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知識>年年有余的來歷與典故是怎樣的?
發(fā)布時間:2025-10-28閱讀(1)
|
在我國每年過年的時候,無論是外出拜年還是對來拜年的朋友們都會祝福一句年年有余。而這代表了我國老百姓們對新的一年美好的憧憬。那么年年有余說了無數(shù)次,每年都在說。那么你知道它是怎么來的嗎?那么今天小編就為您介紹年年有余的來歷以及典故吧。馬上又要過年了,在這里小編對朋友們說一聲新年大吉,年年有余。 ![]() 年年有魚是“年年有余”的諧音,可謂中國傳統(tǒng)吉祥祈福最具代表的語言之一,若用圖畫表示則可看作是傳統(tǒng)吉祥符號。圖中要有蓮花或蓮藕,還要有魚,即“蓮連有魚”。代表生活富足,每年都有多余的財富及食糧! 魚跟雁一樣,可作為書信的代名詞。古人為秘傳信息,以絹帛寫信而裝在魚腹中。這樣以魚傳信稱為“魚傳尺素”。唐宋時,顯貴達官身皆佩以金制作的信符稱“魚符”,以明貴賤。“魚”與“余”諧音,所以魚象征著富貴。“如魚得水”用來描述工作和生活和諧美滿、幸福、自在。 ![]() 一位偉人曾說:“人是由魚變的。”這同人所共知的“猴子變?nèi)恕闭f似乎悖忤;然細細想來,地球上的生命起源于海洋,而海洋中的高級生命是魚,人作為陸地上的高級生命,說其在進化鏈上曾同魚的蛋白基因有過相同的結(jié)構(gòu),不是又合乎進化論觀嗎?可見,“魚可變?nèi)恕敝f并非偉人信口開河,故作標新立異之論,而是他哲學思考的結(jié)果。這一說法還可從世界其他民族那里找到“知音”,“魚美人”的傳說便是一例。人與魚的“遠親”關(guān)系,我們還可從我國歷史和我國民俗中找到旁證。我國民俗歲末祭祖中講究供魚,取年年有余的魚之吉利,則是對魚的一種圖騰崇拜。 ![]() 據(jù)《漢書》、《晉書》等史籍記載,“秦始皇八年(公元前239年),河魚大上,劉向以為近魚孽也”;“魏齊王嘉平四年(公元 252年)五月,有魚集于武庫屋上,此魚孽也”。這“魚孽”二字的涵意包括著吉、兇正反兩面。古人把魚的某些異常現(xiàn)象附會若干 事物,可以說給魚平添了一層神秘的色彩。 作為食俗,把魚尊為吉祥物的有,我國東北朝鮮族同胞每到清明節(jié)食用的“明太魚”。“明太”本是一位朝鮮老農(nóng)民的名字, 傳說從前東北沿海地區(qū)鬧過一次特大旱災(zāi),有位姓名叫樸明太的老農(nóng)民帶領(lǐng)鄉(xiāng)親們?nèi)ゲ稉埔环N海魚,用來充饑度過荒年,魚為黑色,一尺來長,經(jīng)鹽水鹵過曬干可以貯存。 山東的魯菜菜系中有一道魚肴“鴛鴦魚”,它由白色的桂魚,赤色的紅魚清蒸烹成,咸 香鮮嫩,紅白分明,色彩誘人。此肴屬于曲阜孔府菜的名吃,常常作為婚宴的主菜,象征新婚夫婦恩恩愛愛,永不分離。 ![]() 我國南方的魚俗佳話也多。江蘇蘇州刺繡“蘇繡”流行一幅魚的圖案《魚戲蓮》,婦女為丈夫或情人刺繡的兜肚,最愛采用這幅吉祥畫。蘇北地區(qū)的農(nóng)村人家,每到農(nóng)歷除夕在秤鉤上掛一條魚,當?shù)胤窖浴俺印薄ⅰ笆!薄ⅰ棒~”、“余”諧音;“秤(剩)有 魚(余),年有魚”,也就成了人們的一句口彩。 德化民間逢年過節(jié)時,家宴中要有魚。魚是敬神時用的“肉、魚、蛋”這三牲中必不可少的。人們對魚這么珍視,這是有來歷的。《尸子》中記載:“遂人之世,天下多水,故教民以漁”。其原因是魚的繁殖快,非陸地上一般動物所能比的。在遠古年代人丁稀少,魚是先民取之不盡、食之不竭的天然佳品。在以“魚”構(gòu)成的漢字中有個“媾”字。媾為婚媾,或指男女合歡之好。 ![]() 在殷商時代金文中的“媾”字是根據(jù)兩魚相交的狀態(tài)來造字的。“媾”字用魚構(gòu)成直觀的形象,寓含合歡、生殖的象征意義。這歷史久遠的“雙魚圖”中,還有“長宜子孫”、“君宜子孫”的吉祥語,用兩條魚來表示兩性匹配、交好的意思。因為魚腹多子,繁殖力極強,所以魚被視為匹配、生殖的吉祥物,具有“豐盛、富饒”的意義。在封建社會,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觀念是多子多福,魚產(chǎn)子特別多,繁殖特別快,人們把魚奉為生育繁衍的崇拜偶象,又把魚帶上了生殖文化色彩。因此,剪紙中有雙魚圖,供人們在家里貼用。 現(xiàn)在德化宴席最后一道菜是魚,“魚”與“余”諧音,寓意生活富裕,錢財有余。過年吃魚包含年年有余之意,不但蘊含著人們對財物富庶的企盼,而且對孩子后代繁衍昌盛寄于希望。人們吃魚的習俗形成可以說歷史最久,流傳最廣。摘自: www.ws46.com |
歡迎分享轉(zhuǎn)載→http://m.avcorse.com/read-728008.html
上一篇:七款減脂美食廚房小白也能做
下一篇:紅娘是哪一部作品中的人物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