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知識>開誠布公什么意思?典故出處
發布時間:2025-10-28閱讀(1)
|
劉備死后,諸葛亮成為了蜀國的丞相,輔佐劉禪治理蜀國。但實際上所有大權都在諸葛亮的手中,好在諸葛亮并不是一個迷戀權利的人,還制定了很多良政。其實諸葛亮治國是要比他帶兵打仗更能發揮他的長處,只是當時蜀國已經到了生死存亡時刻。諸葛亮必須要幫劉備完成他的心愿,所以堅持北伐。這次講的成語開誠布公大家應該都知道,背后的故事就來自于諸葛亮,一起來看看吧。 ![]() 今天的三國成語故事見于《三國志?諸葛亮傳》,是西晉史學家陳壽為諸葛亮作傳后的總評。原文如下: 諸葛亮之為相國也,撫百姓,示儀軌,約官職,從權制,開誠心,布公道;盡忠益時者雖讎必賞,犯法怠慢者雖親必罰,服罪輸情者雖重必釋,游辭巧飾者雖輕必戮;善無微而不賞,惡無纖而不貶;庶事精練,物理其本,循名責實,虛偽不齒;終于邦域之內,咸畏而愛之,刑政雖峻而無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勸戒明也。可謂識治之良才,管、蕭之亞匹矣。然連年動眾,未能成功,蓋應變將略,非其所長歟! ![]() 這段記載的大意是:諸葛亮擔任蜀漢宰相,安撫百姓,建立禮儀制度,精簡官職,因時制宜,推誠相待,坦白無私。對于那些為國家盡忠之人,即便是仇敵也會加以獎賞;對于違法之人,即便是親友也會給予懲罰;對于誠心認罪并說出真情之人,即便罪責嚴重也會得到寬釋;對于花言巧語掩飾罪行之人,即便罪責輕微也會進行嚴懲。沒有微小的好事不會得到獎賞,沒有細小的壞事不會得到懲罰。 ![]() 各種政務都處理得精明干練,事事都能順其原本,就其名而考察其實,對于那些弄虛作假的人一概淘汰。最終在蜀漢境內,人人都敬畏并愛戴他,刑罰雖然較為嚴厲,卻始終沒人怨恨他,這是因為他用心公正而且賞罰分明。諸葛亮堪稱治國理民的優秀人才,可以和管仲、蕭何相提并論。然而他連年興師動眾,卻未能成功平定中原,這大概是因為隨機應變和用兵謀略不是他的長處吧! 本文要說的成語,便是文中提到的“開誠心,布公道”,此語后來變成了一句成語,叫做“開誠布公”,意為推誠相待,坦白無私。 ![]() 劉備病逝后,諸葛亮執掌蜀漢朝政。時間共計十一年。他的治國水平,正如陳壽在文中所提到的:“咸畏而愛之,刑政雖峻而無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勸戒明也”,可與管仲和蕭何相提并論。不過,陳壽也直截了當指出了諸葛亮最大的弱點:“應變將略,非其所長歟”,意為諸葛亮是位杰出的政治家,卻不是意為合格的軍事家。 |
上一篇:無肉不歡的芥菜酸辣排骨
下一篇:紅娘是哪一部作品中的人物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