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5-10-28閱讀(0)
|
說到北宋的曹彬估計不少人不太認識,這個人非常的厲害,其實可以說是北宋最厲害的良將了,所以還極其厲害的,那么也有人要問了,這個曹彬的在真正的歷史上是一位什么樣的人呢?這個問題比較值得探究,下面我們就著這個問題一起來分析學習揭秘看看。 1、曹彬簡單介紹曹彬(931年-999年),字國華,真定靈壽(今河北省靈壽縣)人。北宋開國名將。 曹彬是后周太祖郭威妃子張氏的外甥,后漢時曾任成德軍牙將。后周世宗時,他奉詔出使吳越,累官至引進使。曹彬嚴于治軍,尤重軍紀,受到宋太祖趙匡胤信任,在北宋統一戰爭中立下汗馬功勞。乾德二年(964年)參與攻滅后蜀,以不濫殺著稱,升宣徽南院使。開寶七年(974年)率水陸軍十萬攻滅南唐,次年克金陵。又決策伐北漢和攻遼,以功擢樞密使。雍熙三年(986年),宋太宗分兵三路攻遼,曹彬為東路軍主將。他因孤軍冒進、兵疲糧乏撤軍,于岐溝關之戰大敗,致使宋軍全線潰退,被降為右驍衛上將軍。后復起為侍中、武寧節度使。宋真宗即位后,曹彬復任樞密使。 咸平二年(999年),曹彬逝世,年六十九。追贈中書令、濟陽郡王,謚號“武惠”。 因其孫女為宋仁宗皇后(慈圣光獻皇后),故累贈為太師、尚書令、魯王。 2、曹彬人物生平2.1、清謙畏謹 曹彬的父親曹蕓,任成德軍節度都知兵馬使。曹彬出生周歲時,他的父母把各種玩具擺放在桌子上,看他取什么。曹彬左手拿干戈,右手抓俎豆,過一會兒又拿一方印,其他的不屑一顧,人們都感到驚異。曹彬年長后,稟性淳厚。 后漢乾祐年間,任成德軍牙將。成德軍節度使武行德見他端重謹慎,指著他對身邊的人說:“這人是有遠大志向與才能的,不是平常之流。” 曹彬的姨母張氏,嫁于后漢樞密使郭威(后周太祖)。廣順元年(951年),郭威稱帝,建立后周政權,張氏被封為貴妃。郭威召曹彬回京城,隸屬其養子柴榮(后周世宗)軍中,并隨其從鎮守澶淵,補任供奉官,升為河中都監。河中節度使王仁鎬因曹彬身份特殊,對他特別禮遇。曹彬不但沒有驕傲自大,反而越發恭敬,公府舉行宴會時,整天態度端重,從不旁視。王仁鎬對屬吏們說:“我自認為夙夜匪懈,到看到監軍矜嚴端重,才感覺自己的散率啊。” 顯德三年(956年),曹彬被改授為潼關監軍,又升任西上閣門使。 顯德五年(958年),曹彬奉命出使吳越國。他完成使命后即刻回朝,不接受吳越國主的饋贈。吳越國主派人乘輕舟追送財物給他,曹彬再三推辭,仍不接受。過一會兒,他說:“我最終拒絕他們,是近于邀名啊。”于是接受。返京后,他將這些財物一一登記,全部送給官府。柴榮強行賜還給他,曹彬才拜謝接受,將之全部分給親朋舊友,自己不留一錢。 其后,曹彬又外出任晉州兵馬都監。一天,曹彬與主將及賓客們在野外環坐,遇鄰道守將騎馬帶著書信來到,使者從來不認識曹彬,暗地里問人說:“誰是曹監軍?”有人給他指認曹彬,使者以為是騙自己,笑著說:“哪里有國戚近臣,而有穿綈袍、坐樸素的胡床的人呢?”審視半天后,使者才相信是曹彬。后升任引進使。 2.2、遭會興運 當初,殿前都點檢趙匡胤(宋太祖)管領禁兵,權勢頗重。