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八九年代讀魯迅,我還幼稚,在書桌上用小刀刻了“早”字就是證據。進入了21世紀,文化傳媒事業因為互聯網而蓬勃發展,想看什么書就看什么書的時代來了,魯迅的書、魯....
八九年代讀魯迅,我還幼稚,在書桌上用小刀刻了“早”字就是證據。進入了21世紀,文化傳媒事業因為互聯網而蓬勃發展,想看什么書就看什么書的時代來了,魯迅的書、魯迅的文章幾乎看不到也聽不到了。前些時候,毒教材的事情炒得沸沸揚揚,看到各種文章對涉事人口誅筆伐之余,我想到的竟然是魯迅,想他的文章、他的小說,也想知道如果他還在,他會為這件事情寫出一篇什么樣的文字來。于是我找了本《魯迅雜文集》,也算是睹物思人,回憶一下他的文字,感嘆一下歲月如梭。摘得佳句52,與大家共賞。

- 所以食欲是保存自己,保存現在生命的事;性欲是保存后裔,保存永久生命的事。
- 飲食的結果,養活了自己,對于自己沒有恩;性交的結果,生出子女,對于子女當然也算不了恩。
- 無論何國何人,大都承認“愛己”是一件應當的事。這便是保存生命的要義,也就是繼續生命的根基。
- 什么叫“國粹”?照字面看來,必是一國獨有,他國所無的事物了。換一句話,便是特別的東西。但特別未必定是好,何以應該保存?
- 兩眼下視黃泉,看天就是傲慢,滿臉裝出死相,說笑就是放肆。
- 世上如果還有真要活下去的人們,就先該敢說,敢笑,敢哭,敢怒,敢罵,敢打,在這可詛咒的地方擊退了可詛咒的時代!
- 近來很通行說青年;開口青年,閉口也是青年。但青年又何能一概而論?有醒著的,有睡著的,有昏著的,有躺著的,有玩著的,此外還多。但是,自然也有要前進的。
- 說佛法的和尚,賣仙藥的道士,將來都與白骨是“一丘之貉”,人們現在卻向他聽生西的大法,求上升的真傳,豈不可笑!
- 何謂情面?明朝就有人解釋過,曰:“情面者,面情之謂也。”自然不知道他說什么,但也就可以懂得他說什么。
- 有些會議,從午后二時起,討論問題,研究章程,此問彼難,風起云涌,一直到七八點,大家就無端覺得有些焦躁不安,脾氣愈大了,議論愈糾紛了,章程愈渺茫了,雖說我們到討論完畢后才散罷,但終于一哄而散,無結果。
- “無刺的薔薇是沒有的。——然而沒有薔薇的刺卻很多?!?/li>
- 有時雖射而不說明靶子是誰,這是因為初無“與眾共棄”之心,只要該靶子獨自知道,知道有了洞,再不要面皮鼓得急繃繃,我的事就完了。
- 小民雖然不學,見事也許不明,但知道關于本身利害時,何嘗不會團結。
- “升官發財?!逼鋵嵾@兩件事是不并列的,其所以要升官,只因為要發財,升官不過是一種發財的門徑。所以官僚雖然依靠朝廷,卻并不忠于朝廷,吏役雖然依靠衙署,卻并不愛護衙署,頭領下一個清廉的命令,小嘍羅是決不聽的,對付的方法有“蒙蔽”。
- 籍貫之都鄙,固不能定本人之功罪
- 帝都多官,租界多商
- 近官者在使官得名,近商者在使商獲利,而自己也賴以糊口
- 但從官得食者其情狀隱,對外尚能傲然,從商得食者其情狀顯,到處難于掩飾,于是忘其所以者,遂據以有清濁之分。而官之鄙商,固亦中國舊習,就更使“海派”在“京派”的眼中跌落了。
- 據我所見,北人的優點是厚重,南人的優點是機靈。但厚重之弊也愚,機靈之弊也狡,所以某先生曾經指出缺點道:北方人是“飽食終日,無所用心”;南方人是“群居終日,言不及義”。就有閑階級而言,我以為大體是的確的。
- 缺點可以改正,優點可以相師。
- 北人南相,南人北相者貴。
- 指英雄為英雄,說娼婦是娼婦,表面上雖像捧與罵,實則說得剛剛合式,不能責備批評家的。批評家的錯處,是在亂罵與亂捧,例如說英雄是娼婦,舉娼婦為英雄。
- 中國人向來有點自大?!豢上]有“個人的自大”,都是“合群的愛國的自大”。
- “個人的自大”,就是獨異,是對庸眾宣戰。
- 他們必定自己覺得思想見識高出庸眾之上,又為庸眾所不懂,所以憤世疾俗,漸漸變成厭世家,或“國民之敵”。
- 所以多有這“個人的自大”的國民,真是多福氣!多幸運!
