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综合九色综合97婷婷-美女视频黄频a免费-精品日本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日韩中文无码有码免费视频-亚洲中文字幕无码专区-扒开双腿疯狂进出爽爽爽动态照片-国产乱理伦片在线观看夜-高清极品美女毛茸茸-欧美寡妇性猛交XXX-国产亚洲精品99在线播放-日韩美女毛片又爽又大毛片,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成a人片在线观看视频下载,欧美疯狂xxxx吞精视频

有趣生活

當前位置:首頁>知識>語文課文的糾正第一彈(語文教材不是沒有問題)

語文課文的糾正第一彈(語文教材不是沒有問題)

發布時間:2024-01-23閱讀(9)

導讀一、人教版教材怎么了?最近,因為人教版數學教材的插圖問題,引起了熱烈的社會討論。我基本上屬于語文老師,一向不怎么關注數學教材,問題爆出之后,才去看了看數學課....

一、人教版教材怎么了?

最近,因為人教版數學教材的插圖問題,引起了熱烈的社會討論。我基本上屬于語文老師,一向不怎么關注數學教材,問題爆出之后,才去看了看數學課本。真的是很辣眼睛。如同一位主播所說,這不是藝術風格或者藝術水準問題,就是單純的壞。作為一名美院畢業生,一名教育工作者,我對此非常憤怒。

語文課文的糾正第一彈(語文教材不是沒有問題)(1)

這樣粗鄙的東西為什么會進入中小學課本,畫手是何動機,出版社的層層審查為何失守,都是有待檢討的問題。好在教育主管部門已經成立專門工作組來調查此事,想必能割除毒瘤,消除流毒,給孩子、家長、老師和社會各界一個滿意的交代。

語文課文的糾正第一彈(語文教材不是沒有問題)(2)

由數學而及其他兒童讀物,也漸有各種問題浮出水面,讓人怵目驚心。還有知名作家說語文教材也存在問題,指某主編將自己和圈子中人的作品選入教材當中,而這些作品價值可議。對此,教材主編溫教授作了嚴正回應。

語文課文的糾正第一彈(語文教材不是沒有問題)(3)

如溫教授所言,語文教材的編寫是一件嚴肅的事情。我們相信相關內容的選擇會經過反復論證。然而智者千慮,必有一失。關于語文教材的各種問題,近年來已經有葉開等專業人士提出過系統批評。其中的很多問題也已經得到回應和解決,我們也相信,語文課本會越來越好。

“傳統文化進校園”的社會呼聲很高漲,對此教育部門也作了正面的回應,在傳統文化內容的增加、傳統文化與多學科融合等方面,做了許多切實的工作。比如語文教材當中古詩文內容的大量增加等,但這些內容的安排和解讀,也不無問題。我平常已經記錄了部分問題,還不完備,但趁現在大家關注教材的機會,先發一個“上篇”吧。

語文課文的糾正第一彈(語文教材不是沒有問題)(4)

二、語文教材中詩文部分的問題

我在本文開頭說過,我“基本上是個語文老師”。這是因為我近幾年來,已經把精力集中到“語文”學科中的漢字、詩詞、文言內容的教學教研和普及寫作,參與了一些傳統文化教材的編寫,自己出過幾本讀物。之前在王府學校做專職的初中“國學”教師,自己現攢內容。后來愛哲學校給我更多的教學自由,便來踐行我覺得更為穩健的路徑:以現有語文課本的詩文篇目為基礎,作主題化的拓展和深化。由來一年有余,到本學期結束,算是較為完整地教完了小學部三、四、五、六各年級一整學年的詩文內容。現在我把我發現的一些問題和建議提出來,希望編寫課本的各位專家加以留意。不足之處,也請讀者諸君多多指教。

1、三上第二單元,P15,南宋葉紹翁《夜書所見》,第三句說“知有兒童挑促織”,注“挑”讀“tiǎo”,釋為“用細長的東西撥弄”。這是一首七言絕句,第三句的格律應為“(仄)仄平平平仄仄”。“挑”在這里應讀平聲,否則就與后面的兩個入聲字“促織”都成了仄聲,這是不符合七言絕句的格律要求的。我猜注者可能是受了斗促織時用須發“挑逗”的影響而致此誤失。

