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知識>語文最新文學常識(語文文學常識每日分享)
發布時間:2024-01-23閱讀(10)
1、《國語》又稱《春秋外傳》、 《左氏外傳》 (請注意不是《左傳》,《春秋左氏傳》是《左傳》),約成書于戰國時期,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語文最新文學常識?以下內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語文最新文學常識
戰國時期一、《國語》文學常識1、《國語》又稱《春秋外傳》、 《左氏外傳》 (請注意不是《左傳》,《春秋左氏傳》是《左傳》),約成書于戰國時期。
2、戰國時期的學者依據春秋時期各國史料整理編輯而成的。
3、我國第一部國別體史書。
4、偏重記言,以人物之間的對話刻畫人物。
5、全書共21卷,記載了周穆王十二年(公元前990年)到周貞定王十六年(公元前453年)間周、魯、齊、晉、鄭、楚、吳、越八國的一些史實。
6、我國第一部國別體史書:《國語》。
繼《國語》之后的國別體史書:《戰國策》。
我國第一部編年體史書:《春秋》,
我國第一部編年體通史:《資治通鑒》由司馬光主持編纂的。
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西漢司馬遷《史記》。
我國第一部紀傳體斷代史:東漢班固《漢書》。
二、孟子文學常識1、孟子,戰國時期人,是孔子之后儒家學派的主要代表,被稱為“亞圣”。(孔子:至圣)
2.孟子思想與孔子思想合稱為“孔孟之道”。孟子主張施仁政、行王道,斥貴暴虐,反對戰爭,宣揚性善論,政治上有“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的民本思想。
3、《孟子》是孟子及其弟子所著, 是儒家經典著作之一。
4、《孟子》散文善用比喻和寓言來說理,多采用 “欲擒故縱,引君入彀”的論辯手法,說理透徹, 氣勢浩然。
三、莊子文學常識1、莊子,名周,字子休或子沐,戰國時期人。 大約和孟子同時或稍后。
2、道家學派主要代表人物之一。
3、后世將他與老子并稱為“老莊”。
4、提倡“無為而無不為”,這是莊子繼承老子的思想。
5、《莊子》,又名《南華經》。莊子也被稱為“南華真人”。
6、《莊子》共33篇,內篇7, 外篇15,雜篇11。 (學界一般認為內篇為莊子所作,外篇、雜篇則為莊周后學所作。)
7.浪漫主義的表現形式:
莊子——寓言故事;屈原——種話傳說;李白—— 想象、夸張。
8、《莊子》其文汪洋恣肆,在先秦諸子散文中藝術成就最高。
9、《莊子》文章大都構思精巧,想象豐富,文筆恣肆,詞藻瑰麗,并多采用寓言形式,善作連類比喻,富有浪漫色彩。
10、 莊子是我國第一位浪漫主義散文大師。
11、他的作品被人稱之為“文學的哲學,哲學的文學”
四、《戰國策》文學常識1、由西漢末年劉向編訂,約成書于秦代。
2、《戰國策》是一部戰國時代的國別體史書。《戰國策》,又名《國策》《國事》和《事語》等。
3、記載各國有關政治、外交、軍事等方面的史實。著重記錄了謀臣策士的策略權謀、言論舉止。
4、劉向著作:《說范》、《新序》、《九嘆》等。
5、《戰國策》是一部散文集,善于運用寓言故事和新奇的比喻來說明抽象的道理。
6、《戰國策》基本上自成一家(縱橫家)
7、辭令有雄壯之美,文風被譽為“辯麗橫肆”,標志著先秦敘事散文語言運用新水平。
五、墨子文學常識1、墨子,名翟,戰國人,墨家學派的創始人,著有《墨子》。
2、思想核心是“兼愛”,他提倡“兼以易別”,反對儒家所強調的“愛有差等”的觀點。他提出“兼相愛,交相利”表現出對功利的重視。
3、墨子尚賢、 尚同、節用、節葬、非攻等主張均以兼愛為出發點。
六、屈原文學常識1、屈原:名平,字原,戰國時期楚國人。
2.對內主張舉賢任能,對外主張聯齊抗秦。
3、 現代學者認為屈原留存作品:《離騷》1篇、《天問》1篇、《九歌》11篇、《九章》9篇、《招魂》,共23篇。
《九歌》共11篇,包括《東皇太一》《云中君》《湘君》《湘夫人》《大司命》《少司令》《東君》《河伯》《山鬼》《國殤》《禮魂》。
《九章》共9篇:《惜誦》《涉江》《哀郢》《抽思》《懷沙》《思美人》《惜往日》《橘頌》《悲回風》。
(屈原的作品,根據劉向、劉歆父子的校定和王逸《楚辭章句》,有25篇,即:《離騷》1篇,《天問》1篇,《九歌》11篇,《九章》9篇,《遠游》《卜居》《漁父》各1篇。)
4、 《離騷》是我國文學史上最長的浪漫主義政治抒情詩。
5、詩歌風格:采用大量的神話傳說,構思奇特,想象豐富,文采華麗,充滿積極浪漫主義精神。
6、浪漫主義表現形式:
屈原:神話傳說;莊子:寓言故事;李白:想象、夸張。
7、屈原是我國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
李白是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
李白是繼屈原之后我國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
8、創作“楚辭”體新詩。
楚辭又稱“楚詞”,是戰國時代的偉大詩人屈原創造的一種詩體。作品運用楚地(今兩湖一帶)的文學樣式、方言聲韻,敘寫楚地的山川人物、歷史風情,具有濃厚的地方特色。
(西漢末年,劉向將屈原,宋玉的作品以及漢代淮南小山、東方朔、王褒、劉向等人承襲模仿屈原、宋玉的作品共16篇輯錄成集,定名為《楚辭》)
歡迎分享轉載→http://m.avcorse.com/read-96524.html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