- “合群的自大”,“愛國的自大”,是黨同伐異,是對少數的天才宣戰
- 他們把國里的習慣制度抬得很高,贊美的了不得;他們的國粹,既然這樣有榮光,他們自然也有榮光了!
- “我們一舉一動,雖似自主,其實多受死鬼的牽制。將我們一代的人,和先前幾百代的鬼比較起來,數目上就萬不能敵了。”
- 中國人的對付鬼神,兇惡的是奉承,如瘟神和火神之類,老實一點的就要欺侮,例如對于土地或灶君。待遇皇帝也有類似的意思。君民本是同一民族,亂世時“成則為王敗則為賊”,平常是一個照例做皇帝,許多個照例做平民;兩者之間,思想本沒有什么大差別。所以皇帝和大臣有“愚民政策”,百姓們也自有其“愚君政策”。
- 蜜蜂的刺,一用即喪失了它自己的生命;犬儒的刺,一用則茍延了他自己的生命。
- 要上戰場,莫如做軍醫;要革命,莫如走后方;要殺人,莫如做劊子手。既英雄,又穩當。
- 與名流學者談,對于他之所講,當裝作偶有不懂之處。太不懂被看輕,太懂了被厭惡。偶有不懂之處,彼此最為合宜。
- 曾經闊氣的要復古,正在闊氣的要保持現狀,未曾闊氣的要革新。
- 自稱盜賊的無須防,得其反倒是好人;自稱正人君子的必須防,得其反則是盜賊。
- 人類的悲歡并不相通,我只覺得他們吵鬧。
- 每一個破衣服人走過,叭兒狗就叫起來,其實并非都是狗主人的意旨或使嗾。
- 叭兒狗往往比它的主人更嚴厲。
- 人感到寂寞時,會創作;一感到干凈時,即無創作,他已經一無所愛。
- 創作總根于愛。
- 創作雖說抒寫自己的心,但總愿意有人看。
- 創作是有社會性的。
- 但有時只要有一個人看便滿足:好友,愛人。
- 我們中國人總喜歡說自己愛和平,但其實,是愛斗爭的,愛看別的東西斗爭,也愛看自己們斗爭。
- 最普通的是斗雞,斗蟋蟀,南方有斗黃頭鳥,斗畫眉鳥,北方有斗鵪鶉,一群閑人們圍著呆看,還因此賭輸贏。古時候有斗魚,現在變把戲的會使跳蚤打架??唇衲甑摹稏|方雜志》,才知道金華又有斗牛,不過和西班牙卻兩樣的,西班牙是人和牛斗,我們是使牛和牛斗。
- 任他們斗爭著,自己不與斗,只是看。
- 軍閥們只管自己斗爭著,人民不與聞,只是看。
- 然而軍閥們也不是自己親身在斗爭,是使兵士們相斗爭,所以頻年惡戰,而頭兒個個終于是好好的,忽而誤會消釋了,忽而杯酒言歡了,忽而共同御侮了,忽而立誓報國了,忽而……。不消說,忽而自然不免又打起來了。
- 然而人民一任他們玩把戲,只是看。
- (讀書)就有兩種:一是職業的讀書,一是嗜好的讀書。所謂職業的讀書者,譬如學生因為升學,教員因為要講功課,不翻翻書,就有些危險的就是。
- 我自己也這樣,因為做教員,有時即非看不喜歡看的書不可,要不這樣,怕不久便會于飯碗有妨。我們習慣了,一說起讀書,就覺得是高尚的事情,其實這樣的讀書,和木匠的磨斧頭,裁縫的理針線并沒有什么分別,并不見得高尚,有時還很苦痛,很可憐。
- 倘能夠大家去做愛做的事,而仍然各有飯吃,那是多么幸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