、海天智聯、海天資產。
只要還在位子上一天,還能干得動,張靜章就不會停止帶領海天集團繼續前進的步伐。他的“世界第一”夢始終都在。

當然一家企業的成功除了有睿智的管理人,他的追隨者在其中起到的作用也是至關重要的。畢竟獨木難支,想要撐起一個龐大的企業,光靠張靜章是不夠的。
早在企業初創之初,張靜章就深切地認知到了這一點。因此在人才管理上,張靜章也從不吝嗇金錢獎勵,提高待遇。
對待中高端人才,他可以開出比自己高10倍的薪酬去聘請他們;對待基礎的員工,他建設了一個海天新村,讓所有的員工都能以半價買房安家,一年還能來個組團旅游。
正是有了這些高待遇、好福利,海天集團才能積聚一批批的人才,為技術研究和企業管理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讓海天集團在激烈的競爭中,有機會從一家小作坊逐漸做大做強,成長為如今實力強橫的跨國企業。

而張靜章本人及其家族最后也成功晉升為億萬富豪。這是不是也側面論證了:對待別人的善意,最終成全的都是自己。
還想看更多名人企事?它靠服裝起家,是鋰電池行業龍頭,引比亞迪寧德時代爭相投資空調品牌前十排名:格力第2,榜首兩次入選“世界名牌”新加坡首富之爭,海底撈張勇77億身家,不敵做醫療的安徽漢子崛起的國民品牌:靠賣蛇起家,將產品遠銷全球60多個國家國內頂級女富豪:從修理工做起攢下500多億身家,大二婚丈夫11歲,歡迎分享轉載→http://m.avcorse.com/read-418915.html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