曹彬不偏不倚,不遇公事從不登門拜訪,群居宴會,他也很少參預,因此得到器重。 建隆二年(961年),曹彬從平陽被召回朝,趙匡胤對他說:“往日我常想親近你,你為什么總是疏遠我呢?”曹彬叩頭謝罪說:“我是周室的近親,又忝任宮內職務,端正做官,害怕有過失,哪里敢妄自交結呢?”趙匡胤授其為客省使,與王全斌、郭進率領騎兵攻打北漢的樂平縣(今山西昔陽),戰降敵將王超、侯霸榮等一千八百人,俘獲敵人一千多人。不久賊將蔚進率領軍隊來增援,三次作戰都打敗敵人。朝廷于是改置樂平建為平晉軍。
乾德元年(963年),曹彬被改任左神武將軍。次年,宋軍攻克遼州。北漢欲借遼兵收復遼州,引遼軍六萬騎兵來進攻平晉軍,曹彬與昭義軍節度使李繼勛等人率軍六萬迎戰,在城下大破漢遼聯軍。 不久,曹彬兼任樞密承旨。 2.3、連討兩國 2.3.1、平滅后蜀 乾德二年(964年)冬,趙匡胤下詔攻伐后蜀,任命劉光義(即劉廷讓)為歸州行營前軍副部署,曹彬任都監。峽中郡縣都被攻下,諸將都想通過屠城來逞其殺欲,只有曹彬下令收斂部下,所到各地都感悅聽命。趙匡胤聽說,特地下詔褒獎他。 后蜀滅亡后,西川行營前軍都部署王全斌等人晝夜宴飲,不體恤軍士,部下漁奪百姓不停,蜀人深感痛苦。曹彬多次請求班師,王全斌等人不聽從。不久,后蜀舊將全師雄等人作亂,聚集軍隊十萬人,曹彬又與劉光義在新繁大敗敵軍,最終平定蜀亂。 當時,諸將多取子女玉帛,而曹彬的行裝中只有圖書及衣物。回朝后,趙匡胤將王全斌等人交給法司治罪。他認為曹彬清介廉謹,授任為宣徽南院使、義成軍節度使。曹彬入宮朝見趙匡胤,謝絕說:“征西將士都被治罪,我單獨受到賞賜,恐怕不能以示勸勉。”趙匡胤說:“你立有大功,又不自我夸耀功勞,即使有點小錯,王仁贍(滅蜀將領之一)等哪里值得提呢?朕執行勸勉大臣效忠國家的常典,你不必辭讓。” 2.3.2、征伐北漢 乾德六年(968年),趙匡胤派李繼勛及侍衛步軍都指揮使黨進等率軍征伐北漢,曹彬任前軍都監。 曹彬在洞渦河擊敗北漢軍,斬首二千余級,俘獲許多北漢士兵。 開寶二年(969年),趙匡胤準備親征北漢,又任命曹彬為前軍都監,率軍先行。曹彬駐軍團柏谷(今山西祁縣東南),戰降北漢將領陳廷山。又在太原城南與北漢軍作戰,逼近濠橋,奪得戰馬一千多匹。等趙匡胤到來時,曹彬已在四面分設營寨,而自己主管北面。 開寶六年(973年),曹彬進升為檢校太傅。 2.4、砥定江南 開寶七年(974年),朝廷準備討伐南唐。九月,曹彬奉詔與李漢瓊、田欽祚先行到荊南征發戰艦,潘美率領步兵接著出發。十月,詔令任命曹彬為升州西南路行營馬步軍戰艦都部署,分兵從荊南順流而東,攻破峽口寨,接著攻克池州,連續攻克當涂、蕪湖二縣,駐扎在采石磯。十一月,造浮橋,橫跨大江以渡過部隊。十二月大破南唐軍于白鷺洲(今江蘇南京水西門外)。 開寶八年(975年)正月,又在新林港大破南唐軍隊,二月,軍隊進駐秦淮,南唐水陸軍隊十多萬人在城下列陣,宋軍大敗南唐軍,斬殺、俘獲一萬多敵人。浮橋造成后,南唐出兵抵抗,宋軍在白鷺洲大敗南唐。從三月到八月,連連擊敗敵軍,又攻克潤州。金陵城被圍,到此時一共有三個時辰,居民砍柴的路被斷絕,南唐軍屢次被打敗,南唐國主李煜極感危急,派遣其大臣徐鉉送表到朝廷,乞求緩師停戰,趙匡胤不同意。 