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知識>《最后的莫希干人》樂曲背后有著怎樣的故事?
發布時間:2025-10-28閱讀(1)
|
近幾年,一位印第安藝術家在街頭表演了一段音樂,一段空靈而蒼涼的音樂視頻——《最后的莫希干人》已經是在各大網上瘋傳。身穿著印第安服飾,臉上涂著油彩,頭頂鷹冠的原住民演奏家亞歷桑德羅·奎瑞瓦魯雙膝跪地,用著一種古老膜拜的方式,表達他肉身和靈魂對原土地的皈依。 ![]() 在他的正前方還擺放著另一個印第安著裝盤膝而坐的小木偶人。 這段音樂視頻,沒有一句歌詞,都是簡單的音符音調,卻準確地表達了各種情緒—— 那是對生命深處的呼喚,那是無可奈何的祈求,那是對美好過往的懷念,那是對自由歡樂的向往,那是對命運不公的控訴。 當這位靈魂藝術家,吹奏起“瓦拉嚯”(印第安笛),那印第安獨有的鼓聲配上電音效果,又結合那種攝人靈魂的空靈笛音,一下子把人帶進一個悠遠而神秘,大氣而蒼涼的世界。 每一聲呼喚,每一個樂符,都仿佛在講述著歐洲瓜分北美殖民地時期的故事,都在默默地訴說著一個土著民族的落沒史…… ![]() 故事發生在18世紀中葉冷熱兵器混用的時代,英法兩國為爭奪北美殖民地而進行的“七年戰爭”的第三年。 地點是在赫德森河的源頭和喬治湖一帶。 這片深邃幽遠、磅礴起伏的山巒,這片蒼翠茂密、生機無限的森林,已經是一片腥風血雨的戰場。 威廉·亨利堡司令孟羅上校的兩個女兒科拉和艾麗斯,前往堡壘探望父親途中被劫持。 英軍的偵察員納蒂·邦波,和他的老友莫希干族酋長欽加哥,以及欽加哥的兒子恩卡斯挺身而出,為了救出姐妹倆,和劫持者展開了一場驚心動魄的斗爭。 在殘酷的廝殺中,恩卡斯和科拉也深深地愛上了對方。 陰謀與愛情在炮火中撕裂,在這陰謀里,愛情越發顯得高貴純潔。 暗夜里,彼此交付,心影相隨。 ![]() 這表面上像一個浪漫的愛情故事,背后,卻掩藏著一個真相: 殖民主義者是一切罪惡的根源。 他們為了掠奪印第安人土地發動了戰爭。 他們對印第安人實行詐騙、暴虐乃至駭人聽聞的種族滅絕政策。 影片中,他們用高價收購印第安人的頭皮; 用“火水”和《sj》麻醉印第安人的斗志; 用欺騙和脅迫印第安人充當炮灰,惡毒地挑撥印第安各部落互相殘殺。 影片中,大酋長欽加哥向老友邦波傷心地訴說道: 英國人來到這兒之前……我們的部落團結一致,我們生活得很幸福。 鹽湖給我們鮮魚,森林給我們麋鹿,天空給我們飛鳥,我們娶了老婆,而老婆又給我們生了孩子…… 那些荷蘭人登陸后,把火水給了我的人民,一直到讓他們喝得天地也分不清…… ![]() 后來他們就被迫離開了自己的土地,一步步被趕離了可愛的河岸,最后落到了這樣的地步。 我作為一個首領和大酋長,也只能從樹縫里見到陽光,而一直不能去看一下自己的祖墳! 最后,連他唯一的孩子恩卡斯,也死在同為印第安人的麥格瓦刀下。 同莫希干族的遭遇一樣,受法國殖民當局利用的另一族,在最后的一場大廝殺中,也被消滅在美麗的霍里肯湖畔。 這部影片讓我們看到,北美殖民地的發展史,就是一部印第安人的血淚史。 陰謀與愛情在炮火中撕裂,也在炮火里變得無所畏懼。 殘酷的寒荒暗夜里,彼此心影相隨。 只是在這慘痛的征服里,莫西干人,被視為低等生物,靈與肉同時遭遇毀滅。 沒有人格,沒有任何余地,在入侵者的侵占里,直接毀滅。 