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時間:2025-10-28閱讀(1)
|
鬼谷子曾說過這樣一句話,“內以養(yǎng)志,外以知人”。鬼谷子覺得人生中一直會存在兩個矛盾點,一是認清自己,二是認清他人。但人們往往都是不夠了解自己,也不了解他人,或者自以為很了解別人。“知人者智”能夠洞察人心的人,才叫智者。實際上要理解這句話也很簡單,就拿我們自己來說,想要了解自己最好的辦法就是給自己定一個目標,然后朝著這個目標去做。在這個過程中就能幫助你更好的了解自己。 ![]() 突然發(fā)現漢字好有意思。比如“迷茫”這個詞有一個解法: “迷”一車一米食無所依, “茫”一草一水惘然無靠。 可生而為人,誰不曾迷茫?當你感到迷茫,焦慮的時候,當你找不到方向,提不起勁的時候,我希望你能認真讀完這篇文章。 鬼谷子說:“內以養(yǎng)志,外以知人”。鬼谷子認為,人生在世一共有兩大矛盾:一個是自己與自己的矛盾,不自知。另一個是自己與他人的矛盾,不知人。 養(yǎng)志,顧名思義就是確立志向。人生其實很殘忍,殘忍到猝不及防,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這樣的感覺,每一天的工作都是忙忙碌碌,不得半刻清閑,但是一天結束后卻不知道忙了什么。 很多人都是在過去的歲月里一路狂奔,可到頭來卻不知道自己將去向何處。 如果我們總是漫無目的的前行,真的有價值嗎? 鬼谷子給了我們一條小建議:如果在外界找不到方向,是時候反求本心試試了。我們不妨反問一下自己:我想干嘛,我想到哪里去,我活著到底是為了什么? 劉備人稱“劉皇叔”,父親去世得早,家境貧寒,與母親相依為命,靠織席販履討生活。 在他很小的時候,就曾指著一棵大桑樹對一群小伙伴說,我以后一定會乘坐這樣的羽葆蓋車。 ![]() 這羽葆蓋車指的是皇帝的專車,天子的座駕。 正是這種志向,使得劉備不管是后來當縣令被欺負,丟失徐州,還是妻離子散,都沒有被擊垮。 最終,赤壁之戰(zhàn),孫劉聯手取得大勝,劉備能成為一方霸主,和曹操、孫權共爭天下。 沒有志向,沒有目標,雖然我們看起來很努力,但是我們的人生或許終將毫無意義。 玄微不一定是個聰明人,但是個幸運的人,因為讀了鬼谷子,很早就確立了自己的目標。這個目標其實大家都知道:弘揚鬼谷子謀略。 為什么要弘揚呢?我是個現實的人,因為鬼谷子對我有恩,所學的知識對我有用。 所以我希望讓更多人知道,并且受益。 我不是個偉大的人,但是看到無數的人在生活的河流中掙扎,甚至茍延殘喘,我試圖用鬼谷子的智慧來解析現實中的問題,并且給予大家答案。 這就是我的道! 我們現在所遇到的人情冷暖,世態(tài)炎涼,古已有之。鬼谷子與其說是一部國學經典,更不如說是一副解藥。 這副藥方告訴我們,首先要內以養(yǎng)志,明確目標。有了目標,人生至少就不會那么迷茫了。 我想,人生的價值和意義也在于此吧。有了目標,人活著才會更有價值。 ![]() 人生之路,我們最終要與自己和解! 鬼谷子說:知人則識分明。 通俗的說,知人就為了識別清楚人心。在這個時代,這是件人人都閉口不談的事情。人們仿佛都變的異常圓滑和世故,因為知人關乎心術,所以惶恐的避之不及。 可是古人卻提倡,不僅鬼谷子提倡,連老子都說:知人者智。能夠識別人心的人,才叫智者。 真正的智者一定懂得知人。 管仲和鮑叔牙是春秋時期的齊國人。管仲二十來歲時就結識了鮑叔牙,起初二人合伙做點買賣。管仲家境貧寒就出資少些,鮑叔牙出資多些。生意做的還不錯,可是有人發(fā)現管仲用掙的錢先還了自已欠的一些債,年底分紅時,鮑叔牙分給他一半的紅利,管仲也接受了。 有人問鮑叔牙,為他打抱不平。鮑叔牙斥責道:管仲的家里十分困難,他比我更需要錢,我和他合伙做生意就是想要幫幫他,我情愿這樣做,此事你們以后不要再提了。 后來管仲和鮑叔牙一起充軍,有一次齊國和鄰國開戰(zhàn),雙方軍隊展開大撕殺,沖鋒的時侯管仲總是躲在最后,跑得很慢,而退兵的時候,管仲卻跟飛一樣的奔跑。當兵的都恥笑他,說他貪生怕死。 關鍵時刻鮑叔牙站出來替管仲辯護:管仲的為人我是最了解不過了,他家有80多歲的老母親無人照顧,他不能不忍辱含羞地活著以盡孝道。管仲聽了鮑叔牙的這番話,感動的流下了熱淚,他哭訴道:生我的是父母,而了解我管仲的,唯有鮑叔牙啊! ![]() 后來,鮑叔牙將管仲推薦給齊恒公,認為自己不適合當相國,而管仲之才可以勝任相國。最終管仲輔佐齊恒公成就霸業(yè)。 鮑叔牙知道管仲的才能,做到了因才而用,量才而用,人盡其才,物盡其用。就是知人。 關于知人這件事在這個崇尚正能量的時代仿佛不合時宜。因為有話說“人性是不能考驗的”,“人應該傻點好”。的確,我們也必須承認,講儒家的土壤要比縱橫家大的多的多,自古及今都是如此。 為什么呢?因為對某些人而言,人傻了,就更便于忽悠了。 有時候你所信奉的人生訓條,又何嘗不是思維禁錮的鎖銬? 這個世界其實很魔幻,有人在茫然的奔跑,有人沉迷在劣質的謊言中無法自拔,還有的人將天真的訓條奉為圭臬。 所以迷茫。 很多時候我們不知道自己想要干什么,也不知道別人想干什么。于是一直讓迷茫低賤燃燒著我們的生命,讓所謂的善良封鎖了我們獨立的思考。 這就好比在奔跑的路上,但是對終點和同行對手一無所知,忙到最后一場空。 這時候,我總會想起2500年前鬼谷子聲嘶力竭的教誨:人生兩件大事:內以養(yǎng)志,外以知人。 雖然,一切終將被遺忘,而我們也終將續(xù)迷茫。請您轉發(fā)分享,弘揚道家傳統(tǒng)文化! |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