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4-01-22閱讀(8)
課題1、觀潮 ,今天小編就來說說關于部編四年級語文上冊觀潮教學設計 部編語文四年級上冊教案及教學反思語文?下面更多詳細答案一起來看看吧!

部編四年級語文上冊觀潮教學設計 部編語文四年級上冊教案及教學反思語文
課題 | 1、觀潮 | 課型 | 講讀課文 | 授課 時間 | 2課時 | |
教學 目標 | 1.認識“鹽、屹”等12個生字,會寫“潮、據”等15個字。理解“籠罩、人聲鼎沸、水天相接、橫貫”等詞語。 2.朗讀課文,背誦課文3、4自然段。 3.邊讀課文邊想象畫面,能聯系上下文或結合生活實際體會詞句的含義。 4.感受錢塘江大潮的雄偉、壯觀,激發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 |||||
教學 重點 | 感受錢塘潮來時的神奇壯觀,能夠根據語言描寫想象畫面。 | |||||
教學 難點 | 想象課文描繪的大潮景象,引導學生體會作者怎樣既生動又有層次地描述錢塘江大潮雄奇景象的。 | |||||
第一課時 | ||||||
教學 1.正確拼讀12個會認字,書寫15個會寫字,理解“籠罩、人聲鼎沸、水天相接、橫貫”等詞語。 2.正確朗讀課文,理清文章結構。 | ||||||
教具 準備 | 課件 | |||||
教學設計 | 設計意圖 | |||||
導入 ( )分鐘 | 一、談話引入 同學們,你們到過海邊,看過海水漲潮嗎?說說海潮什么樣?(江海漲潮,氣勢宏偉,令人震撼。) 我國的錢塘江大潮自古以來被稱為“天下奇觀”。這里的潮比別處的潮更加宏偉壯觀,潮來時,激起的白浪達數米高,像一座城墻,你們見過這種奇觀嗎?為什么這里的大潮如此的與眾不同?今天我們來學習《觀潮》(板書課題) | 【設計意圖:通過與大海對比讓學生知道錢塘江大潮這一天下奇觀自古以來就被人們稱頌,同時,為學生營造出了一種濃郁的學習語文的氛圍,。】 | ||||
新課 教學 ( )分鐘 | 二、檢查預習情況 1、檢查生字卡片。 (1)出示“潮、浩、沸、漲”卡片,指名讀,說說共同點。(偏旁相同,都是形聲字。)組詞:觀潮、浩浩蕩蕩、沸騰、漲潮…… (2)出示“猶、據、踮、恢”指名讀。組詞:猶如、根據、踮腳、恢復…… (3)出示“罩、薄、崩、霎”,說說特點:上下結構的形聲字。組詞:籠罩、薄霧、山崩地裂、霎時…… (4)出示“悶”:里外結構。組詞:悶雷。讀音:mèn (5)說說你還有哪個字記不住?哪位同學愿意幫助他? 如“罩”字,口訣:“桌”子缺兩腿,上邊變“四”蓋。 2、朗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課文中的句子。 三、理清敘述順序 1、讀課文,想想作者是按什么順序來寫錢塘江大潮的?(板書) 課文按時間順序來寫大潮,按潮來前、潮來時、潮過后的順序把錢塘潮的景象寫具體的。(板書) 2、再讀課文,提出不懂的問題。小組自己解決有關詞語方面的問題。 四、作業設計: 熟讀課文。 三、再讀課文,理清段落。 1.先按自然段閱讀,弄清每個自然段的意思。再按“潮來之前”“潮來之時”“潮來之后”劃分段落層次。 2.請按作者觀潮的過程給課文分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概括介紹錢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觀”。 第二段(第2自然段):潮來之前,作者觀潮的時間、地點及觀潮人的心情。 第三段(第3、4自然段):潮來之時,作者聽到的聲音和看到的景象。 第四段(第5自然段):潮過之后江面上的情景。 