在此之前,宋軍排列成三寨,潘美鎮守偏北方,把戰爭形勢繪成圖送給趙匡胤。趙匡胤指著北寨對使者說:“南唐必定夜晚出兵來進攻,你趕快回去,命令曹彬迅速挖溝來鞏固陣地,不要中了敵人的詭計。”深溝挖成后,南唐軍果然夜里來突襲,潘美率領所屬部隊依靠新溝抵抗,南唐大敗。上奏戰報到朝廷時,趙匡胤笑著說:“果然如此。” 長期的圍城中,曹彬常常緩攻,希望李煜能歸降。十一月,曹彬又派人曉諭他:“事勢已經如此,只可惜一城的百姓,如果你能歸降,真是上策啊。”金陵城即將被攻克時,曹彬忽然稱病不處理事務,諸將都來探病。曹彬說:“我的病不是藥石能治好的,只要諸公誠心立誓,克城之日,不妄殺一人,就會自動痊愈。”諸將答應下來,一起焚香立誓。次日,他自稱病情稍微好轉。再過一天,金陵城被攻陷。李煜與他的大臣們一百多人到軍營請罪,曹彬安慰他,用貴賓禮接待他,請李煜入宮換裝,曹彬只派幾個騎兵等在宮門外。部下暗地對曹彬說:“李煜入宮如有不測,怎么辦?”曹彬笑著說:“李煜向來懦弱不能果斷,既然已經投降,一定不會自殺。”李煜的君臣,最終賴以保全,從出師到凱旋,士卒們都畏服他,不敢輕舉妄動。入宮朝見時,名帖上自稱“奉令到江南辦事回來”,他的謙恭不夸耀就像這樣。 當初,曹彬統領軍隊,趙匡胤對他說:“等攻克李煜后,任命你為使相。”副帥潘美預先向他祝賀。曹彬說:“不是這樣,這次行動,仰仗天威,遵照朝廷謀略,才能成功,我又有什么功勞呢?何況使相是極品嗎?”潘美說:“怎么說呢?”曹彬說:“太原(指北漢)尚未平定啊。”回朝后,舉行獻俘儀式。趙匡胤對曹彬說:“本來要授任你為使相,但是劉繼元(北漢皇帝)沒有攻滅,暫且稍微等待一些時候。”聽見這句話后,潘美偷看曹彬微笑。宋太祖發覺后,于是責問他為什么發笑,潘美不敢隱瞞,于是按實情回答。趙匡胤也大笑起來,賜給曹彬錢二十萬。曹彬退朝后說:“人生何必作使相,好官也不過多得些錢罷了。”不久后,他被任命為樞密使、檢校太尉、忠武軍節度使。 2.5、協贊北征 太平興國元年(976年),宋太宗趙光義即位,加授曹彬為同平章事,成為使相。趙光義與群臣商議征伐北漢,召曹彬來問道:“周世宗及太祖(指趙匡胤)都親征(北漢),為什么不能攻克?”曹彬說:“周世宗時,史彥超在石嶺關兵敗身死,軍情驚擾,所以班師;太祖在甘草地駐扎部隊,正遇天氣酷熱下雨,士兵們大多染上疾病,于是中途停止。”趙光義說:“如今現在我打算北征,你認為怎么樣?”曹彬說:“以國家的精兵,剪除北漢這個孤壘,簡直就像摧枯拉朽,為什么不可以呢?”趙光義于是決議出征。 太平興國三年(978年),曹彬進位檢校太師,隨趙光義征討北漢,加兼侍中。太平興國八年(983年),曹彬被弭德超誣陷,罷官任天平軍節度使。十多天后,趙光義醒悟,進封他為魯國公,對其愈發厚待。 2.6、岐溝關之敗 雍熙三年(986年),趙光義詔令曹彬率領幽州行營前軍馬步水陸軍隊,與潘美等人北伐,分路進討。三月,在固安打敗遼軍,攻克涿州,戎人來增援,宋軍在城南大敗援兵。四月,又與米信一起在新城打敗遼軍,殺敵二百人。五月,曹彬等在歧溝關之戰中大敗,退守易州,面對易水扎營。