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4-08-26閱讀(17)
今天和條友分享《阿西莫夫短文兩篇》第一課時的實錄。多提寶貴意見[微笑][作揖]
同學們,今天我們的課堂活動,是找出這兩篇短文中表示過渡的句子或者段落。具體的任務有三個,一個是圈畫出相關的句子或段落。二是對選擇的過渡句(段)做出基本的解釋。三是從宏觀上全文角度理解這些過渡句(段)在文章中所承擔的功能或作用。(板書)
首先請同學們仔細閱讀《阿西莫夫短文兩篇》,完成第一個任務。時間十分鐘。
師:好,時間到。請應佳丹,你在第一篇中找到什么?
應:第三段。(師:向大家解釋下)“在地球的其他大陸上也發現有恐龍化石”中的“也”,說明和上面一段內容是銜接的,而且,句子中“發現”和第四段第一句“發現”這個詞相互對應。
師:對于這個解釋,大家同意嗎?同桌,你同意嗎?(同意)許琴,你同意嗎?(同意)你自己判斷出這個語段是過渡段了嗎?
許:沒有。
師:之前你沒有注意到,應佳丹講了之后你注意到了,我們從反向去思考問題,你之前為什么沒有注意到?(生沉默)
師:如果我一定要找出大家不同意見呢?如果這段不是過渡段呢?我們按這個結論去找理由。陳宇軒?(生沉默)
師:沒找到合適的理由。趙馨怡?
趙:這段的最后一句,“說明恐龍確實遍布于世界各地”,其實是對上面內容的一個結論。下面這段中“如果把這個發現與南極大陸聯系起來”這一句,“這個發現”內容上并沒有展開。
師:應佳丹,針對趙馨怡的理解,你再發表看法。(生沉默)
師:(借此引導)我們課堂一開始就遇到難題了,也許這個難題老師是故意搗亂,我就偏偏喜歡讓大家從反面去思考問題,這個時候就很容易把大家難住。語文學習,往往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角度不同,思考的結論就不同。我需要大家通過各種方式得出不同的結論。我基于現有的證據得出不同的結論,理由站得住腳,都是合理的。你看,兩篇短文,恐龍滅絕的原因研究是不是有不同的方向?接下來,我們說什么是過渡。過渡就是從一個內容轉移到另外一個內容,從一個方向轉移到另一個方向的。是對上文的總結,也是下文的引領。那么同學們需要對第二、三、四段整體思考,不要把眼光僅放在第三段。現在大家重點思考,第三段說明的內容有沒有發生轉向。大家思考3分鐘。
師:韓睿瑩,有沒有轉向?(沒有)趙梓悅,有沒有轉向?(沒有)徐孜瑩,你的態度呢?(沒有)應佳丹,現在你的結論還堅持嗎?
應:好像沒有。
師:想法稍微改變了。那如果老師說這幾段中有一句是過渡句,你說是哪句?注意我的說法,有一句是過渡句。
應:(思考)如果把這個發現與南極大陸聯系起來,這比僅考慮恐龍來說重要得多。
師:吳怡菲,你來解釋下,為什么是這句。
吳:上面幾段都是圍繞恐龍化石,從這段開始圍繞大陸說明內容了。
師:大家同意吳怡菲同學的觀點嗎?(思考)應佳丹,你認同嗎?今天應佳丹最累,站起來坐下,坐下又站起來。
應:同意。
師:“如果把這個發現與南極大陸聯系起來”,這一句顯然是對應上面內容,“這比僅考慮恐龍來說重要得多”,言外之意是把發現恐龍和大陸聯系起來,是很重要的,為第五段的設問鋪墊。今天的第一個例子就花費了很長時間了,但這是一個很有價值的例子。對應佳丹來說是一個“美麗的錯誤”,但不是一個真正的錯誤,因為我看到了她的從關鍵字詞聯系上下文的思維能力。
師:下面我們繼續。江嘉樂,你選了哪個過渡句(段)?
江:第六段的第一句。
師:金慧欣,你同意嗎?(同意)這一句你劃了嗎?
金:劃了。
師:想法一致,我找一個不同意見的。你們看,我們又來了,要找不同意見的。郭逸瀟,你劃了嗎?
郭:劃了。
師:看來大家想法基本一致,我一定要找一個不同意見的。劉子顏,你劃了嗎?(沒有)那你相關的過渡是劃了哪句?
劉:第五段
師:你來解釋下,美麗的有問題的問題又出現了。理由?
劉:這一段承上啟下。
趙:前半句是對前面內容的概括,后半句是提問,下面一段是回答。
師:回到原點,江嘉樂。如果第五段是過渡段,那么第六段的第一句肯定不是,如果第六段的第一句是過渡句,那么第五段肯定不是過渡。聽了這幾個同學的發言,你堅持自己的看法嗎?
江:堅持。
師:金慧欣,你還是站在江嘉樂這邊嗎?
金:嗯。“這一問題的答案”是承接上一段的問題,后面一句是對問題的回答,而且是后面內容的總起。
趙:我覺得這句話不能算,要么這句話是上面的回答,要么就是下面的總起句。
師:每個問題都是有爭議的,大家思考2分鐘。黃晉弘有話說。
黃:一問一答應該是完整的,你不能說一個回答就算是過渡。
師:同學們,課文把一問一答分家了,按黃晉弘的想法,我們把一問一答重新組合在一起試試。把第六段的回答放在第五段后面,這樣連在一起,這樣處理好,還是把答案單獨拎出來另起一段好?或者反過來,作者為什么這樣處理?
黃:這樣處理好。我覺得這樣有一種強調的作用。強調突出。
師:強調突出的是什么?
黃:答案。
師:韓松看樣子有話說。
韓:這一問一答可以合在一起。(師:為什么)這樣和前面一段“恐龍不可能在每一塊大陸上獨立生存”這句話聯系更加緊密。
師:還是江嘉樂,你認為一問一答合在一起好還是像課文這樣處理好?
江:按課文這樣好。把問題單獨出來,就是引出后面的說明內容,這是一個中心句。
師:有點道理。吳怡菲,“這一問題的答案”這句話,這個答案是不是這個語段甚至是下面幾個語段說明的中心內容?
吳:是的。
師:那么,你認為哪個才是過渡句(段)?
吳:第五段。
師:金慧欣,你還堅持自己的看法嗎?
金:堅持。
師:江嘉樂找到了一個忠實的盟友。究竟是哪個才是過渡句(段),大家各自有理由,包括下面我們再找,還會遇到爭議。我想,我們遇到爭議的根源在哪里,有兩個。一是我們對文章語言表達還沒有深入理解,我們的語言解讀能力參差不齊。二是我們對過渡句(段)有這樣的概念,但不夠深刻,理解不準確。課堂有這樣的爭議非常好,我是喜歡,也歡迎有這樣的爭議的。根據我們課堂生成的疑難問題,包括另一篇短文《被壓扁的沙子》,也有過渡句(段),同學們把它梳理出來,在練習本上先抄寫下來,然后備注你選擇這個過渡的理由。下課。

學生練習示例
歡迎分享轉載→http://m.avcorse.com/read-386616.html
下一篇:紅娘是哪一部作品中的人物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