全文也可分為兩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寫錢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觀。 第二段(第2—5自然段):寫觀潮的經過。 | 【設計意圖:在學生交流的基礎上去開展教師指導,能及時發現學生對字詞的掌握情況,有重點地進行指導,能更有效地鞏固學生對字詞的掌握。】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根據觀潮的過程給課文分段,并概括大意,可以使學生了解作者的觀察順序,掌握課文的整體脈絡。同時,提供兩種分段方法,提倡學生對課文的多元化理解。】 | ||||
課堂小結及拓展延伸( )分鐘 | 四、合作交流,反饋檢查。 1.抄寫本課的生字新詞。 2.朗讀課文。 3.繼續搜集有關錢塘江大潮的資料。 | 【設計意圖:通過搜集資料,是學生對錢塘江大潮有了更深的了解。】 | ||||
課堂作業新設計 | ||||||
一、在帶點字的正確讀音后面畫“√”。 籠罩(lónɡ lǒnɡ)霎時(shà sà)屹立(qǐ yì)人聲鼎沸(dǐnɡ tǐnɡ) 二、看拼音寫漢字。 cháo tóu zhú jiàn dùn shí lǒnɡ zhào ( ) ( ) ( ) ( ) 三、選擇恰當的詞語填到句中的括號里。 寬闊遼闊 1.我家門前有一條()的街道。 2.我們的國家地域(),物產豐富。 平靜寧靜 3.過了好久,錢塘江才恢復了()。 4.海濱的夜色多么(),多么美麗! 四、把下面的詞語補充完整。 浩浩()()山崩()()人聲()()若隱()() | ||||||
【答案】 一、lǒnɡ shà yì dǐnɡ 二、潮頭逐漸頓時籠罩 三、1.寬闊 2.遼闊 3.平靜 4.寧靜 四、蕩蕩地裂鼎沸若現 | ||||||
第二課時 | ||
教學 目標 | 1.重點學習課文第3、4自然段,引導學生理解重點詞句意思,體會感受錢塘江大潮的雄偉與壯觀,指導背誦。 2.練習有感情地朗讀、品讀課文,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 |
教具 準備 | 課件 | |
教學設計 | 設計意圖 | |
導入 ( )分鐘 | 一、引入談話 錢塘江大潮自古被稱為“天下奇觀”。我們盼望著能親眼看到這一奇景。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第1課《觀潮》。上節課,我們初讀課文,了解了什么?(板書:潮來前、潮來時、潮過后)在這節課的學習中,我們通過閱讀課文,展開想像的翅膀,來感受大自然創造的奇異景象。 | 【設計意圖:課件中播放潮來時的聲音,將學生帶入到情景之中,激發了學生學習課文的興趣,調動起了學生的閱讀期待。】 |
新課 教學 ( )分鐘 | 二、通過預習,我們讀懂了什么?提出預習中不懂的問題。 三、引導學生理解課文內容。 1、潮來前,作者介紹了什么?(板書:籠罩白霧 風平浪靜)指導朗讀。 2、潮來了,給你什么樣的感受?從哪感受到的?默讀讀課文,進行畫批。 3、小組合作學習。 (1)交流感受,品讀佳句。 (2)作者又是按怎樣的順序寫潮來時的景象的? (3)分工進行有語氣地朗讀。 4、反饋交流,教師及時引導、點撥。抓住以下要點,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談自己對詞句獨特的感悟。注意品讀結合: (1)作者按由遠及近的順序來寫潮來時的景象的。(板書:遠 近) (2)遠:抓住潮的聲、形來寫潮剛來時的景象:隆隆響聲,像悶雷滾動;水天相接處一條白線。潮雖遠,但氣勢已現。(板書:聲如悶雷 遠處白線)讀讀描寫潮的句子。 (3)近:抓住潮的形、聲、色寫出了潮的氣勢之宏偉:白線很快移來,加長、變寬、橫貫江,寫出了潮水由遠及近的變化。(看圖片)“白浪翻滾”、“白色城墻”寫出了潮水的浪頭之高,氣勢越來越大:形如千萬匹戰馬齊頭并進,聲如山崩地裂。