趙光義聽說,急忙分派諸將分兵屯守邊城,追令北伐諸將回朝。 在此之前,賀令圖等人對趙光義說:“契丹主(遼圣宗)年少,母后專政,寵幸大臣們用事,請趁其災禍,攻取幽薊。”他于是派曹彬與崔彥進、米信從雄州(今河北雄縣),田重進赴飛狐,潘美從雁門出發,約期一齊出兵。將出發時,趙光義對曹彬說:“潘美所部先奔赴云、應二州,你們以十萬人聲言攻取幽州(今北京),但要持重緩行,不得貪求功利。敵人聽說大軍到了,一定全軍救范陽,無暇救山后。”不久,潘美的部隊先攻下寰、朔、云、應等州,田重進又攻取飛狐、靈丘、蔚州,得到很多山后要害之地,曹彬也連連攻下州縣,聲勢大振。每次奏本到來,趙光義已經很驚訝曹彬進軍太快。曹彬駐扎涿州時,十天食盡,于是退到雄州補充糧草。趙光義聽說后說:“哪有敵人在前,反退兵補充糧草之理,真是太失策了。”急忙派使者阻止他前進,讓他馬上引軍沿著白溝河與米信會師,按兵不動,蓄精養銳,聲張西軍的軍勢;等潘美等人全部攻占山后之地后,與田重進會師向東,合勢攻取幽州。當時曹彬的部將,聽說潘美和田重進屢建軍功,而自己手握重兵不能有所攻取,謀議蜂起。曹彬不得已,于是又帶著糧草再去進攻涿州。契丹大軍當前,當時正值氣候炎熱、軍士困乏,糧草即將耗盡,曹彬倉促退兵,軍陣混亂,于是被契丹追破。 曹彬等人回朝后,詔令由尚書省審訊、翰林學士賈黃中等負責懲治,曹彬等人供認違令、失律之罪。諸將依次被貶降,其中曹彬被貶為右驍衛上將軍。
2.7、起輔真宗 雍熙四年(987年),曹彬被起用為侍中、武寧軍節度使。 淳化五年(994年),遷任平盧軍節度使。 至道三年(997年),宋真宗趙恒即位,恢復曹彬檢校太師、同平章事之職。數月后,曹彬被召回朝廷,再次擔任樞密使一職。 2.8、因病去世 咸平二年(999年),曹彬生病。趙恒親自看望,親手替他和藥,又賜他白金萬兩。 趙恒向曹彬詢問后事,他回答說:“臣無事可奏。臣的兩個兒子(曹璨、曹瑋)才能可以被任用,臣如果內舉,他們都堪任為將。”趙恒問他們誰優誰劣,他回答說:“曹璨不如曹瑋。” 同年六月,曹彬去世,終年六十九歲。趙恒親自痛哭致祭,對大臣們說到曹彬時,必定流涕哭泣。追贈中書令、濟陽郡王,賜謚號為“武惠”,并且贈其妻高氏為韓國夫人;任命他的親族、門客、親校十多人為官。 后來,曹彬經歷多次封贈至太師、尚書令,累封冀王、魯王。 咸平二年(999年)八月二十五日,經翰林學士承旨宋白等商議,宋真宗趙恒詔令由曹彬與趙普配享宋太祖廟庭。 寶慶二年(1226年),宋理宗趙昀圖畫二十四功臣像于昭勛閣,曹彬位列其中。 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明太祖朱元璋取古今功臣三十七人配享歷代帝王廟,其中就有曹彬。 至清代時,曹彬的塑像還被請到太廟中,成為四十一位陪臣之一,與歷代帝王共享皇家祭祀。 3、曹彬主要成就曹彬嚴于治軍,尤重軍紀,受宋太祖趙匡胤信任。 滅南唐:開寶七年(974年),曹彬作為主帥,親率水陸軍十萬南征。次年克金陵,滅南唐。 攻后蜀:乾德二年(964年),宋軍兩路伐后蜀,曹彬與劉光義(即劉廷讓)連克峽中郡縣,以不濫殺著稱。 