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知識>不可勝言成語解讀和典故出處介紹
發布時間:2025-10-28閱讀(1)
|
不可勝言這個成語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說過,就現在來說也并不是一個會高頻使用的成語。在三國時期,劉備給自己的部下封了五虎將的名號,以后出去也好聽一些,但是五虎將本身相處的卻不怎么樣。只有張飛和關羽的關系還不錯,其他人的話也就只是普通的關系而且,這次不可勝言就發生在關羽、張飛還有馬超之間,一起來看看他們三人到底怎么樣了吧。 ![]() 今天的三國成語故事出自《三國志·馬超傳》注引《山陽公載記》,故事發生的時間是在獻帝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左右,所牽涉到的人物既有劉備、馬超,還有關羽和張飛。先來看看原文: 超因見備待之厚,與備言,常呼備字,關羽怒,請殺之。備曰:“人窮來歸我,卿等怒,以呼我字故而殺之,何以示於天下也!”張飛曰:“如是,當示之以禮。”明日大會,請超入,羽、飛并杖刀立直,超顧坐席,不見羽、飛,見其直也,乃大驚,遂一不復呼備字。明日嘆曰:“我今乃知其所以敗。為呼人主字,幾為關羽、張飛所殺。”自后乃尊事備。 ![]() 臣松之按以為超以窮歸備,受其爵位,何容傲慢而呼備字?且備之入蜀,留關羽鎮荊州,羽未嘗在益土也。故羽聞馬超歸降,以書問諸葛亮“超人才可誰比類”,不得如書所云。羽焉得與張飛立直乎?凡人行事,皆謂其可也,知其不可,則不行之矣。超若果呼備字,亦謂於理宜爾也。就令羽請殺超,超不應聞,但見二子立直,何由便知以呼字之故,云幾為關、張所殺乎?言不經理,深可忿疾也。袁曄、樂資等諸所記載,穢雜虛謬,若此之類,殆不可勝言也。 這段文字很長,這里就不逐字逐句翻譯了,只說個大概:《山陽公載記》中說,馬超因為劉備待自己非常不錯,得意忘形,經常在大庭廣眾之下直呼劉備的名字,此舉引發關羽和張飛的不滿,尤其是關羽為此想殺了馬超。不過,此事被劉備拒絕。后來馬超聽說此事后,大驚失色,再也不敢直呼劉備的名字。 ![]() 裴松之在為《馬超傳》做注時,對這段記載做了一個考證,認為這個記載是假的。其主要論據有三個,一是《山陽公載記》一書錯漏很多,不僅亂七八糟,還荒唐可笑;第二是認為以關羽和張飛的地位不可能站在劉備身后,連個座位都沒有;第三是認為馬超并沒有見過關羽。故此,裴松之得出的結論是這段記載是偽造的。 本文要說的成語便出自裴松之的考證,叫做“不可勝言”,意為非常多或到達極點。不過,這個成語并非裴松之所首創,而是出自司馬遷《史記·大宛列傳》中的“為漢使月氏,而為匈奴所閉道。今亡,唯王使人導送我。誠得至,反漢,漢之賂遺王財物不可勝言。” ![]() 說完了這句成語,再來談談這個故事的真實性。《山陽公載記》的作者名叫樂資,是晉朝的著作郎。他寫的這本《山陽公載記》一共有十卷,記載的的大都為漢末及三國時期的事跡。此書后來失傳,故此不知道內容的全貌。不過,裴松之本人在為《三國志》做注是,引用該書的記載多大二十余處,至少可以說明該書的記載還是可信的。故此,裴松之的第一條論據有點自己打自己的嘴巴。 其次,關羽和張飛不可能連個座位都沒有而只能站在劉備身后,這個說法也未必不可能。《三國志·關羽傳》中曾經提過:“先主與二人寢則同床,恩若兄弟。而稠人廣坐,侍立終日,隨先主周旋,不避艱險。”既然早在劉備起兵之初關、張二人就經常這么做,那么為了表示對劉備的高度尊重,二人繼續堅持這個習慣也就不是不可能的。 ![]() 第三條證據是裴松之否定《山陽公載記》這一家在的關鍵,他認為關羽并沒有見過馬超,故此這個故事是杜撰出來的。而實際上在獻帝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期間劉備曾經因為孫權強占荊州三郡而率大軍來到了荊州的公安。 當時的馬超已加入劉備陣營,并屯兵臨沮。該地距離江陵僅二、三百里。當時劉備以五萬大軍增援荊州,這幾乎是其兵力的大部,其中有像張飛、黃權這樣的主要將領。而馬超所駐扎的臨沮是劉備大軍從成都出發前往荊州的必經之地,馬超又是劉備集團中屈指可數的名將,劉備帶上馬超一起前往荊州救援更能增加威懾力。故此,馬超也很有可能與劉備一起到過荊州。這樣一來,他與關羽就一定會見面,這個故事也就自然是真的了。 |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