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4-01-25閱讀(8)
發燒是兒童成長過程中很常見的癥狀之一,給家長們帶來了許多困擾。民間有“兒童發燒就會燒壞腦子”等傳言,讓不少家長“談發燒色變”。小初來給大家說說,小兒發燒的主要類型和應對方法,讓新手爸媽在寶寶發燒時,不用再手忙腳亂心慌慌。

?嬰兒:熱退疹出
發病多在2歲以內,尤以1歲以內常見,又稱嬰兒玫瑰疹,是嬰幼兒常見的一種急性發熱發疹性疾病,由人類皰疹病毒6、7型感染引起。
這種情況主要是對癥處理,高熱時可給予物理降溫或退熱劑,一歲以內小兒建議使用成分為對乙酰氨基酚的泰諾林。如果寶寶有高燒驚厥的情況,就要及時就醫哦。
幼童:伴并發癥
孩子發燒三天以上,并且伴有其他的并發癥,例如:
——發熱伴嘔吐
——發熱伴有精神萎靡,嗜睡,
——發熱伴眼瞼浮腫,小便異常,要當心泌尿系問題。
總之,發熱伴有一些并發癥時,就需要及時就醫了。因為這不是單單是發燒,而且可能會引發其他的疾病。
大童:高燒不退
寶寶高熱不退,體內多伴有炎癥的存在,可能是細菌或其他微生物引發的上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系統出現的炎癥,建議去醫院做個血常規檢查,明確高燒不退的原因,積極治療。寶寶長期處于高熱狀態下容易引發腦膜炎、肺炎等疾病,對身體造成損傷。
除了要了解寶寶在不同階段的發燒類型之外,新手爸媽還要避開誤區采取正確的治療方法,才能讓寶寶早日恢復健康哦。

?誤區一:發熱捂汗,可以幫助退燒
寶寶發燒,家長覺得寶寶穿得厚點可以捂汗,一出汗就退燒了。結果適得其反,多余的熱量散布出去寶寶體溫迅速升高,還有可能誘發抽搐呢。
這時正確的做法是把寶寶的衣服略微解開,讓其充分散熱;而手腳冰涼的部位則要適當保暖,例如用溫熱水敷一敷,用手給寶寶搓搓手腳等等,讓孩子手腳變暖才更容易散熱。
還有,寶寶在發熱時,額頭會變得額外的燙,使用退熱貼可以有效地給寶寶的額頭降溫;并且物理降溫會比使用藥物的方法溫和許多,更加適合小寶寶。
?誤區二: 發燒不能洗澡
有些老人認為寶寶發燒了就不能洗澡。其實孩子發燒了泡個溫水澡是非常經濟有效的物理降溫方法。如果洗澡不便的話,用溫水擦身也有利于散熱退燒。如果溫水擦浴一段時間后體溫還比較高,那過段一小段時間后可再重復一次。
誤區三:無論什么情況發燒都立即吃退燒藥
通常兒科醫生會把38.5℃作為是否服退熱藥的分界點。但我們同時應該知道:給孩子服退熱藥的目的在于減輕孩子因發燒引起的不適感。所以何時需要服退燒藥,更重要的是要針對具體的病人而不是針對體溫。也就是說沒有一刀切的標準,如果覺得難受,就可以考慮給藥,如果沒有特別不適,就沒有必要服退燒藥。

?小孩子發熱都是有一個過程的,不管你是打針吃藥都是由一定過程的,不要過于盲目退熱,其實適量的發熱對孩子有益無害,盲目退熱還有可能造成孩子體溫過低。所以我們可以找到孩子發熱的原因,再進行治療將會變得容易許多了。
歡迎分享轉載→http://m.avcorse.com/read-292164.html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