語文課文的糾正第一彈(語文教材不是沒有問題)(5)

2、三上語文園地,P41,“識字加油站”欄目中,在系列形聲字中夾雜了“教——孝”,認為“教”是“從攵孝聲”的形聲字,這是不對的。這個字的甲骨文寫作下圖。

語文課文的糾正第一彈(語文教材不是沒有問題)(6)

《說文新證》釋為“從攴從子爻聲”,“攴”是鞭杖,“子”是幼兒,古代教學是要打的,但實在不是為了“孝順”。《說文字解》雖然把它釋作“從攴從”的會意字,但也注明了“”是從子爻聲的形聲字,并非從“孝”。隸書有如下兩體,后者左邊才類化寫作“孝”形。

語文課文的糾正第一彈(語文教材不是沒有問題)(7)

語文課文的糾正第一彈(語文教材不是沒有問題)(8)

”字金文如下圖,從老省從子會意,表示幼子扶助老者。

語文課文的糾正第一彈(語文教材不是沒有問題)(9)

隸書作也有兩體,分別如下:

語文課文的糾正第一彈(語文教材不是沒有問題)(10)

語文課文的糾正第一彈(語文教材不是沒有問題)(11)

當然,這一條如果只講字形,也可以不用細究。

語文課文的糾正第一彈(語文教材不是沒有問題)(12)

3、三上第八單元,P102,第24課《司馬光》,釋“一兒登甕”之“”為“口小肚大的容器”。第二版《漢語大字典》、第五版《現代漢語詞典》皆釋為“一種盛東西的容器,腹部較大”,未言其“口”,不知注者說“口小腹大”有何出處。倒是清代段玉裁《說文解字注》說“甕者,罌之大口者也”。參考文意,應以“大口”為宜,“口小”的話這個小孩就不會那么容易“足跌沒水中”了。

語文課文的糾正第一彈(語文教材不是沒有問題)(13)

4、三下第一單元,是“春景”主題的古詩單元,第三單元是“傳統節日”的古詩單元,包含《元日》。寒假開學,春節剛過,春景未著,所以這兩個主題不妨換一下順序,以與各自的時節相應。

5、三下第二單元,P16,《守株待兔》,“身為宋國笑”的“”失注,應注為“自己”,這是“身”字很常見的用法。

6、四上第三單元,P34,《暮江吟》,“半江瑟瑟半江紅”,注釋說“這里形容未受到殘陽照射的江水所呈現的青綠色”。“瑟瑟”是古波斯語的漢語音譯,意為“玻璃瓶”,一般為藍綠色,所以唐代以來,漢語用“瑟瑟”代指碧色寶石或碧色,就如“素”是未染之絲,代指白色一樣。《暮江吟》中的“瑟瑟”不是“形容”,而是借代,用“碧色寶石”代指“綠色”。“瑟瑟發抖”的“瑟瑟”才是“形容”。

語文課文的糾正第一彈(語文教材不是沒有問題)(14)

7、四上第三單元這一課,把寫秋江晚景的《暮江吟》,與蘊含哲理的《題西林壁》和《雪梅》不怎么搭。可以把《暮江吟》移到秋景單元中,另補入一首哲理詩,如王安石的《登飛來峰》之類。

8、四上第四單元,P48,《盤古開天地》,袁珂先生是研究神話的專家,但他整理的這篇課文有未盡合理之處。天地混沌一片,萬八千年而生盤古,那“身邊有一把斧頭”是誰給他制作完成又放到他身邊的?在袁先生整理的《中國神話資料粹編》中,早期材料根本沒有提到“斧子”,直到“盤古”下最后一條,明代的《開辟衍繹》才說盤古“左手執鑿,右手執斧”去開天辟地。如此晚的材料,已經沒有文獻價值,是后世的藝術加工。這則神話我們學習的時候,就用了《藝文類聚》中最早的文言材料:

天地渾沌如雞子。盤古生在其中。萬八千歲。天地開辟。陽清為天。陰濁為地。盤古在其中。一日九變。神于天。圣于地。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盤古日長一丈。如此萬八千歲。天數極高。地數極深。盤古極長。

