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知識>白起是秦始皇的下屬嗎
發布時間:2025-10-28閱讀(2)
|
在秦國的歷史上,白起這個名字是非常重要的,被譽為戰國四大名將之一的白起,在歷史上的名聲也是讓人聞風喪膽,尤其是長平之戰,更是讓白起的形象為更多人所知。不過關于白起生存的時代很多人卻有疑惑,白起時期的秦王究竟是誰,是不是秦始皇?白起是秦始皇的下屬嗎?白起效忠的秦王究竟是誰呢?今天就讓中睿百科網的小編帶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1、白起是秦始皇的下屬嗎不是,白起早于秦始皇時代,是秦昭襄王時代的名將。 白起為秦國公室出身,其祖公子白是秦武公(公元前697年-公元前678年在位)的嫡長子。 秦武公死后傳位于同母弟秦德公,嫡長子公子白沒有繼位,受封于平陽(今陜西寶雞市眉縣),其后人以白為氏,現在眉縣常興鎮白家村人傳為白起后人。秦朝的大半壁江山為白起打下。前294年,白起任左庶長,攻占韓國新城(今河南伊川縣西)。前293年,白起為主將,以十萬秦軍打敗韓、魏聯軍二十四萬于伊闕。前292年,白起率兵攻魏,奪取了魏國大小六十一城。前286年,白起攻打趙國,奪取光狼城(今山西高平市西)。前282年,楚國派使臣進行合縱伐秦的活動,秦國準備先發制人。前281年,白起伐楚,楚軍敗,割上庸、漢水以北土地給秦講和。前280年,白起奪取楚國的鄢、鄧等五座城池(今襄州),而后秦軍分三進攻楚國。前279年,秦軍攻占楚都城郢(今湖北江陵紀南城),焚燒了楚王的墳墓夷陵(今湖北宜昌縣西南)。后來,秦軍一直攻至竟陵(今湖北潛江市西北),楚軍退到陳(今河南淮陽),楚頃襄王將陳作為都城。同年,秦軍占領楚國巫、黔中郡。前274年,白起率軍與趙、魏聯軍戰于華陽(今河南新鄭北),斬首敵軍十三萬。前265年,白起攻打韓國的陘城(今山西曲沃東北),占領九座城,斬首五萬。前262年,白起攻占韓國野王(今河南沁陽),上黨通往都城的南太行道被切斷。之后,韓國上黨太守馮亭舉上黨降趙。 讓人值得深思的是,之后秦國換了主將。前261年,秦國大將王龁攻占上黨(山西長治市)。之后,秦軍與趙軍對峙于長平(今山西高平西北)三年之久。直到公元前259年,秦昭王聽聞趙國將主帥換為趙括,才將秦軍主帥換為白起。前259年九月,秦軍大敗趙軍,坑殺趙軍四十五萬,六國震驚。前259十月,秦軍兵分兩路:王龁攻下皮牢(今山西翼城縣東北),司馬梗平定太原。之后,韓、趙行賄秦相范雎,說服秦昭王罷兵。韓國將垣雍割給秦國,趙國將六座城邑獻給秦國。 公元前258年正月,秦國再次起兵攻趙,但這次主將不是白起,秦王派五大夫王陵率軍攻打趙國的都城邯鄲,但進展不大,秦國便增派部隊援助王陵繼續作戰。結果王陵部隊損失四萬余人。前258年八月,秦昭襄王因王陵作戰不力而將其免職,想請白起出山,白起以病拒絕,并勸秦王不要出兵,秦國出兵必敗。秦王大怒,免去白起的官爵降為士兵,讓他離開咸陽遷到陰密。因白起有病,未能成行。同時秦昭王改派王龁代替王陵統率部隊。前258年十一月,王龁軍已圍攻邯鄲三個月,未能攻克。楚國派春申君黃歇同魏國公子信陵君魏無忌率領數十萬大軍攻擊秦軍,秦軍傷亡慘重。秦昭王再次請白起出山,白起再次以病拒絕,并對他人言秦王不聽自己的話才有此敗,秦王就派人驅逐白起,不他留在咸陽城里。白起在秦王的驅逐之下走出咸陽西門十里,到了杜郵。應侯向秦王進言:“令白起遷出咸陽,他流露出不滿意的樣子,有怨言。”秦王就派遣使者賜給他一把劍,令他自殺。白起直言自己因殺趙國降卒四十五萬才得此結果,舉劍自殺。
