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4-01-24閱讀(6)
寶媽A問:鮑醫生您好! 我女兒3個月25天 ,三天前發現她肚臍眼發紅 有黃色分泌物結塊,寶寶精神狀態很好,去醫院看,醫生說用碘伏清理干凈 每天擦拭,保持干爽。今天第四天,肚臍眼還是發紅,并伴有少量黃色分泌物,看起來有點粘似的。您看這是怎么回事?我需要怎么做呢?

鮑教授回答: 家長你好,有幾種可能:臍炎,表現為臍部流水或有膿性分泌物。臍輪皮膚紅腫或去除臍窩痂后有膿性分泌物,且伴有臭味。除局部消毒、清洗外可能還需用抗生素治療,應去醫院檢查。若有發燒、哭鬧、精神差、吃奶差者,還應警惕有無敗血癥,需緊急求醫,絕不能耽誤。臍瘺,表現為臍帶脫落后,臍正中有黏膜樣物,中心有孔,有腸內物流出,并帶有臭味,周圍皮膚發生糜爛。此為胚胎時卵黃管與臍部相通,卵黃管未閉合殘留所致,需住院切除治療。臍瘺一定要引起重視,因為炎癥嚴重時會導致腹膜炎,需要立即就醫治療。臍濕疹,因過敏而引起肚臍及周圍皮膚的皮疹,表現為丘疹、糜爛、滲出及脫屑等。臍茸,表現為臍帶脫落后,創面有紅色、表面光滑濕潤像黏膜樣的腫物,很像小息肉,有少量分泌物,稱臍茸。總之,一旦發現寶寶臍部異樣,一定要立即帶寶寶就醫,遵醫囑治療。

寶媽B問:新生兒23天,腹脹嚴重,比超發現腸間隙有少量積水,腎積水輕微。寶寶能吃能喝,排尿正常,拉屎少,最近一天一至兩回。有什么好的辦法減輕寶寶腹脹。
鮑教授回答:家長你好,腹脹情況下是會出現腸間隙積水的。如果沒有哭鬧、發熱、惡心嘔吐、便秘等其他癥狀,少量積水一般是沒問題的。新生兒腸道功能發育還不完善,容易腸脹氣,吃奶要拍嗝,吃完奶半小時可以做排氣操,按摩寶寶腹部,白天醒著的時候多趴趴。應該是奶粉喂養吧,因為便便一天1-2次,便便是不是有很多奶瓣,可以少量多次喂奶,避免過度喂養,給腸胃造成負擔。另外喂奶不要過快過急,如果吃進去空氣太多,就容易腸脹氣。另外還有喂奶的姿勢也很重要,奶瓶喂養,嘗試將寶寶呈45°斜抱,奶瓶傾斜的角度避免直立放進寶寶嘴里,吞咽幾口后可以從寶寶嘴里取出,讓寶寶緩口氣,而不是一口氣將奶水喝完。如果實在腹脹嚴重,可以用西甲硅油,幫助排氣緩解腹脹。

寶媽C問:寶寶剛出生未滿月,關節經常發出聲響,尤其是在膝蓋處關節發出聲響頻率較高,是什么原因導致的呢?需不需要找骨科醫生看一下?需要注意什么?謝謝
鮑教授回答:家長你好,小嬰兒膝關節窩淺,膝關節內有半月板的結構,是關節內的兩片軟骨墊,起到穩定關節和緩沖壓力的作用,半月板周圍有韌帶組織限制著活動,當膝關節做屈伸活動時,半月板會在關節里快速的滑動,以適應關節位置的改變。由于小嬰兒的韌帶較薄弱、松弛,半月板活動度很大,在膝關節的關節面上滑動程度到了一定的程度,導致出現“彈響聲”。隨著年齡增大,韌帶變得厚實,膝關節結構逐漸改建,這種關節彈響聲就消失了。所以,大多數情況下,寶寶膝關節有彈響聲,不要擔心。
歡迎分享轉載→http://m.avcorse.com/read-274910.html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