9、四上第七單元,P94,《涼州詞》,詩中“欲飲琵琶馬上催”,注云“正要舉杯痛飲,卻聽到馬上彈起琵琶的聲音,在催人出發了”。換“琵琶”是唐代很流行的樂器,只用于伴宴“催飲”,不會用作催人出發的“號角”。詳見《琵琶馬上催何事》的討論。當然,這屬于學術見解不同,可以繼續討論。

語文課文的糾正第一彈(語文教材不是沒有問題)(15)

10、四上第七單元這一課,前兩首是王昌齡的《出塞》、王翰的《涼州詞》(葡萄美酒),最后一首是李清照的《夏日絕句》。編者大約是覺得,三首詩都與戰爭有關,但兩首是邊塞詩,后一首是諷刺詩,也很不搭調。王昌齡的《出塞》、王翰的《涼州詞》(葡萄美酒),與王之渙的《涼州詞》(黃河遠上),這三首詩內容、主題、知名度、寫作水平都很接近,不少詩選都放在一起。清代潘德輿的《養一齋詩話》,已經把這三首放在一起討論;施蟄存先生《唐詩百話》,沈祖棻先生《唐人七絕詩淺釋》也都歸入一篇之中。課本也應當放在一起,不應該讓《涼州詞》(黃河遠上)去補白,和全不想干的《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在個角落里“相看兩不厭”。

至于《夏日絕句》,應該和《示兒》《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等放在一起,共同呈現南宋士人對朝廷消極抗金的態度。

11、四上語文園地,P120,“識字加油站”的一組形聲字中有這樣一對“羊——氧”。按清代學者徐壽翻譯西方化學著作,根據各自特點翻譯各種氣體為“養氣(今譯氧氣)、輕氣(今譯氫氣)、綠氣(今譯氯氣)、淡氣(今譯氮氣)。之所以稱為“養氣”,是因為它能夠供養生物,后改稱“氧”,可以視作“養”字改換聲旁得到的同源詞。如果徑視為“從氣羊聲”,就流失了很多有用信息。當然,還是那句話,只看字形的話,就不必多說了。

12、四下第一單元,p3,《清平樂·村居》,釋“最喜小兒亡(無)賴”的“亡賴”為“頑皮,淘氣”, 這是毫無道理的。

,從貝剌(lá)聲。本義是錢財的贏余。 能賺錢則生活有保障有“依靠”。“無賴”則物質上“沒有依靠”,于是坑蒙拐騙偷搶,不擇手段謀取好處,人就成了“無賴”。

如果精神上“沒有依靠”,就是“無聊賴”,“聊”是個虛詞,可以省為“無賴”或“無聊”。這里的“無賴”應是“無聊”之意。因為兩個兄長都把活干了,他無所事事,就憨憨地趴在池邊剝蓮蓬吃,讓作者覺得他可愛。這哪有什么“頑皮”“淘氣”的表現?

語文課文的糾正第一彈(語文教材不是沒有問題)(16)

13、四下語文園地,P31,“識字加油站”又列了許多形聲字和其聲旁,我不知道編者把“凡—鞏”放進來是什么意思,知不知道“鞏”字里的“凡”是怎么來的,那是聲旁嗎?

”字金文如下,從丮(jǐ)工聲,表示兩手操作加以鞏固,繁體后加“革”作“鞏”,簡體又省掉了“革”。

語文課文的糾正第一彈(語文教材不是沒有問題)(17)

“鞏”的形旁“凡”,是“丮”字隸變后的面目,甲骨文如下,象人兩手操持之形。

語文課文的糾正第一彈(語文教材不是沒有問題)(18)

金文如下,,作偏旁有不同的形變,如“執”字的“丸”,“夙”字的“凡”,也都是“丮”,都與“兩手操持”有關。

語文課文的糾正第一彈(語文教材不是沒有問題)(19)

語文課文的糾正第一彈(語文教材不是沒有問題)(20)

14、四下語文園地,P60,這個“識字加油站”沒有什么錯誤,只是“桿—肝—稈”這一組中,“桿”“稈”和“竿”是一組同源詞,都是植物的直莖,本可以組成更容易掌握字形、字義的一個系列,但混進了“肝”就不好講了。“輪—淪—掄”這一組也是同源詞,,按前后順序滾動;,由中心散開的淪漪;,按高低順序選擇。可是組詞“淪落”“掄拳”,就又不是同源詞的共同含義了。

