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4-01-23閱讀(12)
“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告訴我們:遇事多問幾個“為什么”,只有善于從那些司空見慣的現象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最終才能發現真理。

1、會寫的字
慣(guàn)、圃(pǔ)、鹽(yán)
漸(jiàn)、蕊(ruǐ)、魏(wèi)
搜(sōu)、蚯(qiū)、蚓(yǐn)
階(jiē)、域(yù)
2、多音字
解:(jiě)[解決]、(xiè)[姓解]
盛:(shènɡ)[盛開]、(chénɡ)[盛飯]
轉:(zhuǎn)[轉彎]、(zhuàn)[轉盤]
3、近義詞
(敏感——敏銳)(研究——探究)
(發現—發覺)(司空見慣—習以為常)
(鍥而不舍——持之以恒)

4、反義詞
(誕生——死亡)(敏感——遲鈍)
(司空見慣——鮮為人知)
(鍥而不舍——半途而廢)
5、會寫的詞
花圃、食鹽、飛濺、花蕊、魏國、搜集
蚯蚓、階段、領域、誕生、建樹、學說
司空見慣、追根求源、無獨有偶
見微知著、鍥而不舍

1、段落解析
第一部分(1自然段)
開門見山,明確提出全文的論點——“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是真理。
第二部分(2-5自然段)
運用三個生活中的事例,證明了本文的中心論點。三個事例:
(1)英國著名化學家波義耳從鹽酸意外濺到紫羅蘭上,紫羅蘭變紅這件事上發現問題,經過多次試驗,終于制成了實驗中常用的鹽酸試紙。

(2)魏格納通過蚯蚓在地球上的分布情況推論地球上大陸和海洋的形成。
(3)俄裔美國睡眠專家阿瑟林斯基從兒子睡覺時眼珠會轉動這一現象中發現了眼珠轉動和做夢的關系。
第三部分(6、7自然段)
總結全文,強調觀點。指出科學并不神秘,也不遙遠,關鍵在于見微知著,不斷探索,善于獨立思考,具有鍥而不舍的精神。

2、問題探究
(1)文章引用的這三個事例有什么共同的特點?
答:這三個事例都是生活中很平常、很偶然的小事,卻激起了發現者的好奇心,而他們通過不斷追問,進行了分析和反復的實驗、研究,終于得出了不尋常的結論,獲得了意想不到的成功。
(2)本文為了論證中心論點,采用了哪些論據?
答:用來證明論點的材料成為論據。論據有兩種:一是事實論據;二是道理論據。本文的三個事例屬于事實論據;引用華羅庚的話屬于道理論據。

3、中心
本文運用三個事實證明了只要善于觀察、不斷發問,不斷解決疑問,鍥而不舍地追根求源,就能在現實生活中發現真理。
歡迎分享轉載→http://m.avcorse.com/read-94831.html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