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5-10-28閱讀(2)
|
說到王闿運這個人,估計狠多朋友沒有聽說過,但是王闿運這個人在晚晴的時候絕對算的上是個非常不得了的任務。咸豐皇帝的重臣贊襄政務王大臣、戶部尚書,協辦大學士愛新覺羅·肅順、武英殿大學士、一等毅勇文正侯等等,光前面這些名稱就知道這個人跟多少明人有淵源,而他本人則是晚清著名的經學大家,絕非等閑之輩。 ![]() 清朝道光十三年(1833年),王闿運生于湘潭城外,小時候父母就去世了,被叔父養大。 清朝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9歲的王闿運已經能著寫文章,“昕所習者,不成誦不食;夕所誦者,不得解不寢”,“經、史、百家,靡不誦習。箋、注、抄、校,日有定課”。 清朝咸豐七年(1857年),王闿運參加鄉試,中第五名舉人,得到學政張金鏞的賞識,成為眾人的焦點。 清朝咸豐九年(1859年),王闿運赴京師參加禮部會試不中,被正紅旗漢軍都統、理藩院尚書、戶部尚書、御前大臣上學習行走愛新覺羅·肅順聘為家庭教師,但不久辭去。 清朝咸豐十一年(1861年)十月,已是贊襄政務王大臣、戶部尚書、協辦大學士的愛新覺羅·肅順,在“祺祥政變”中敗給了慈禧太后葉赫那拉氏與和碩恭親王愛新覺羅·奕?等人,被斬于菜市口。 王闿運寫下《祺祥故事》,為愛新覺羅·肅順的死辨解,并因有“肅黨”嫌疑,從此仕途無望。 清朝同治元年(1862年),王闿運成為兩江總督、協辦大學士曾國藩的幕僚,但兩人在很多方面有沖突,不久王闿運離去,專門從事講學。 ![]() 清朝光緒五年(1879年),王闿運應四川總督、太子少保、兵部尚書丁寶楨之邀,來到成都擔任尊經書院山長,廖平、戴光等人都是他的學生。 后來,王闿運離開成都回到湖南,先后主持長沙思賢講舍,衡州船山書院。 清朝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王闿運主辦南昌高等學堂,但不久又回到湖南,在湘綺樓講學授徒,前后有弟子數千人,門生滿天下。 清朝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湖南巡撫岑春煊上書表王闿運德行,朝廷授于他翰林院檢討的官職。 清朝宣統三年(1911年),朝廷又加封王闿運為翰林院侍講。 1914年,王闿運受袁世凱聘入國史館任館長,兼任參議院參政,后在復辟聲潮中辭歸湖南。 1916年,王闿運在家鄉無疾而終,著有《湘綺樓詩集、文集、日記》等,著名弟子有楊度、夏壽田、廖平、楊銳、劉光第、齊白石、張晃、楊莊等人。 悅史君說了這么多,可能還是有人會說,這也沒什么啊,就是一個仕途不得意的老先生唄! ![]() 可是,你看看王闿運與贊襄政務王大臣、戶部尚書、協辦大學士愛新覺羅·肅順,一等毅勇文正侯、武英殿大學士、直隸總督曾國藩,四川總督、太子少保、兵部尚書丁寶楨,湖南巡撫岑春煊和袁世凱等如雷貫耳的人物交往,就應該知道他有不少故事,悅史君可以給大家講幾個王闿運為人狂狷諧謔的栗子: 1、王闿運與一等毅勇文正侯、武英殿大學士、直隸總督曾國藩等許多湘軍將領關系密切,曾應一等威毅忠襄伯、禮部尚書、兩江總督、通商事務大臣、太子太保曾國荃之請寫了反映湘軍完整歷史的《湘軍志》。 為了寫好此書,王闿運除了親身經歷及走訪調查外,還設法借閱了軍機處的大量檔案,并請人制作了地圖,花了7年時間才完稿,書中除褒揚湘軍的功勛戰績外,對太平軍前期聲勢的凌厲,清朝內部各派勢力的矛盾,湘軍初期曾屢戰屢敗的竭蹶之狀,以及曾國荃攻破江寧后縱軍擄掠、吞沒財物的情況都不加掩飾,所以此書一刻印就遭到一些湘軍將領的攻擊,認為它是“謗書”,迫使王闿運將原版交郭嵩燾毀掉才得以免禍。 2、王闿運抬舉身為傭婦的老媽子,找三個匠人做弟子 王闿運的妻妾都死得較早,喪偶的他沒有續弦討妾,而是先后找了幾個老媽子來與自己生活。 無論是達官貴人邀請,還是袁世凱這種級別的人物相約,王闿運都要帶上自己的老媽子,款待他就得款待這個鄉下來的仆婦,借此捉弄這些大人物。 王闿運還找了木匠齊白石、鐵匠張仲飏、銅匠曾招吉等三個匠人做弟子,讓他們來和士子做伴,抬舉了他們,就貶低士子代表的階層,實在是一直戲謔與狂妄。 ![]() 3、王闿運給女兒來信的回批:“有婿如此,不如為娼” 王闿運晚年時,他最喜愛的女兒所托非人,女婿不僅吃喝嫖賭,不務正業,還對王闿運的女兒大打出手。 女兒寫信向王闿運哭訴,他怒不可遏地在信旁批道:“有婿如此,不如為娼。” 4、自題挽聯:“春秋表未成,幸有佳兒述詩禮;縱橫計不就,空余高詠滿江山” 王闿運死前,自己寫了一副挽聯回顧一生:春秋表未成,幸有佳兒述詩禮;縱橫計不就,空余高詠滿江山。 無論是《春秋》,還是“縱橫”、“江山”,王闿運的孤傲和自負溢于言表。 ![]() 5、弟子楊度寫的挽聯:“曠古圣人才,能以逍遙通世法;平生帝王學,只今顛沛愧師承” 楊度是湘潭縣姜畬石塘村人,王闿運的得意弟子,清末時主張君主立憲,后又參加袁世凱的復辟活動,最后竟在臨終前申請加入中國共產黨,成為秘密黨員,也是一個奇人。 楊度在師傅王闿運去世后,寫下了一副著名的挽聯:曠古圣人才,能以逍遙通世法;平生帝王學,只今顛沛愧師承。 這里也用“圣人”、“帝王學”等,表達了對王闿運一生風骨的詮釋。 到這里,你還敢說王闿運不狂嗎?悅史君認為,也是一位人物! |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