語文課文的糾正第一彈(語文教材不是沒有問題)(21)

15、四下“日積月累”,P62,《蜂》這首詩中,“無限風光盡被占”,“占”字應予注音,讀“zhān”,并加以注釋,說明作者是為了調和音義,借“占卜”的音,用“占領”的義。一般師生可能未必知道唐詩中的這一特殊現象,詳見《無限風光盡被占,“占”該怎么讀?》

16、四下第七單元,P100—101,《芙蓉樓送辛漸》《塞下曲》《墨梅》,可以說毫無關系,硬給拼成一課,不知意義何在。倒不如像其他許多詩篇一樣,打散了去給排版做補白。《芙蓉樓送辛漸》,可以和四上補白的《別董大》,五下補白的《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六下附驥的《送元二使安西》等篇目組成“送別”主題;《塞下曲》的“月黑”“林暗”兩篇都可以選,和另外的邊塞詩組成同一主題,如許渾的《塞下曲》;《墨梅》可以和《惠崇春江晚景》《墨竹》等組成題畫詩。總之可以組合的方式有很多,這樣硬湊,顯得太不用心,也不符合單元化教學的宗旨。

17、四下第七單元,P102—103,《車胤囊螢》《鐵杵成針》是傳統的“勤學”故事,其實不如加上“孫康映雪”蘇秦“懸梁刺股”一起學習。

但《囊螢》《磨杵》都是假故事,真雞湯。螢火蟲裝在囊里能不能照明,康熙皇帝曾經做過實驗,抓了一百只裝來,都不能辯識字畫。老人家有這鐵杵,去找鐵匠換根針好不好?真正的勤學,是要激發起內在的驅動力,而不是學其外在行為。這些雞湯膚淺又虛假,只有說教作用。各位,我們中國的孩子們缺的是勤奮嗎?我們是“勤奮”過頭了。

講勤學、讀書的古詩有很多,也可以放在這個單元,為什么要放前文所述的這樣一個雜湊古詩單元?P133,“日積月累”都是講勤學的,為什么放在童話故事單元,而不移到這一單元之下呢?

語文課文的糾正第一彈(語文教材不是沒有問題)(22)

18、五上第三單元民間傳說,有《牛郎織女》兩篇,同學們對牛郎偷織女衣服的事情,非常憤憤不平。我認為這是正確的價值觀,民間傳說不無鄙俗之處。用簡明的文言來學習,就清朗的多:

天河之東有織女,天帝之子也,年年機杼勞役,織成云錦天衣,容貌不暇整。帝憐其獨處,許嫁河西牽牛郎,嫁后遂廢織纴。天帝怒,責令歸河東,許一年一度(七月七日夜)相會。——《月令廣義七月令》引《小說》

這里花了較多篇幅講了“牛郎織女”傳說,“日積月累”部分還有《乞巧》一詩。可以和六下的《迢迢牽牛星》一起協調。六下第一單元是“民俗”主題。《迢迢牽牛星》純是傳說,基本不涉及“七夕”的民俗內容,可以移到“傳說”單元。這個地方的《乞巧》是有民俗活動的,可以移到“民俗”單元。

19、五上第四單元,P52,《少年中國說》的節選,文采飛揚而內容空洞,只適合舞臺集體朗誦。中國少年要有志氣,要有文采,更要有思考,有邏輯。世界上的少年,身體未壯,智識未周,還需要呵護養成,為什么“今日之責任”“全在我少年”?掌握著社會資源的壯年、老年就這樣把責任推脫了嗎?今日中國少年的桎梏何其多耶?繁重的學業,激烈的競爭,疲羸的身體,貧瘠的思想,哪里去爭“富”“強”“獨立”“自由”?四十年來“減負”未成,還在千軍萬馬過獨木橋,有能力的家庭紛紛送子弟出國上學。這一切都是誰的責任,而要受害者我中國少年在課堂里空喊這樣的口號?