(看圖片)(板書:白浪翻滾 山崩地裂)(看錄像片斷)指導學生有語氣地朗讀,讀出潮的氣勢:先選擇自己喜歡的句子練讀,再進行賽讀,最后安排齊讀。(讀整段時注意讀出潮水形聲的變化,氣勢由小到大。) (4)指導學生背誦:背自己喜歡的句子。 5、課文中還從哪能看出錢塘潮的氣勢雄偉壯觀?讀第五自然段體會。抓住要點,師適時點撥: “霎時”時間短暫,潮頭卻已西去,潮水奔騰之快。余波涌來,也使江面風號浪吼,江水平靜后,江水已漲了兩丈來高,都可以看出潮來之猛,氣勢之大。指導學生朗讀。(適時板書:漫天卷地 風號浪吼) 6、學完課文,你們知道為什么人們稱錢塘潮為“天下奇觀”了嗎?學生談自己的想法。 7.指導背誦。 ①教師引入:作者把錢塘江大潮寫得雄偉、壯觀,有聲有色,讓人如身臨其境,難怪你們喜歡這些句子。可是,我們剛才讀句子的時候,把順序給打亂了。作者寫觀潮的順序是怎樣的呢?現在我們來完成一個聽的練習。我讀一段話,請大家聽清作者是用哪些詞語把這幾處描寫連接起來的,并把它記下來。(學生每人一張填空練習紙) 午后一點左右,(從遠處)傳來隆隆的響聲,好像悶雷滾動。頓時人聲鼎沸,有人告訴我們,潮來了!我們惦著腳往東望去,江面還是風平浪靜,看不出有什么變化。(過了一會兒),響聲越來越大,只見東邊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現了一條白線,那條白線很快向我們移來,逐漸拉長,變粗,橫貫江面。(再近些),只見白浪翻滾,形成一道六七米高的白色城墻。浪潮(越來越近),猶如千萬匹白色戰馬齊頭并進,浩浩蕩蕩地飛奔而來。那聲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顫動起來。 ②教師讀句子(包括括號里的詞語),學生聽后記下詞,填在括號里。(指名板書) (出示括號內的詞語,校對)。現在我們來看看作者是按什么順序描寫潮水的。 (作者由遠及近地觀察,隨時間的推移和潮水位置的改變來描寫潮水的變化。) ③引讀這段話(教師讀括號里面的詞,學生讀后面的句子)。 ④畫線的部分留下括號里的詞,再請學生背誦后面的內容。(機動:學生看書試背) ⑤現在我們一邊看視頻,一邊有感情地背誦課文的第3自然段,感受錢江潮的氣勢。(如果不會背,可以看看書,會背的站起來背) 三、內化語言,拓展延伸。 教師:同學們,這么壯觀的景象,我們應該讓更多的人知道,現在,就讓我們再來完整地感受一下錢塘江大潮吧!請大家看完之后做一次小導游,把錢塘江大潮這一天下奇觀介紹給更多的人。(放視頻) 1.教師:你覺得作為導游應該怎樣介紹呢? 2.出示小組活動建議: (1)可以選擇潮來前、潮來時、潮來后中的任意一部分進行介紹。 (2)介紹時可以用課文中的語言,也可以加入自己的一些感受或運用資料中的知識,可以一個人介紹,也可以小組成員分工合作進行介紹。 (3)介紹的語言要符合導游的身份。 3.小組活動,教師巡視。 4.讓學生自主選擇一個熟悉的景點按照順序來介紹。 小結:聽了你們的剛才介紹,相信一定會有更多的人前往觀潮。希望同學們下課以后,繼續關注錢塘江大潮,同時也可以關注更多的天下奇觀。 | 【設計意圖:通過引導學生發揮想象來理解課文內容,感受大潮來臨時的壯觀景象,體會作者的心情,受到感染和熏陶,自然而然地把學生帶入了文本當中,實現了與文本的深層次的對話。】 【設計意圖:通過句子的對比,讓學生充分地品味課文中的精彩語言,感受課文中的精彩描寫,從而獲得更深層次的體驗,并且在不斷地朗讀比較中,把課文中的語言內化為自己的語言,從而把語言文字的訓練真正地落到實處。】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閱讀其他作家對潮來臨時的文字,不僅可以加深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還可以拓寬學生的閱讀視野。】 【設計意圖:播放視頻可以讓學生直觀地感受錢塘江大潮的壯觀,讓每一位學生都有身臨其境之感,教師及時地抓住學生情感體驗的高峰,引導學生體會不同的人觀看錢塘江大潮之后的不同感受,使學生對課文內容地理解進一步深化】 【設計意圖:把第2自然段和第5自然段進行簡略處理,可以使學生能找準課文重點,防止學生學習內容過多,抓不住要點。】 【設計意圖:運用填空形式降低學生背誦難度,再結合視頻讓學生去背誦,大大激發了學生背誦的興趣。】 |
