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知識>歷史上的曹操為什么沒有完成統一?
發布時間:2025-10-28閱讀(1)
|
三國時期,魏國的勢力是三個國家當中最強大的,而創建這個國家的,嚴格意義上來說,卻并不是曹操,而是他的繼承人曹丕,曹操是能算是魏國政權的奠基人。在當時,曹操死后不到一年的時間里,曹丕就稱帝,至少說明曹操時期應該也是有能力稱帝的,但是為什么曹操沒有這樣做?曹操還活著的時候,又為什么沒能完成統一呢?
我們知道,后來稱帝的曹丕,并不是曹操最開始就選定的最佳繼承人,而是很多事情發生之后,不得不選擇的人。原本曹操的長子曹昂最為合適,結果卻被張繡所殺,后來有了年幼但是聰明絕頂的曹沖,結果又是死于非命。當初曹昂戰死的時候,曹丕年僅九歲,盡管曹操平定了北方,看起來可以沒有后顧之憂的時候,他的后方卻正好缺一個有能力坐鎮的人。
211年曹操打西北聯軍,215年平定漢中,217年南征孫權,都是因為顧慮后方,最終不得不撤兵,如果當初曹昂沒有戰死,或者曹丕成長為一個優秀的繼承人,有能力替他坐鎮,曹操自然可以大展拳腳,也就不用這樣瞻前顧后了。
另外,曹操有一個非常大的優點,那就是愛才,不管是什么樣的人,就算是品行有點問題,只要有才能,曹操都會來者不拒。不過,這也成為他日后的一個非常大的阻礙,那就是他放走了劉備。劉備在他看來同樣也是很有能力的人,正是因為如此,他想要拉攏劉備,不忍心殺掉他,結果就是多出了一個與自己爭奪天下的人。
而至于為什么沒有稱帝,曹操或許能夠看的明白,如果自己稱帝,將會是什么樣的結果。自從漢武帝獨尊儒術開始,儒家學說成為影響后世兩千多年的學說,東漢三國,同樣也是儒家的領域,儒家講究尊卑禮儀,如果曹操稱帝,結果必然是天下士大夫群起而攻之,這對曹操來說并沒有什么好處。
況且,當時的皇帝稱號,對于曹操來說不過就是一個頭銜,他做的事情已然已經是天子,稱帝與不稱帝,從實權來說,也并沒有什么分別。既然如此,不稱帝又有什么關系呢。 |
歡迎分享轉載→http://m.avcorse.com/read-722214.html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