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知識>忠言逆耳利于行,為什么人們依然不喜歡聽真話
發布時間:2025-10-28閱讀(3)
|
在古代,有一個官職名為“諫官”,其職責是指出君王的過失,并勸其改正。我們都知道,百官在皇帝面前為了自己的地位或者性命往往都不敢說真話,而諫官卻是專門用來說真話的,其風險可想而知。諫官早在春秋初年便已設立,直到元朝被廢黜。看的出來,當時的君王還是有規范之心的,為了能夠讓人敢于指正自己的錯誤因此設立了這樣一個官職,我們也都知道忠言逆耳但利于行,為何大多數人還是不喜歡聽真話呢? 謊言與真話之間,很多人都會選擇真話,可有人道出你的錯誤時,仍會極不舒服,也會因顧忌不對他人直言。老話說:諍言傷一時,謊言害一世。謊言的危害和真話的益處,無需多言,可在聽到真話時,總會有些不舒服,甚至拒絕聽真話。就人性而言,其最大的弱點,便是不愛聽真話。 ![]() 不愛聽真話《孔子家語》中寫道:“良藥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對于有些不順耳的話,我們總是選擇充耳不聞或者怒行相對,而這些不順耳的話,往往都是利于行的真話。 明朝時期,有個大臣叫海瑞,其為官清廉且敢于批評強權。 明世宗昏庸無道,一心煉丹制藥,追求長生不死,對民生國計毫不過問。群臣皆敢怒不敢言,只能視而不見。 不久,海瑞便上書直言,講述百姓疾苦,指責世宗不顧生民性命,白白浪費國力,惹得天降災禍,枉為人君。 明世宗看完很氣憤,令人講海瑞帶至庭上。海瑞上朝后竟開始當面指責世宗。海瑞說,古時三皇五帝,為國為民,兢兢業業,依舊是歸于塵土,圣賢尚不能長生,何況你每天不務正業,不顧黎民。 明世宗大怒,下令將海瑞處死,朝臣紛紛為之求情才保下海瑞一命。 ![]() 海瑞因直言被罷官入獄,田豐亦然。 對袁紹加以勸阻,卻鋃鐺入獄。袁紹戰敗而歸,惱于田豐,可嘆田豐因此喪命。 海瑞和田豐都對主公講真話,直言相勸,可真話卻不好聽。相較與順耳的恭維之語,真話總是讓人不喜的。明世宗不愛聽真話,袁紹也是。 老話說:經師易得人師難,朋友常交諍友少。 臣本為君諍友,但諍友的直言卻總是讓人不悅,君臣也好,友人也罷。 子曰:“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 時常夸你的人,不是真正的朋友,只是想占些好處罷了;不怕得罪你直言相告的人,才是真正的朋友。 想有益友,卻不愛聽真話,是人性最大的弱點。能聽真話后還不生氣的人,才是智者,這樣的人才有大作為。 ![]() 不敢說真話季羨林說:“真話不全說,假話全不說。” 很多時候不是不想說真話,而是不敢說真話,因為真話的代價的確太大了。 朱棣率軍攻入南京,建文帝下落不明,文武百官皆降于朱棣,唯有大儒方孝孺寧死不屈。來源: www.ws46.com 朱棣看重方孝孺的名望,便要他起草即位詔書。方孝孺聽后義正言辭的拒絕了,表示自己是明朝臣,不是叛軍的臣,悲慟的哭聲響遍大殿的 。 朱棣說自己只是仿效周公輔成王,并不想做皇帝。方孝孺便問朱棣,成王在何在,為何不立成王之子。一通直言,令朱棣在群臣面前大為難堪。 朱棣因此大怒,命人將方孝孺車裂 ,并誅十族。即位后,朱棣愈發的加強了錦衣衛的權勢,一時間很多人因直言而死。 而后,明朝直言之人便寥寥無幾,甚至于無。 古時講真話代價很嚴重,近代也是如此。 大翻譯家傅雷為人正直,一生直言,也因此得罪了很多人。在特殊的 年代里,傅雷先生被群起攻之,紛紛誣陷傅雷先生,那些人威脅傅雷說些違心的假話,而傅雷先生一以拒之。 傅雷先生終因不堪其辱而身隕。 ![]() 真話總是容易得罪人的,而講真話的代價是十分嚴重的。相對于討巧的謊言,真話更多時候是不敢說。 只聽好話不聽真話的人,無異于自欺欺人。 弘一大師有言:“內不欺已,外不欺人。” 那些不愛聽真話,只愛聽好話的人,自然也不敢講真話。 《增廣賢文》有言:“道吾好者是吾賊,道吾惡者是吾師。” 一味的夸贊只會讓人迷失,這樣的人從來不是真正的朋友,能直接指出缺點的才是良師益友,與這樣的人相交,才會不斷的進步。 假話好聽,真言難得。 若想成為更好的自己,那便從善聽真話開始。愛聽真話,才不會被甜言蜜語所蒙蔽,才會直視自己的缺陷。 以人為鏡,方明得失。 多聽真話,接受批評,正視弱點,才會不斷進步;多講真話,直言相勸,才會收獲諍友。 |
上一篇:大頭魚豆腐湯的做法
下一篇:紅娘是哪一部作品中的人物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