課堂小結及 ( )分鐘 | 四、總結 我們學完了課文,對錢塘潮有了較深入的了解,深深地被它的壯麗景象所吸引。如果你是小導游,你怎樣向不了解錢塘潮的游客介紹錢塘潮呢? | 【設計意圖:學生再一次變換身份,作為導游來介紹錢塘江大潮,實際上是讓學生學以致用,進一步將課文中學到的語言內化,將學到的知識轉化為能力,這對學生是一個挑戰,同時,也可以激發學生學語文的興趣,孩子們在愉悅、歡快之中得到了能力上的提高。】 |
板書 內容 | 潮來前:風平浪靜人山人海 順序:遠近 觀潮潮來時聲音:悶雷滾動——越來越大——山崩地裂天下奇觀 形狀:一條白線——白色城墻——白色戰馬 潮來后:漫天卷地風號浪吼恢復平靜 | |
課堂作業新設計 | ||
一、比一比,組詞語。 提( ) 潮( ) 鋸( ) 盼( ) 堤( ) 朝( ) 據( ) 粉( ) 二、詞語仿寫。 山崩地裂(描寫聲音) 風號浪吼(含有“風”) 三、句子訓練。 1.浪潮越來越近,猶如千萬匹白色戰馬齊頭并進,浩浩蕩蕩地飛奔而來。 (用加點的詞造句) 2.再近些,只見白浪翻滾,形成一堵兩丈多高的水墻。 這句話把比喻成了。你來仿寫一個和“潮水”有關的比喻句吧! 四、根據課文內容回答問題。 1.課文是按照()、()、()的順序描寫錢塘江大潮這一天下奇觀的。 2.“浪潮越來越近,猶如千萬匹白色戰馬齊頭并進,浩(hào)浩蕩蕩地飛奔而來;那聲音如同山崩(bēnɡ)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zhèn)得顫動起來。”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有什么作用? | ||
【答案】 一、提水堤岸大潮朝陽鋸子根據盼望花粉 二、示例:人聲鼎沸鴉雀無聲風和日麗談笑風生 三、1.示例:陽光灑在河面上,河面亮閃閃的,猶如長長的錦緞。 2.白浪水墻示例:潮水好像暴怒的狂獅,洶涌地沖向岸邊的礁石。 四、1.潮來之前潮來之時潮過之后 2.作者用比喻的手法把浪潮比作齊頭并進的千萬匹白色戰馬,寫出了錢塘江大潮到來時奔騰的形態特點;用夸張的手法把潮來時的聲響說成“山崩地裂”,形象地寫出大潮到來時的巨大聲音,這樣有聲有色的描繪,使人如身臨其境,讓人無不驚嘆錢塘江大潮非凡的氣勢! | ||
教學反思 | ||
《觀潮》這是一篇文質兼美的寫景記敘文。作者通過耳聞目睹錢塘江大潮潮來前、潮來時、潮退后的景象,寫出了大潮的奇特、雄偉、壯觀。贊美了這一“天下奇觀”,表達了熱愛祖國山河的思想感情。 在這一課的教學中,我將教學重點放在朗讀訓練上,通過反復有感情的朗讀,使學生置身其中,感受大潮的雄偉、壯觀,激發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但我們班上讀得好的學生很少,多數學生朗讀不夠到位,唱讀現象嚴重,這是我今后教學中要加強的。我覺得在語文課上,學生應該“讀”占鰲頭,以讀為主,以讀為本。讀是培養語感的主要方法,是培養閱讀能力的基礎,要讀字當頭,一切都在其中。而要使學生具有一定的朗讀能力,教師應該為學生創設出良好的情境,讓學生的朗讀訓練落到實處。 一、激發興趣。都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興趣才有學習的動力,教師要努力激發學生的朗讀興趣。