征北漢:建隆二年(961年),曹彬與王全斌、郭進等攻克北漢樂平縣(今山西昔陽),降服敵軍三千余人,并擊破北漢援軍。 乾德二年(964年),北漢引遼軍六萬騎兵來進攻平晉軍(即樂平縣),曹彬與昭義節度使李繼勛等率軍六萬迎戰,大破漢遼聯軍。 乾德六年(968年),曹彬以前軍都監身份隨李繼勛等北征,于洞渦河敗北漢軍,斬首二千余級。 次年,趙匡胤親征北漢,曹彬率軍先行,于團柏谷(今山西祁縣東南)降北漢將領陳廷山。進而包圍北漢都城太原。 宋太宗趙光義即位后,曹彬又力贊北伐,于太平興國三年(978年)隨太宗親征北漢,攻克太原。 伐遼國:雍熙三年(986年),宋太宗分兵三路攻遼,曹彬為東路軍主將。他先在固安等地連破遼軍,攻克涿州,但最終因為孤軍冒進、兵疲糧乏撤軍,于岐溝關之戰大敗,致使宋軍全線潰退。 4、曹彬人物評價4.1、總評 曹彬為人仁敬和厚,在朝廷從未違旨,也從未談別人的過失。討伐后蜀、南唐,絲毫無所取。位兼將相,不以等第威勢自異于人。在路上遇到士大夫,一定引車回避,不稱呼手下官吏的名字,每次手下官吏談政事,一定先整冠才接見。做官,俸祿分給宗族,沒有余積。平定后蜀回朝后,宋太祖從容問及官吏的善惡,他回答說:“軍政之外,不是我應該聞見的。”再三問他,只推薦隨軍轉運使沈倫廉潔端謹可用。任節度使知徐州時,有個屬吏犯罪,已經結案,一年以后才杖打他,人們不知道為什么。曹彬道:“我聽說這個人剛娶媳婦,如果杖打他,他的父母必定認為是媳婦克夫,而朝夕鞭打辱罵她,使她不能活下去。所以我遲緩處罰,然而也沒有枉法。”北征失律后,趙昌言上表請求對他執行軍法。到趙昌言從延安回來時,被彈劾,不能入宮見宋太宗。曹彬在宰府,替他向宋太宗請求,方允許趙昌言朝見。 4.2、歷代評價 趙匡胤:①不欺其主者,獨曹彬耳。 ②吾任得其人矣。 趙恒:國朝將相家能以聲名自立,不墜門閥,唯(李)昉與曹彬家爾。
王仁贍:清謙畏謹,不負陛下任使者,惟曹彬一人耳。 李宗諤:彬性仁恕清慎,遜言恭色,在朝廷未嘗抗辭忤旨。博覽強記,美談論,被服清素,有同儒者。尤疎財,未嘗聚蓄。伐二國,秋毫無所取。位兼將相,不以等威自異。造其門者,皆為揖客不名。下吏每白事,不冠不見。局量寬博,喜慍不形,未嘗言人過。……保功名,守法度,近代良將,稱為第一,真宗屢對近臣稱嘆其名德。 宋庠:①逮魯武惠王之興,功蓋盟府,擁旄服袞。綢繆累圣,率義而上。追賁烜赫,王又重之。以勞謙明德,保躬不伐。歿從太烝,為宋宗臣。使今天下言諸侯王世家者,以曹為首。 ②以明允篤誠,道參運始。禽吳馘蜀,助平天下。翊亮三圣,卒為元老,諗謀帷幄。溢動旗常,生極師臣之尊,沒從大享之配。顯揚追賁,為時第一。 田況:曹冀王彬遭會興運,勛效寖著。諸將平蜀,競掠財貨,彬獨不犯厘忽,由是太祖益知之。性兢畏不伐,破偽唐回入都城,令監門者但報自江南勾當公事回。及勛望曰隆,名寵亦峻,愈謙下誡懼,以保祿位。每出鎮藩閫,卑躬待士。遇計臺巡視封部,雖朝籍、省部位至下者,亦屏遠從者,端笏迓于路左。使者見之,無不愧恐。 歐陽修:曹武惠王,國朝名將,勛業之盛,無與為比。 陶弼:蒐兵四解降王縛,教子三登上將壇。 王陶:曹彬、潘美統王師平江南。二將皆知兵善戰,曹之識慮尤遠,潘所不迨。 