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知識>薛仁貴是怎么成為一代名將的
發布時間:2025-10-28閱讀(1)
|
說到歷史上這個叫薛仁貴的,大家應該都非常熟悉吧?這個人的名字可以說是家喻戶曉。薛仁貴的故事雖然在影視作品中有過加工,但是歷史上的他也是非常的傳奇。從一個小小的人物,變成了最后的名將。這是怎么做到的呢?下面就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1、遼東一戰成名薛仁貴出生于隋大業十年(614年),他名薛禮,仁貴是他的字。早年生活貧賤,相當艱辛,以種田為業,但他勤于練武,箭術高超。唐太宗準備征遼東時,薛仁貴已經三十歲了,空有一身本領,卻一事無成。他的妻子對他說:“天才也需要機遇,如今天子親征遼東,正需要猛將勇士,這就是難得的時機,夫君你應該前去圖個功名,衣錦還鄉。”薛仁貴在妻子的勸導下,下決心要做出一番轟轟烈烈的事業,便應募投軍到將軍張士貴的麾下。 在安市城之中戰,唐軍郎將劉君昂被敵軍所圍,當時情形非常危急,薛仁貴單槍匹馬勇闖敵營,手刃敵將,將敵將的頭砍下來,掛在馬鞍上,敵軍見主將被殺,大驚失色,紛紛逃掉。 薛仁貴憑此勇猛一擊,一戰成名。 2、平定高麗的名將薛仁貴參加多次參加對高麗的戰爭,立功頗多。 公元658年,薛仁貴與程名振出征高麗,率軍進攻高麗的堡壘赤峰城,殲敵三千余人。公元659年,薛仁貴與梁建方、契苾何力等再征高麗。在橫山之戰中,薛仁貴再顯悍將本色,單槍匹馬率先闖入敵陣,作為將軍,其勇氣可謂冠于三軍。 公元667年,唐朝廷以李世勣為總司令,下轄薛仁貴等將領,大舉進攻高麗。在新城之戰中,薛仁貴挫敗高麗泉蓋男建兵團,緊接著與高侃聯合,在金山打了一場漂亮的殲滅戰,圍殲高麗五萬人馬,這也是高麗之役最大的勝仗之一。薛仁貴挾勝利之威,連下南蘇、木底、蒼巖數城,遼東局勢,一片大好。
次年,即公元668年,薛仁貴將進攻的目標鎖定在遼東的扶余城。這次,他只帶了三千人馬。扶余城守軍見薛仁貴兵力不多,便殺出城外,列陣相迎。兩軍大戰的結果,足以令人跌破眼鏡,三千人的薛仁貴騎兵,在戰場上殺死及俘虜對手達一萬余人。 無敵的軍隊,首先要有無畏的將領。主力喪失殆盡的扶余城沒有躲過失陷的命運。扶余的陷落,很快激起多米諾效應,附近四十余座城池,望風而降,薛仁貴兵不血刃,奪下扶余川。 扶余城的陷落,對高麗是一大沉重打擊。 為了奪回扶余城,高麗政府派出五萬人馬,傾巢而出。李世勣與薛仁貴等將領討論研究后,決心在薛賀水一帶迎戰高麗主力兵團。薛賀水戰役,高麗的五萬大軍,戰死與被俘人數超過三萬人。 此后,唐軍長驅直入,跨過鴨綠江,最后攻下朝鮮,高麗政權滅亡。 3、最后的輝煌
公元682年,北方的突厥復國。 自大非川戰敗后,薛仁貴被解職免官。后來,由于高麗人不斷地反叛,薛仁貴又重新被起用為行軍總管,經略高麗,不久后被罷官解職,流放到象州。在之后的一段時間里,薛仁貴消失在世人的視野之中。 直到北邊突厥事起后,大唐朝廷這才想起了這位還在流放中的名將,薛仁貴第二次復出,擔任右領軍衛將軍兼檢校代州都督。 突厥大軍在阿史德元珍的率領下,逼近云州城。薛仁貴率軍出城迎戰,當突厥騎兵得知是薛仁貴前來,竟然轉身便逃。當年薛仁貴“三箭定天山”,威震北方,突厥人對他懷有巨大的畏懼心理。 突厥人轉身一走,薛仁貴討得大便宜,縱兵出擊,這下子突厥軍隊更亂了。這一戰,突厥遭遇到復國以來第一場慘敗,在薛仁貴兵團的掩殺下,陣亡一萬余人,被俘二萬余人,損失牛馬羊駝三萬余頭。 這一戰勝利大大鼓舞了唐軍的士氣。 唐朝廷在北線戰場上,對薛仁貴寄予厚望。可惜的是,這次輝煌的勝利成薛仁貴戎馬生涯的收官之作,不久,這位大唐傳奇名將撒手人寰。 薛仁貴的去世,對危機中的大唐帝國,不啻又是一個重大打擊。薛仁貴三十多年的戎馬生涯,為大唐帝國建下赫赫功勛,從一個普通平民,成長為一名偉大的將軍,他富于謀略,意志堅強,善于以少勝多,雖然在大非川一役中遭到大挫折,但他還是以最后一戰的完美表演,為其漫長的軍事生涯畫上句號。他的故事被后人改編成為許多小說、戲曲與傳奇,流傳至今。 |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