因此,在教學三、四自然段時,我讓學生自主選擇最喜歡的語句讀一讀,談感受,鼓勵并引導學生讀得有滋有味,有情有趣,讀出天下奇觀的氣勢,讀出觀潮人群的驚奇。為了幫助學生感悟自然美和語言美,我還組織學生比賽讀、輪流讀、表演讀等形式,激發學生讀書的熱情。 二、充分感悟。只有在充分理解了文本內容,并將文本內化為自己的個人感受的基礎上,學生才能將自己的感情融入文本,讀出真情實感。因此,在學生充分理解了課文的內容,體會到了錢江潮的雄偉氣勢后,讓學生有感情的朗讀,使學生增加對錢塘江大潮的感性認識,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同時在熟讀的基礎上,讓學生閉上眼睛,腦中浮現畫面。然后讓學生復述情景,盡量用上課文中的生動詞語。從中訓練學生的思維,培養想象力。 三、加強指導。在學生充分理解課文內容,感悟文本情感的基礎上,教給學生一些普通話朗讀的基本技巧。如重音、停頓、語速等。如“浪潮越來越近,猶如千萬匹白色戰馬齊頭并進,浩浩蕩蕩地飛奔而來。那聲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顫動起來。”一句,為了突出錢江潮的壯觀氣勢,應該讀得稍快,強調出“千萬匹白色戰馬齊頭并進”、“浩浩蕩蕩”、“山崩地裂”、“顫動”等詞語。 通過本節課的朗讀訓練,不但幫助學生理解文本,感悟情感,而且朗誦水平得到了一定的提高。相信,只要堅持不懈,學生的朗誦水平、語文能力都可以得到較大提升。 | ||
【教材分析】
本課是部編版四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的第一篇課文,作者記敘了觀賞錢塘江大潮時所見所聞的景象,說明它確實是“天下奇觀”。課文按照“潮來之前”“潮來之時”“潮退之后”的時間順序記敘的,重點描寫了潮來之時潮水的壯觀景象;從聲音和樣子兩方面寫出了潮水的宏偉氣勢。閱讀這篇課文可以使學生了解錢塘江的有關情況,激發熱愛自然,探索奧秘的情趣。文中有許多優美的詞句,可豐富學生的語言積累,學習作者的表達方法。第一單元第一篇課文,要綜合運用以前學到的閱讀方法來學習,有意識地檢查學生的閱讀習慣和閱讀能力。
【與文章相關的資料介紹】
錢塘潮:
是浙江省杭州灣錢塘江口的涌潮,也叫“海寧潮”。每年農歷8月18日在海寧市所見到的大潮最為壯觀。因錢塘江口呈喇叭形,外寬內窄,外深內淺,潮波傳播時受到約束而形成。涌潮襲來時,潮頭壁立,波濤洶涌,十分壯觀。
錢塘潮的形成:
到過海邊的人,都會看到這樣的景象:有時候海水像野馬,向岸邊奔來;有時候海水又像逃兵,退到離岸很遠的地方。海水這種有規律的漲落,叫做潮汐。
著名的錢塘江在每年農歷八月十八這一天潮汐最大。
錢塘潮為什么偏偏在八月十八最大呢?潮汐是由月亮和太陽對地球表面海水的吸引力造成的。農歷每月的初一前后和十五前后,太陽、月亮和地球排列在一條直線上,太陽和月亮的吸引力合在一起,吸引地球表面的海水,所以每月初一和十五的潮汐比較大。特別是中秋節前后,是一年中地球離太陽最近的時候,所以每年農歷八月十五前后的秋潮是一年中最大的。
錢塘江的秋潮,比其他地方的秋潮更壯觀,這是由于杭州灣的地形特殊。錢塘江入海的地方叫杭州灣。杭州灣外寬內狹,出海處寬達一百公里,而往西到海寧縣鹽官鎮附近,只有三公里寬。潮水剛進杭州灣,水面寬闊,越往西就越受到河流兩岸地形的約束,只好涌積起來,潮頭越積越高,好像一道直立的水墻,向西推進。同時,由于潮流的作用,把長江瀉入海中的大量泥沙,不斷地帶到杭州灣來,在錢塘江口形成一個體積龐大、好像門坎一樣的“沙坎”。當海水推著江水向錢塘江口內涌去的時候,沙坎擋住了潮頭,就形成后浪趕前浪、一浪疊一浪的壯觀景象。
錢塘江高達八米到九米。潮水到來的時候,洶涌澎湃,像千軍萬馬。這就是舉世聞名的錢塘潮。
課后作業
基礎積累大鞏固