司馬光:曹侍中彬為人仁愛多恕,平數國,未嘗妄斬人。 王辟之:曹冀王彬,前后帥師征討諸國,凡降四國主:江南、西川、廣南、湖南也,未嘗殺一無辜,功名顯著,為諸將之首。 王稱:曹、潘二武惠,俱以大將之材,慷慨仗義,征伐四克,勒功帝籍。而彬操履忠厚,戒誓諸將,不妄殺戮,得王師吊伐之體,則美有不逮矣。……父子俱配食清廟,其最優也夫。 楊萬里:本朝曺武恵配享太祖,武穆配享仁宗;韓忠獻配享英宗,文定配享徽宗。父子配享,自昔所無也。 黃震:下江南、蜀、廣、湖南四國,未嘗殺一不辜。天生藝祖,以仁濟世,吉德參防,武惠之助多焉。平生惴惴亷謹,接小吏未嘗以名呼,雖蟄蟲不忍傷其生。而能獎率三軍,令行禁止,仁者之勇夫。 劉清之:曹彬在朝忠厚寬和,足師表一世。 羅大經:①漢惟一趙充國,唐惟一王忠嗣,本朝惟一曹彬,有三代將帥氣象。 ②至于曹彬之平江南,功亦不細矣,然使相之除,終至吝惜,止于賜錢百萬而已。夫太祖豈食言之君,而曹彬亦豈飽則揚去之人哉!英君誼辟遠慮微權,眾人固不識也。 樓鑰:藝祖(趙匡胤)之造邦,武惠之元勛,不容贊嘆。……人徒以為武惠為熊羆之士,不知其用兵行師,不妄殺一人,所謂不二心之臣。 李冶:彬伐江南,未嘗妄殺一人,擬之方叔、召虎可也。漢之韓、彭、衛、霍,在所不論。 忽必烈:古之善取江南者,唯曹彬一人。 許衡:帝王之將,翼義羽仁。泛埽氛祲,湛布陽春。雷歸電熄,天宇清明。不矜不伐,流慶殷殷。 脫脫:曹彬以器識受知太祖,遂膺柄用。平居,于百蟲之蟄猶不忍傷,出使吳越,籍上私饋,悉用施予,而不留一錢;則其總戎專征,而秋毫無犯,不妄戮一人者,益可信矣。……二人(曹彬、潘美)皆謚武惠,皆與配饗,兩家子孫,皆能樹立,享富貴。而光獻(慈圣光獻皇后)、章懷(章懷皇后)皆稱賢后,非偶然也。君子謂仁恕清慎,能保功名,守法度,唯彬為宋良將第一,豈無意哉? 胡助:飛龍見知,不欺其主。位高志下,寵厚憂巨。平吳降蜀,勛業最隆。出將入相,善始令終。 孫承恩:懿美濟陽,仁厚慎敬。總師專征,武略亦競。義殺不妄,秋毫不私。一代元戎,忠貞無疵。
歸有光:宋太祖受周之禪,去五代戰爭之患,致天下于太平,則有趙普、潘美、曹彬之輩殫其謀。 李廷機:曹彬總兵權,士卒無傷損。 黃道周:曹彬為將,與眾不同。仁以戢下,廉以治躬。奉詔伐蜀,圖書自封。毫不矜伐,上賀其功。江南之伐,命之總戎。城危將下,忽作病容。誓不妄殺,方起而攻。李煜伏罪,賓待甚恭。盡賀使相,彬曰無庸。但多得錢,何必位崇。既而待異,北伐食窮。歷念前績,祿位善終。 朱軾:古稱元首股肱明一體,相待而成,非獨輔弼之臣也,征伐爪牙之將亦有之。藝祖初興,武惠著節,擾攘軍旅之間,躬擐甲胄,日不暇給,乃能以仁恕恭讓為本。廉儉律身,以禮進退,可謂鞠躬君子也。 《宋會要輯稿》:此父子(曹彬、曹瑋)二人皆配享功臣,昭勛崇德閣,忠賢之報乎! 愛新覺羅·昭梿:宋人伐遼之役,人皆怪曹、潘二公,當時宿將,何以僨軍至此,不知二人固有所避忌也。太宗性猜忌,高梁之役,自有棄軍之恥,曹、潘咸太祖時舊臣,若使進克幽州,必招太宗之忌,鳥盡弓藏之感,良有以也。二將頗識其意,故濟陽之師已至涿鹿,乃反退雄州就食,雖粗知兵者所不肯為。