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知識>歷史上有哪些比較有名的奸臣
發布時間:2025-10-28閱讀(2)
|
相信大家應該都知道,關于歷史上的一些奸臣。一直都是讓人非常憎恨的。畢竟他們的一些做法,不過是對于當時,還是對以后多多少少都有一些影響。有的甚至是完全是他一手造成的。那么在歷史上有哪些比較有名的奸臣呢?下面就好小編一起來盤點一下吧! 1、呂不韋呂不韋,衛國濮陽(今河南省安陽市滑縣)人。戰國末年衛國商人、政治家、思想家,后為秦國丞相,姜子牙的二十三世孫。 早年經商于陽翟,把秦國人質異人當做“奇貨”,扶植其成為秦莊襄王后,被拜為相國,封文信侯。帶兵攻取周國、趙國、衛國土地,對秦王嬴政兼并六國的事業作出了重大貢獻。莊襄王去世后,迎立太子嬴政即位,拜為相邦,尊稱“仲父”,權傾天下。受到嫪毐集團叛亂牽連,罷相歸國,全家流放蜀郡,途中飲鴆自盡。 后世對于呂不韋的功過是非,頗有爭議。但他和趙姬私通,的確禍亂了朝綱。
2、趙高趙高,秦朝二世皇帝時丞相,任中車府令,兼行符璽令事,“管事二十余年”。 秦始皇死后,趙高發動沙丘政變,與丞相李斯合謀偽造詔書,逼長子扶蘇自殺,另立始皇幼子胡亥為帝,并自任郎中令。他在任職期間獨攬大權,結黨營私,征役更加繁重,行政更加苛暴。 公元前208年又設計害死李斯,繼之為秦朝丞相。第三年他迫秦二世自殺, 另立子嬰為秦王。不久被子嬰設計殺掉,誅夷三族。 3、李林甫李林甫歷任太子中允、御史中丞、刑部侍郎、吏部侍郎、黃門侍郎、禮部尚書、中書令(右相),后封晉國公,兼尚書左仆射。他是唐玄宗時期在位時間最長的宰相,但后期大權獨握,蔽塞言路,排斥賢才,使得朝綱紊亂,又建議重用胡將,使得安祿山勢力坐大,被認為是使唐朝由盛轉衰的關鍵人物之一。 天寶十一載十一月(753年1月),李林甫病逝。后被楊國忠誣告謀反,遭削官改葬,抄沒家產,子孫流放。 4、楊國忠楊國忠,唐朝宰相,張易之外甥,楊貴妃族兄。楊國忠在楊玉環得寵后飛黃騰達,身兼四十多個職務。 他任相期間,專權誤國,敗壞朝綱,與安祿山的矛盾最終導致了安史之亂。天寶十五年(756年),楊國忠隨唐玄宗西逃入蜀,中途在馬嵬驛被亂兵所殺。
5、安祿山安祿山,唐朝時期藩鎮、叛臣。 安祿山出身西域康國,驍勇善戰,屢建功勛,遷平盧軍兵馬使、營州都督。天寶年間,受唐王朝信任,從此平步青云,兼任平盧、范陽(幽州)和河東三鎮節度使,受封東平郡王,鎮撫東北地區。 天寶十四載(755年),以誅殺宰相楊國忠為名,悍然發動安史之亂。建立偽燕政權,年號圣武。晚年失明,寵愛幼子,引發晉王安慶緒不滿。 6、秦檜秦檜,南宋初年宰相、奸臣,主和派的代表人物。 政和五年(1115年),秦檜進士及第。起初力主抗金。靖康二年(1127年),因上書金帥反對立張邦昌,隨徽、欽二帝被俘至金,為撻懶信用。 宋高宗建炎四年(1130年),秦檜回到臨安,力主宋金議和。紹興元年(1131年),擢參知政事,隨后拜相,前后執政十九年,深得高宗寵信,以莫須有罪名殺害岳飛。紹興二十五年(1155年)病逝。
7、魏忠賢魏忠賢,明朝末期宦官。進宮后改姓名叫李進忠,出任秉筆太監后,改回原姓,皇帝賜名為魏忠賢。明熹宗時期,出任司禮秉筆太監,極受寵信,被稱為“九千九百歲”,排除異己,專斷國政,以致人們“只知有忠賢,而不知有皇上”。 朱由檢繼位后,打擊懲治閹黨,治魏忠賢十大罪,命逮捕法辦,自縊而亡,其余黨亦被肅清。 另外,還有一些錦衣衛、東西廠惡人,比如毛驤、汪直、紀綱、逯杲、門達、劉謹等,就不一一列舉了。 8、何坤和珅,清朝中期權臣、商人。 和珅門蔭入仕,精明強干。通過李侍堯案,鞏固身份地位,深得乾隆帝寵信,并將十公主嫁給和珅長子豐紳殷德,促使和珅大權在握,成為皇親國戚。先后擔任、兼任內閣首席大學士、領班軍機大臣、吏部尚書、戶部尚書、刑部尚書、理藩院尚書、內務府總管、翰林院掌院學士、《四庫全書》正總裁官、領侍衛內大臣、步軍統領等數十個重要職務。 隨著權力地位的成長,他的私欲日益膨脹。利用職務之便,結黨營私,聚斂錢財,打擊政敵。親自經營工商業,開設當鋪七十五間,設大小銀號三百多間,建立同英國東印度公司、廣東十三行的商業往來。 嘉慶四年(1799年),清仁宗下旨將和珅革職下獄。乾隆帝死后十五天,清仁宗賜和珅自盡,時年四十九歲。 |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