語文課文的糾正第一彈(語文教材不是沒有問題)(23)

20、五上第六單元主題是“親情”,P90,課后的空白補了“日積月累”,是講“節儉”的。而講母愛的詩歌名篇《游子吟》,卻做了五下第一單元“童年”主題的課后補白。應該合在一起,并給《游子吟》這樣的經典篇目以正課待遇。

21、五上第七單元,P92,第21課是古詩,《山居秋暝》《楓橋夜泊》是秋日之詩,而納蘭性德的《長相思》是冬日軍旅壯觀,時間是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二月十五日。請問編者,是時間有關,場景有關,還是主題有關,為什么要放在一起?秋日之詩選不完,軍旅之詩大量有,各歸各類不好嗎?

22、五下第三單元,主題是“漢字”,涉及到了中國文化重要組成部分——漢字的各方面的知識。其中,P46《有趣的形聲字》這一篇,分別提到了“初文增加聲旁”“初文增加形旁”以增加區別度的“形聲字”類型,這是不夠全面的。

有很多形聲字,就是簡單的形旁和聲旁的拼合,比如“桐”“鉛”“漢”之類。

另外,初文作聲旁,增加不同的形旁以起到區別分化作用,從而形成系列同源詞,是漢字當中最有趣味和意義的一類形聲字。比如“巠”,加“糸”為“經”,加“艸”為“莖”,加“月(肉)”為“脛”,加“頁”為“頸”,加“彳”為“徑”等,都有共同的含義“直”。

另外還有形旁轉換的同源詞,如“峰”“鋒”“蜂”都有“尖”義,“坡”“波”“跛”都有“斜義,也很有趣味。

這兩類形聲字,既能成組認識漢字,又能體現漢字作為漢語載體的本質特征,還能體現我們中國人看待世界的眼光和思考問題的方式。講形聲字而不說這幾類,不能達成對形聲字的全面認識。

語文課文的糾正第一彈(語文教材不是沒有問題)(24)

23、五下第四單元,P55,《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中,“遺民淚盡胡塵里”一句,釋“胡塵”為“指金統治地區的風沙,這里借指暴政”。“胡塵”是詩詞當中常見的詞匯。北方的游牧民族胡須發達,故中原漢人稱之為“胡”;胡人騎兵常常侵擾中原,他們揚起的塵土就是“胡塵”,所以“胡塵”代指外族的侵略。“胡塵”也可以指“胡地的風沙”,但這個用法比較少。北宋王朝被金朝的鐵騎踏破滅亡,喪失大片國土,民眾處在金兵的蹂躪之下,是為“胡塵”。“金統治地區的風沙”是個笨拙的解釋,代指“暴政”,就更牽強了。這個問題,稍微抄一下詩詞的工具書就可以。

語文課文的糾正第一彈(語文教材不是沒有問題)(25)

24、六上,P100,“日積月累”部分講了“五行”等傳統文化常識。五行和五音、五色等是有對應關系的。既然要講,就把的關系對應清楚一起說。課本上彼此之間是錯亂的,應為:

五行:木火土金水;五色:青赤黃白黑;

五音:角徵宮商羽;五方:東南中西北……

語文課文的糾正第一彈(語文教材不是沒有問題)(26)

25、六下,第五單元,P77,《兩小兒辯日》中,“及日中則如盤盂”一句,釋“盤盂”為“盛水的器皿。圓的為盤,方的為盂”。真是信口胡扯。“盤”和“盂”是常見的器皿,盤淺盂深,都是圓形。我想請編者,給我找個方的“盂”來我開開眼界。況且這里是在討論太陽的形狀,再怎么比喻喻體都應該是圓的。

語文課文的糾正第一彈(語文教材不是沒有問題)(27)

因為我教的是三、四、五、六年級的詩文,所以本文只討論了這幾個年級的詩文內容,形成了上篇。小學一二年級和中學的詩文篇目,要等仔細研讀之后,再向各位師友請教。

以上列出的問題,有些的確是“錯誤”,有些是可以探討的。但是無論如何,都不必太過在意。因為語文教材和語文課,能夠帶給同學們的人文滋養是非常有限的。課本編得再完美,課程上得再精,也是遠遠不夠的。人文素養的提高,要靠大量的課外閱讀,要靠深入的觀察、思考。

但是既然有“課本”這個東西存在,就努力把它編好。

語文課文的糾正第一彈(語文教材不是沒有問題)(28)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