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知識>云中白鶴典故出處介紹
發布時間:2025-10-28閱讀(1)
|
其實公孫家族在三國時期的名聲并不算很大,但他們也起到了一定的歷史重要性,例如為其他國家輸送了很多的人才。不過公孫家一般采取的策略都是首先要自保,并不是很著急的擴張,因為他們也知道敵不過曹操還有孫權,但也沒少給他們惹過麻煩。這次要為大家講解的成語“云中白鶴”就和公孫家族有關,公孫瓚家族被滅但是公孫度卻一直活下去了,這中間到底是發生了哪些事情呢?下面就一起來看看吧。 ![]() 今天的三國成語故事見于《三國志?邴原傳》注引《邴原別傳》,時間是在獻帝建安年間,主人公是邴原和公孫度。原文如下: 后原欲歸鄉里,止于三山。孔融書曰:“隨會在秦,賈季在翟,諮仰靡所,嘆息增懷。頃知來至,近在三山。詩不云乎,‘來歸自鎬,我行永久’。今遣五官掾,奉問榜人舟楫之勞,禍福動靜告慰。亂階未已,阻兵之雄,若釭弈爭梟。”原于是遂復反還。積十余年,后乃遁還。南行已數日,而度甫覺。度知原之不可復追也,因曰:“邴君所謂云中白鶴,非鵪鶉之網所能羅矣。又吾自遣之,勿復求也。”遂免危難。 這段記載的大意是:后來邴原想要返回家鄉,便來到了三山一帶。孔融寫信告訴他說:“誰會在秦國,賈季在翟地,咨詢仰俯都不是地方,嘆息和懷念與日俱增。前日知道你南下,并已經到了三山。《詩經》上不是說‘他從鎬京歸來,我們分別時日已久。’現在我派五官掾奉命慰問船人舟楫的勞累,請告訴我你最近是否安好。如今動蕩的局勢并沒有結束,擁兵自重的群雄們就像下棋的人一樣,都千方百計想要取勝。” ![]() 看完孔融的信后,邴原便重新回到了遼東。又過了十幾年,他才逃了回來。他南下數日后,遼東太守公孫度才得到消息。公孫度知道無法將邴原追回來,便表態說:“邴原君就像是在云霧間飛翔的白鶴一樣,不是捕鵪鶉的網能夠網羅的。而且是我自己讓他回去的,不要再追他了。”邴原這才免于危難。 本文要介紹的三國成語故事,便是公孫度口中的“云中白鶴”,以為飛翔在云間的白鶴,比喻氣質高潔、不堪庸俗的人。這也是由公孫度所首創的一句成語。 ![]() 邴原的漢末名士,因天下大亂而逃到了遼東,受到公孫度的器重。但邴原認為公孫度并非自己心中的明君,便悄悄逃走。對此,公孫度的態度非常明確,將邴原比喻為“云中白鶴”,自嘲為“鵪鶉之網”,讓邴原平平安安返回了故鄉。 眾所周知,在漢末有兩大公孫家族,一個是幽州的公孫瓚家族,另一個則是遼東的公孫度家族。與前者相比,公孫度家族在實力上明確不濟。但為何公孫度家族能占據遼東半個世紀之久,而公孫瓚家族卻曇花一現,三族被滅呢? ![]() 原因其實非常簡單。用現在的話說,公孫度家族用的是韜光養晦的策略,盡量不惹事,既不得罪其他割據勢力,也不打壓自己地盤上的知識分子,而是以禮相待。而公孫瓚家族的做法卻完全相反。 《三國志?公孫瓚傳》注引《英雄記》說:“瓚統內外,衣冠子弟有材秀者,必抑使困在窮苦之地。”《后漢書?公孫瓚傳》中亦云:“瓚恃其才力,不恤百姓,記過忘善,睚眥必報,州里善士名在其右者,必以法害之。”同時,公孫瓚在根基并不穩定之際便開始瘋狂擴張自己的勢力范圍,與袁紹、曹操等割據勢力為敵,結果遭遇慘敗,才落得三族被滅的下場。 一句話,韜光養晦總比鋒芒畢露的結果要好得多。尤其是自身實力并不強大之時的鋒芒畢露,其結果往往是自取滅亡。 |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