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4-01-22閱讀(5)
這一單元以“走近毛澤東”為主題,安排了四篇課文。

《長征》,一首中國革命的不朽史詩,革命樂觀主義的不朽之作,深刻表現了毛澤東的藝術風格和高昂氣概。
《開國大典》,通過對1949年10月1日開國大典盛況的描寫,展現了人民領袖、一代偉人的風貌。
《青山處處埋忠骨》,情感細膩、真摯,毛澤東的那種常人的情感和不同常人的寬闊胸懷躍然紙上。
《毛主席在花山》,記敘了毛澤東在花山村的幾件事,體現的是毛澤東熱愛人民群眾的高貴品質,深刻地表現出毛澤東既是偉人,也是普通群眾。






課文理解




詩句理解:
①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
萬水千山:這里的“千”、“萬”都是泛指,形容山無數,水無數,隱含著困難多、艱險多。
等閑:平平常常的意思。
句意:紅軍不怕遠征的艱難險阻,把歷經千山萬水的艱難困苦看作是平平常常的事。
“紅軍不怕遠征難”總領全文,高度概括出紅軍在長征中不畏艱難險阻、勇往直前的英雄氣概。
②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
五嶺:指五座山嶺,即越城嶺、都龐嶺、萌渚嶺、騎田嶺、大庾嶺,這五座山嶺在江西、湖南、廣東、廣西四省邊境。
細浪:小浪花。
烏蒙:指烏蒙山,在云南、貴州兩省之間。1935年4月,紅軍長征經過此地。
句意:五嶺山脈那樣高低起伏,綿延不絕,可在紅軍眼里不過像翻騰著的細小波浪;烏蒙山那樣高大雄偉,氣勢磅礴,可在紅軍看來,不過像在腳下滾過的泥丸。
“逶迤”和“磅礴”是夸張的手法,寫出了山勢雄險;“細浪”和“泥丸”是比喻的手法,寫出了它們在紅軍眼里的渺小,這樣寫更顯出紅軍的偉大。
③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
金沙:指金沙江,是長江上游的一段。
云崖:高聳入云的山崖。
大渡:指大渡河。
鐵索:指大渡河上的瀘定橋。紅軍過橋時只剩下十三根鐵索。
句意:金沙江兩岸懸崖峭壁,湍急的流水拍擊著兩岸高聳的山崖,給人以溫暖的感受(暗示紅軍巧渡金沙江后的歡快心情);
大渡河上的瀘定橋橫跨東西兩岸,只剩下十幾根鐵索,使人感到深深的寒意(暗示紅軍飛奪瀘定橋的驚險悲壯)。
一“暖”一“寒”,既寫出了天氣情況,又寫出了心理感受。作者以兩種感覺互相對比,既表達了紅軍渡過金沙江后的喜悅,又表現了奪取瀘定橋的驚心動魄,足見紅軍的神勇無比。
④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后盡開顏:
岷山:在四川、甘肅交界的地方。海拔4000米左右,終年積雪。
句意:更使紅軍欣喜的是翻過了千里皚皚白雪的岷山,人人心情開朗,個個笑逐顏開。
“開顏”,寫出了紅軍翻過雪山后一片歡騰的喜悅之態,同時預示了長征的最后勝利。

首聯:“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是概括全詩的句子。
頷聯:作者先用“逶迤”和“磅礴”的夸張手法極言山勢雄險,用的是“揚”的手法,而后用“細浪”和“泥丸”的比喻手法言其渺小,用的是“抑”的手法,這抑揚之間更顯出紅軍的偉大。
頸聯承接“萬水”。一“暖”一“寒”,既寫出了天氣情況,又寫出了心理感受。作者以兩種感覺互相對比,既表達了紅軍渡過金沙江后的喜悅,又表現了奪取瀘定橋的驚心動魄,足見紅軍的神勇無比。




重點句理解:
① 五星紅旗升起來了,表明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
五星紅旗代表中華人民共和國,代表人民當家作主的國家。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前,中國人民被反動派踩在腳下,沒有獨立、自由。現在五星紅旗升起來了,代表中國人民推翻了反動統治,翻了身,站起來了。
② 他讀到“選舉毛澤東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這一句的時候,三十萬人民熱愛領袖的心情融成一陣熱烈的掌聲。
毛澤東領導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推翻了壓在中國人民頭上的三座大山,迎來了新中國的成立,他是人民群眾心目中最敬愛的領袖。人們期盼他成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選舉他為主席正合民意。所以當聽到毛澤東當選為新中國的主席時全場熱烈鼓掌。
③ 光明充滿了整個北京城。
這“光明”,不僅是指燈籠火把照亮了北京城,而且象征著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使北京城永遠擺脫了過去的黑暗統治,獲得了光明。
④ 群眾差不多把嗓子都喊啞了,把手掌都拍麻了,還覺得不能夠表達自己心里的歡喜和激動。
這是寫人民群眾看到人民解放軍部隊接受檢閱時的舉動,因為我們的軍隊是如此威風凜凜,紀律嚴明,堅強壯大,人民的國家有了鋼鐵長城,人民的幸福有了可靠的保障。這里用夸張的筆法表達了人民群眾對子弟兵的無比信賴和無比熱愛的思想感情。
⑤ 三十萬人的目光一齊投向主席臺。
“一齊”說明了人民群眾的心是一致的,對國家領袖都充滿了崇高與愛戴之情。





日積月累






成語故事

習作指導:如何寫故事梗概


例文:

更多內容請關注希望星精品托管輔導班微信公眾號(xiwangSTAR)
下一篇:紅娘是哪一部作品中的人物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