2、白起為何被秦昭襄王所殺白起與秦昭王是有矛盾的,秦昭王已不能很好的使用白起。當白起于公元前262年攻占野王(今河南沁陽),上黨通往都城的南太行道被切斷后,秦昭王卻任命王龁為進攻趙國的主帥。這明顯是想培養新人,讓新人立功以取代白起的地位。當白起打敗趙括,坑殺趙軍四十多萬之后,秦昭王沒有聽從白起之謀,趁勢滅趙,這也有打壓白起的意思。第二年,秦國舉全國之兵滅趙,白起拒絕為主將,秦昭王任用王齡為主將,表明秦昭王與白起之間的矛盾已經很深了,秦昭王是下定決心要培養新人了,他扶持的是王家。 秦昭王如此對待白起,是因為白起對秦王的確已形成威脅。長平之戰前,秦軍勝算不大。但換成白起之后,秦軍士氣大振。趙國換趙括為將,趙國換將改變打法,這是要與秦軍決戰的節奏,對于秦國和趙國這是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的局面,趙括的反攻有可能給秦國帶來滅頂之災。這一戰,沒有白起,秦國打不贏。可以看出白起在士兵當中的威望,也可以看也白起對軍隊的影響力。后來,秦軍攻打趙國,幾戰幾敗,也與白起拒絕出戰有關。白起死后,秦國之敗,證明了白起對秦軍的負面影響,秦軍幾到離不開白起的地步,急需培養新人。信心對于一支軍隊很重要。 而我們還應該注意到一點,那就是白起是魏冉的人,而應侯范雎于公元前265年前后幫助秦昭王鏟除了魏冉勢力,秦昭王終于擺脫了四十多年的傀儡生涯。白起是魏冉一手培養起來的名將,公元前293年伊闕之戰,魏冉大膽起用年輕的白起為主將,白起一戰成名,成為秦軍的頂梁柱。魏冉倒后,白起明顯是受打擊的,這就有了長平之戰一開始,秦軍不以白起為主帥的局面。秦昭王這是要打壓白起,培養新人。應侯出于白起威脅到了秦王地位,而勸秦王殺了白起。對于范雎,也絕對不是電視劇里演的那樣,只是個奸佞小人,他為秦國一統六國是立下大功的,秦朝丞相李斯對范雎的評價極高,他曾坦言:“昭王得范雎,強公室,杜私門,蠶食諸侯,使秦成帝業”。所以,秦昭王殺白起,是因為白起不能為已所用。 白起死時當已年近六旬。白起在史書中第一次出現是公元前294年,白起受封為左庶長,帶兵攻打韓國的新城;白起在史書中最后一次出現是公元前257年,被秦昭王賜死杜郵。臨死之時,秦王仍逼他出征,說明白起的年齡不至于已七十多歲,最多也就是六十多歲。從公元前294年到公元前257年,白起已為秦國出征37年,按他二十歲擔任左庶長,白起死時為57歲。所以白起在公元前294年,年齡大概20歲左右;公元前257年,白起大約在六十歲左右;白起大約出生于公元前314年左右,這符合當時的實際。
3、白起的主要成就白起指揮許多重要戰役,平生大小70余戰,沒有敗績。伊闕之戰殲滅韓魏24萬聯軍,徹底掃平秦軍東進之路。大破楚軍,攻入郢都,迫使楚國遷都,楚國從此一蹶不振。長平一戰一舉殲滅趙軍45萬人,開創了中國歷史上最早、規模最大的包圍殲敵戰先例,奠定了自己被后世尊為一代名將的基礎。據梁啟超考證,整個戰國期間共戰死兩百萬人,白起據二分之一。 白起的作戰指揮藝術,代表了戰國時期戰爭發展的水平。白起用兵善于分析敵我形勢,然后采取正確的戰略、戰術,對敵人發起毀滅性的進攻。如伊闕之戰中集中兵力,各個擊破;鄢郢之戰中的掏心戰術,并附以水攻;華陽之戰長途奔襲。長平之戰以佯敗誘敵,使其脫離既設陣地,爾后分割包圍戰術,全殲敵軍。 作戰特點 一、不以攻城奪地為唯一目標,而是以殲敵有生力量作為主要目的的殲滅戰思想,而且善于野戰進攻,戰必求殲,這是白起最為突出的特點。他是戰爭史上運用圍殲戰術作戰的無與倫比的統帥。也是中國戰爭史上很善于打殲滅戰的軍事統帥之一。 二、為達殲滅戰目的強調追擊戰,對敵人窮追猛打,較孫武的“窮寇勿追”及商鞅的“大戰勝逐北無過十里”(《商君書·戰法第十》),顯然前進一步。 三、重視野戰筑壘工事,先誘敵軍脫離設壘陣地,再在預期殲敵地區筑壘阻敵,并防其突圍。此種以筑壘工事作為進攻輔助手段的作戰指導思想,在當時前所未有。 四、精確進行戰前料算,不論敵我雙方軍事、政治、國家態勢甚至第三方可能采取的應對手段等等皆有精確料算,無一不中,能未戰即可知勝敗(《戰國策·卷三十三·中山》),故而太史公司馬遷稱贊白起為“料敵合變,出奇無窮,聲震天下”。 |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