一、看拼音,寫詞語。
yī jù kuān kuò cháo shuǐɡǔn dònɡ
( ) ( ) ( ) ( )
二、精挑細選。
1.潮嘲朝
()笑()廷浪()
2.籠瓏攏
合()鳥()小巧玲()
三、根據意思寫詞語。
1.形容聚集的人極多。( )
2.形容隱隱約約。( )
3.沒有風浪,比喻平靜。( )
4.形容許多人在一起大聲講話聲音喧鬧,像開了鍋一樣。( )
5.山岳倒塌、地面開裂,形容聲響巨大或變化劇烈。()
四、句子練習。
1.大潮錢塘江天下奇觀被稱為(連詞成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午后一點左右,從遠處傳來隆隆的響聲,好像悶雷滾動。(運用加點詞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給下面的句子排序。
( )浪潮越來越近,猶如千萬匹白色戰馬齊頭并進。
( )那條白線很快向前移動,逐漸拉長、變粗。
( )潮來了,只見東邊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現一條白線。
( )潮頭奔騰西去,過了很久,江面才恢復了平靜。
( )白線更近了,只見白浪翻滾,形成一道兩丈多高的水墻。
閱讀能力大提升
六、課文整體梳理。
課文是按照潮來前、和的順序描寫錢塘江大潮的,你想到了用課文中的詞語“”來評價錢塘江大潮。
七、重點段落品析。
《觀潮》片段
午后一點左右,從遠處傳來隆隆的響聲,好像悶雷滾動。頓時人聲鼎沸,有人告訴我們,潮來了!我們踮著腳往東望去,江面還是風平浪靜,看不出有什么變化。過了一會兒,響聲越來越大,只見東邊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現了一條白線,人群又沸騰起來。
那條白線很快地向我們移來,逐漸拉長,變粗,橫貫江面。再近些,只見白浪翻滾,形成一道兩丈多高的水墻。浪潮越來越近,猶如千萬匹白色戰馬齊頭并進,浩浩蕩蕩地飛奔而來;那聲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顫動起來。
1.潮來了的時間是____________。
2.這段話中描寫了錢塘江大潮聲音的變化,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到“_______________”;江面景象的變化,從“___________”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踮著腳”說明觀潮的人____________,心情____________,由“人聲鼎沸”和“人群又沸騰起來”可以體會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這些描寫間接地表現了錢塘江大潮的奇特、壯觀。
思維創新大拓展
八、想一想,填一填。
假如你有機會去錢塘江觀潮,面對如此壯觀的奇景,你會怎樣表達你的內心所想呢?
參考答案:
一、依據寬闊潮水滾動
二、1.嘲朝潮 2.攏籠瓏
三、1.人山人海 2.若隱若現 3.風平浪靜 4.人聲鼎沸 5.山崩地裂
四、1.錢塘江大潮被稱為天下奇觀。
2.雪花飄飄,好像柳絮在空中飛舞。
五、4 2 1 5 3
六、潮來時潮退后天下奇觀
七、1.午后一點左右
2.遠處傳來隆隆的響聲,好像悶雷滾動 響聲越來越大 江面風平浪靜 東邊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現了一條白線3.多 迫切 人們看到潮來了十分驚喜、激動
八、錢塘江大潮太壯觀了,它是大自然的奇跡,它不愧為“天下奇觀”!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