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知識>為什么把男女結合稱為‘’婚‘’?
發布時間:2025-10-28閱讀(3)
|
最近很多人都比較的關注我們漢字文化,很多人不太理解這個“婚”字,要說有個女字了,也應該有男字在里面啊,但是其實并沒有了,那么這個造字有什么故事呢?“婚”字有什么說法呢?下面我們一起分析看看吧! 01.婚是什么 “婚”是什么?這大概要從不同的婚姻制度說起。時代不同婚姻的含義不同。在古代一夫一妻多姬妾制度之前,出現過“血婚”、“伙婚”“搶婚”等。 ![]() 所謂“血婚”就是指同姓宗族為婚,參見伏羲女媧可知血婚的含義即:姻親不避血親。 所謂“伙婚”則是指同一個部落的所有男子以另外一個部落的女子為妻。也就是說:“我的父親的兄弟皆為我父親,我的母親的姊妹皆為我母親。”歷史上有名的娥皇女英共侍一夫的典故其實是“伙婚”的典例。事實是娥皇女英嫁與了舜、象為妻。 “血婚”出現在蒙昧之初,此時的婚姻只以繁衍生息為目的。“伙婚”則出現在母系氏族社會時期,是母權高于父權的象征,此時的婚姻更是社會權利分布的折射。隨著生產力的提升,男人的天然優勢擴大,社會開始朝著父系氏族社會發展。 “搶婚”則出現在母系氏族與父系氏族兩種社會體系角逐時期。“搶婚”成為削弱母權的硬性手段。 說到“搶婚”就要從“娶”字說起。《說文解字》中寫道:“娶,取婦也。”也就是說古人認為“娶”同“取”。 ![]() “取”又做何解釋呢?《說文解字》中解釋: “取,捕取也。周禮:獲者取其耳。” 也就是說在古代戰爭中要割取對方的耳朵來標示自己的勝利,“取”的引申意就為:“用武力獲取。”這就表明了“搶”與“婚”,“武力”與“婚”的關系。 “搶婚”裹挾著爭斗之意,女人開始被當做獵物一樣爭搶,喪失自主性。此時的婚姻標志著女權的覆滅與主導地位的喪失。 發展到奴隸制社會時期,此時的女子出嫁則必須要陪贈多個媵妾,這表示女性地位的進一步降低。 及至后世倫理綱常觀念完備,男女成婚被規定了諸多條框,例如同姓不婚、聘禮、嫁妝、采吉、問名、納吉、請期、親迎等等,此時的婚常常與禮聯系起來,形成了一套獨有的、完備的社會禮儀。 因此追究“婚”的本質,恐怕要與社會發展演變掛鉤。“婚”既是一種男女之間的存續關系,又是一種社會關系、倫理關系,還是一種社會禮儀,甚至是一種權利、社會更替的外化表現。 02.為何男女結合稱為“婚”? 為何男女結合稱為“婚”?或者換言之“婚”為何與男人女人有關?為何在古代特定男女結合才可稱之為“婚”? 首先解釋一下為何一定與男女有關,首先在古代先民時期生產力低下,生存環境惡劣,只有更多的人口才可以支撐氏族壯大發展。所以男女之間繁衍生息成為重中之重,這就決定了這種社會關系只能存續于男女之間,或“血婚”或“伙婚”或“搶婚”或“一夫一妻多姬妾”。 ![]() 漢代鄭玄說: 婚姻之道,謂嫁娶之禮。 唐代孔穎達疏謂: 男以昏時迎女,女因男而來,……論其男女之身謂之嫁娶,指其好合之際,謂之婚姻,……故云婚姻之道,謂嫁娶之禮也。 這就是說在過去婚禮以昏為期,男方必須於黃昏時前往女方家迎娶,女方嫁入男方家。 此處出現了一個時間點即黃昏之前。在古代婚禮常常在傍晚舉行。為什么呢? 《說文解字》中解釋“婚”字: 婦家也。《禮》:娶婦以昏時,婦人陰也,故曰婚。從女從昏,昏亦聲。 ![]() 《說文解字》中這樣解釋“昏”: 日冥也。從日氐省。氐者,下也。一日民聲。 ![]() 也就是說“婚”原來是寫作“昏”的,原因是在昏時迎娶,昏時日落則又隱含“陽去陰來”之意,女性屬陰,所以加上“女”旁為“婚”。既然“昏”有兩層意義,而婚禮又與女人有關、與迎“陰”有關,所以索性發展為專門描述男女社會關系的“婚”字。這樣表意就十分精準,而不會引人疑惑了。 |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