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時尚>美麗麻陽長壽之鄉(湖南麻陽美麗鄉村系列)
發布時間:2024-06-27閱讀(23)

(姚筱瓊/文 焦玫 黃軍/ 圖)
梯田.柑橘

出麻陽縣城,沿雄溪往東北方向行駛約三十公里,到達武陵山余脈海拔五六百米高度,一片規模龐大的梯田出現在眼前,就是巖寨。
這里的山脈是從云貴高原延伸而來,土質鮮紅,層層疊疊的梯田隨著山勢緩緩向高處和遠處延伸,蜿蜒迂回層次鮮明,形態多樣曲線優美,凌空浩蕩氣勢磅礴,遠遠看去就像從山之巔,云之上落下的云梯。


偶發奇想,我等一行若是拾級而上,會不會一直走到天上去?抑或,天上的神仙也有此想法,順著臺階往下走,一不留神就走到了蒼穹之下,崇山峻嶺,云深之處的巖寨村?
如此說來,巖寨村豈不是神仙常來常往的地方?但事實上,巖寨村不是神仙的故鄉,它是一個省級貧困村。


貧窮的帽子,戴起來使人憂傷。讓人不禁想起詩人海子的一首詩:“就讓我這樣把你們包括進來吧,讓我這樣說,月亮并不憂傷,月亮下,一共有兩個人,窮人和富人。”
詩人的立場往往樸素簡單,而我很多時候也是一個簡單樸素的人,站在這片廣袤的黃土地上,望著眼前一坡坡、一灣灣的梯田,心情無比激動,也無比感慨。


我很喜歡這片神奇的土地,想象它春天開出讓人心跳的油菜花海,夏天禾苗綠得像錦毯,秋天掀起金色稻浪,冬天換成黃澄澄的橘園,當真是四季流動的風景,美麗的奇觀。
“看這兒,多漂亮的橘子,給我在這拍一張!”有人歡快的叫聲打斷我的思緒。回頭,我看見腳下橘林綿延,漫山遍野掛滿黃澄澄的柑橘,著實賞心悅目。
一位守園的農民加入到我們隊伍,瞧我們給梯田和橘園拍照。“這是我家的橘園,20畝。


今年柑橘是個豐收年,雨水不多,不會生蛆,口感特別甜。”農民老王口氣不無驕傲。他是巖寨村柑橘種植大戶,像他這樣的種植大戶,村里還有20戶。
“他們都把柑橘種在梯田上?”
“是的。”
“梯田有名字嗎?”
“有,叫千丘田。”
這就對了。守著金貴的千丘田,不愁長不出金子,憑借勤勞的本分,不怕摘不掉貧窮的帽子。巖寨人其實也和海子一樣,容不下“窮人”這個字眼,往后的日子,借著好政策,仗著這般富饒的土地,鐵了心奔著富人的行列去了。


盤瓠 .圖騰
翻過一座山埡,眼前出現一座盤瓠廟。巖寨人稱它“三座大王廟”,為了弄清楚是哪三座大王,我隨即走進這座看似不起眼,但卻遠近聞名的廟宇。
據廟祝介紹,盤瓠廟里敬奉的是盤瓠大王、新息大王和四官大王,故稱三座大王廟。麻陽苗鄉是盤瓠文化的故都,盤瓠大王是苗民的先祖,理應視為神明,加以敬奉。


但奇怪的是,新息大王是曾經征剿過苗民的馬援,為何也會在這里受到香火供奉?按理說,“民不祀非族”,巖寨盤瓠廟卻偏偏敬奉了本民族的“敵人”,這是何故?揣著這個疑問百思不得其解,卻無意中在一尺條幅上得到答案。
“民眾向往之處就是圣地”,這一行雋美的字,是誰敬獻廟宇的,我不知道,我只知道它表達了捐獻者出自內心的信仰。真沒想到,在這小小山廟里,我悟出了“順應民意”的大道理。


勝人者力,自勝者強,人類最大的胸懷莫過于寬恕并敬奉自己的敵人。
麻陽盤瓠文化源出蚩尤文化,是蚩尤文化余脈。巖寨村是盤瓠后裔苗族人長期聚居地,至今保留著盤瓠廟,族徽、石碑等圖騰,承傳了較為完善的農耕文化和祭祀習俗。
王志群老人就是村里傳承民族文化的熱心人,他今年76歲,三個兒子,其中兩個在外打工。
老人平日在家務農,種了十多畝柑橘,每逢廟會節日積極牽頭籌辦活動。他告訴我們,巖寨每年舉辦兩次盛大廟會,周邊很多百姓都會趕來觀看盤瓠獅燈舞、鉆火圈等特色節目。


平日閑時,又逢紅白喜事,或遇天災病患,天旱求雨,豐收酬神,無嗣求子,甚至連村民外出務工,都要到盤龍廟來燒香拜佛。聊得興起,老人從家里抱來一塊石碑給我們瞧,碑上刻有七個篆字,“本祭盤瓠大王位”,落款為善程。
這個善程本名叫相單程,東漢武陵郡沅陵人,東漢建武年間被公推為五溪少數民族領袖,他的故事記載于《后漢書》卷八十六“南蠻西南夷列傳第七十六”。
石碑上的字,是漢代的字,是雄性的字,也是善程號令群雄,嘯聚部眾,奪關據縣,開倉濟貧,懲治貪官污吏的活證據。
不知為什么,在這深山僻壤,我突然因為看見一個人的名字而覺得眼前熠熠生輝,渾身熱血沸騰。多么令人起敬的名字啊,因為他的名字,把《后漢書》都照亮了許多,雖然《后漢書》沒有明確褒獎他,但我為他的故事感動不已。


巖寨人視石碑為精神圖騰,每逢祭祀活動,都會請出它供人頂禮膜拜。
祭祀活動中有一個“磨刀”儀式,傳承的是一種勇士精神。苗民從地上拾起第一根木棒、在山中點燃第一堆篝火開始,就開始了無止征戰和遷徙,他們因此渴望擁有神祗的力量。
為了鼓舞士氣,勇士上陣殺敵之前,會挨個在石碑上磨亮長刀,他們相信善誠的神靈寄托在石碑上,永遠地庇佑他們,并賜予他們英武神勇的力量。


這種儀式不知道傳承了多少年,多少代,以致石碑被磨出一道深深的豁口,猶如青電一般發出逼人的炫亮。
王志群老人將石碑搬來給我們看,看完又趕緊收起,扛回家中珍藏。“它是鎮殿之寶,珍貴得很,不能弄丟了。”
他說這話的時候,目光和神情十分肅穆,完全脫離了他的真實年齡,由此可見,石碑是他的一個念想,一個寄托,一個圖騰,信仰的力量,深深滲透了他的精神和骨髓。

【作者簡介】:
姚筱瓊,女,苗族,湖南沅陵人,中國少數民族學會會員。曾任《懷化日報》《邊城晚報》編輯記者,作品散見《北京文學》《民族文學》《人民日報》《湖南文學》《山花》《飛天》《世界警察》等報刊,著有長篇小說《罪名成立》《失手》《危情布局》、短篇小說集《芭蕉雨》、散文集《遠山陽光》。長篇系列散文《即將消逝的古村落》為2015年中國作家協會全國少數民族作家重點扶持作品。
歡迎分享轉載→http://m.avcorse.com/read-346535.html
下一篇:紅娘是哪一部作品中的人物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