就像那戰斧砍在身體、劈入頭顱,槍托撞擊在臉部、側擊在頭部,刀刃捅入身體、割破衣服一樣, 帶給他們的,除了絕望,還是絕望! ![]() 網上曾經有人問過這樣一個問題: 為什么歐洲人選擇屠殺而不是奴役印第安人? 有人說是因為印第安人難以管教,容易反抗; 有人說是因為歐洲人帶來了大量的瘟疫、疾病,絕大多數印第安人都病死了; 也有人說因為無法進行商業交易,就只有屠殺了。 不管怎樣道貌岸然地洗地,都掩蓋不了入侵和屠殺的事實。 印第安人在入侵者的眼里,連同化的價值都不存在。 鐵蹄踏過,寸草不生。 直到這片廣袤的土地上,只剩下最后三個莫西干人。 在侵略者的手里,自由、敬畏、愛情和美好,最終會死于貪婪、陰謀和仇恨。 森林、河畔、湖水、田野,最終將變成不可理喻的墳墓。 據史料記載: 莫西干人,是北美印第安人的一個分支。 1664年被摩和克人驅趕而遷移到現在的馬薩諸塞州斯托克布里奇。 在那里,他們被稱為斯托克布里奇印第安人。 后來又遷往威斯康辛州,現在人數僅約1000人。 ![]() 每個種族都有自己的說書人,向同類、向后世訴說著本種族的歷史。 印第安人的說書方式,不是語言,而是音樂。 那音樂,是與蒼天的交流,是一個個鮮活生命的寫照,是聽起來就能讓人熱淚盈眶的悲鳴。 那面對蒼天的吶喊,是一個失落的民族穿透靈魂與欲望的天籟之音。 他們聆聽著文明從輝煌到衰亡,唱出民族的凄涼和無助: 哪里才是我安穩的家! 曾經的一個與世無爭的種族,北美洲的一個本土人種,從被入侵被屠殺到幾乎滅絕,從曾經捕獵為生到如今淪落街頭賣藝,不過三百年。 三百年啊,一個民族就這樣被毀滅! 一聲聲無助的吶喊,是在哭泣命運的不公,在乞求蒼天的垂憐。 一首曲子,道盡一個種族的誕生、崛起,衰亡。 ![]() 我們中華民族,不是也有過這樣慘痛的回憶嗎? 那一次次的遷徙,那一次次的被奴役,那一次次的被屠殺,那一次次的國破家亡,無不是一段段民族的血淚史! 在這段視頻的下面,有這樣一句評論: 如果當年的抗日戰爭失敗,我們是否也會像他一樣在日本的街道上拉起二胡,彈起古箏。 正在閱讀中的我潸然淚下,悲痛不能自已。 當年的印第安人救了第一批英國人,最后卻被無情的屠殺。 當年的中華民族對日本熱情以待,卻被他們到處騷擾,直至侵略。 曾經有人在網上說:“日本人并不壞,他們在侵略中國的時候經常給小孩子糖吃。” 這句話就和“感恩強奸犯給你禮物”一樣愚蠢! 所幸,我們沒有被滅種。 可是,對入侵者保持冷靜理性的警惕,才會讓我們文明的舞臺永不落幕。 ![]() 在演奏者亞歷桑德羅·奎瑞瓦魯的臉書主頁,他寫著: 停止國家主義,停止種族歧視,我們都是兄弟。 印第安經歷了太多苦難,他一直致力于傳播印第安文化。 在他的音樂里,我們恍惚看到: 他站在廣袤的密林中,身后是他熱愛的部落; 他站在倒下的尸體旁,身后是他死去的伙伴; 他站在敵人的槍口前,身后是他心愛的女人。 他的音樂,是莫西干人最后的哀嚎,最后的哭喊,最后的長嘯…… 最后的莫西干人 ![]() 后記:在英法等歐洲國家未到達美洲大陸之前,美洲大陸居住8000萬印第安人,其中美國區域有1000萬以上。16世紀后,歐洲人大量屠殺印第安人:西班牙所屬的領地殺了1300萬,巴西地區殺了1000萬,美國西進運動中又殺了100萬。如今,整個美洲的印第安人不超過400萬,美國僅剩20萬(不包括混血者)。 |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