而彬顧不知耶,適為僨軍之計耳。潘美亦然。 朱文翰:彬實披堅執銳,冒死攻城,渡不測之江,系降王之頸,功冠諸將。 鄭觀應:古之所謂將才者,曰儒將、曰大將、曰才將、曰戰將。韓信、馮異、王猛、賀若弼、李靖、郭子儀、曹彬、徐達籌,大將也。 黃彭年:持己欲靜,待士欲寬,臨事欲謹,治軍欲節,貧毋盜,富毋溢,毋侵有司、毋虐百姓,靜也,曹彬近之。 蔡東藩:宋初健將,首為曹彬,其次莫如潘美,然彬謙仁有余,智勇不足,岐溝之敗,誤在不智,又誤在不勇。勇者非浪戰之謂也,遇事有斷,是謂之勇。 5、曹彬軼事典故5.1、溫情執法 曹彬掛帥期間,兼任徐州地方官。有一回,他手下一個年輕的官吏犯了法,案件都已經查實了,可曹彬就是對此事睜一只眼,閉一只眼,不聞不問,一副想要不了了之的樣子。因為曹彬一向執法嚴明,對下屬更是要求極嚴格,從來不縱容下屬,所以大家都對此事感覺奇怪,不明白曹彬何以在這件事上當和事佬。可是,一年以后的一天,曹彬忽然下令將那個下屬抓了起來,打了他幾十大板,說這是對他上年所犯的罪行的懲罰。眾人更不理解了,問他:“既然此人是一年前犯的罪過,而且當時即已查實,為什么當時不處理,偏要等一年后才處罰呢?”曹彬解釋道:“一年前,此人的罪剛查實的時候,我了解到他才娶了媳婦,如果那時處罰他,打他板子,他的父母一定會認為新媳婦克夫,那就會對新媳婦早罵晚打,新媳婦也會覺得自己命不好,無臉見人,也許會發生什么意外之事,也說不準。所以,我才故意把這件案子留在一年以后才處罰啊!”眾人一聽,都對曹彬表示佩服,稱贊他的良苦用心。 5.2、公私兼顧 后周世宗時,曹彬作為親隨,掌管茶酒。禁軍大將趙匡胤曾經向曹彬要酒,曹彬說:“這是公家的酒,不可以給你。”就自己買酒請趙匡胤喝。后來趙匡胤稱帝,對群臣說:“世宗身邊的官吏不欺主瞞上的,只有曹彬一人。”從此把曹彬當做心腹。
6、曹彬親屬成員6.1、父親 曹蕓,官至成德軍節度都知兵馬使,追封魏王。 6.2、妻子 高氏,被封為韓國夫人。 6.3、子孫 兒子 曹璨,官至河陽節度使、同平章事,謚號武懿。 曹珝,娶秦王趙廷美之女興平郡主,官至昭宣使。 曹玹,官至左藏庫副使。 曹瑋,官至彰武軍節度使,謚號武穆。 曹玘,官至尚書虞部員外郎,追封吳王。 曹珣,官至東上閣門使。 曹琮,官至西上閣門副使。 女兒 曹氏,嫁象州防御使趙從約。 孫子 曹儀,曹璨之子,官至耀州觀察使。 曹佾,曹玘之子,官至諸軍節度使、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封濟陽郡王,死后追封沂王。 曹傅,曹玘之子。 曹牷,曹琮之子,官至皇城使、嘉州防御使。 孫女 慈圣光獻皇后曹氏,曹玘之女,宋仁宗皇后。 曾孫 曹評,曹佾之子,官至指揮使、節度使。 曹誘,曹佾之子,官至觀察使、節度使,謚號忠定。 曹詩,曹牷之子,娶宋仁宗之子袞國大長公主。 7、曹彬史料記載《曹武惠王彬行狀》 《東都事略·卷二十七·列傳十》 《宋史·卷二百五十八·列傳第十七》 《史傳三編·卷四十八·名臣續傳五》 8、影視形象
|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