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知識>柴榮是如何丟掉江山的 他已料到后果卻無力改變
發布時間:2025-10-28閱讀(0)
|
周世宗柴榮雖然只當了六年不到的皇帝,但他卻完成了一番偉大的成就。柴榮一生都致力于統一大業,他曾立下“十年開拓天下,十年養百姓,十年致太平”的志愿,可惜他英年早逝,不然以當時的情況來看,柴榮不死,他是有可能完成他許下的豪言壯語的。柴榮死后,他的江山也跟著一起丟了。身在亂世,柴榮也明白權力更迭有時候在所難免,他也是無力改變。
1、五代十國權力更迭頻繁整個五代時期,發生了多次權力更迭的現象。這種權力更迭,有個共同的特點,就是武將奪權。由于天下不太平,必然要發動戰爭。既然要發動戰爭,兵權必然會交到武將的手里。然而,當兵權交到武將手里的時候,武將造反的成功率自然會高很多。 周世宗柴榮的計劃,準確的說,就是抑制武將,把權力交給文官。應該說,周世宗這一點還算是看得比較準確的。那武將造反原因也是多方面的,有一些是自己想當皇帝,覺得自己有強大的實力,就有當皇帝的本錢。有一些是因為武將的手下將士想要建功立業,想要出將入相,因此就要找一個人承頭,也因此就擁戴武將當皇帝。有一些是君王猜忌武將,因此武將和君王產生了巨大的矛盾,武將為了出一口氣,所以不得不起來造反。而造反的結果,也就是武將取代了舊有的政權當上了皇帝。 不過武將造反當皇帝,都有一個根本性的原因,就是當朝皇帝年紀比較小,無法服眾。而皇帝之所以年紀比較小,主要是因為都處在戰爭年代,老皇帝去世的時候,他的繼承人往往年紀比較小,或者能力比較弱。所以,這一代君王還能夠威服天下,但是到了下一代,出現了年紀比較小的君王的時候,自然就把武將擺不平,所以武將就要造反了。 這一點,是整個五代時期,政治更迭的最根本性的原因。這也是造成后來趙匡胤之所以會把皇位傳給弟弟趙光義,而不是傳給自己兒子們的根本原因。
2、柴榮的失算柴榮認識到這一點,因此他在去世之前,就大力削奪武將的兵權。當時有兩個重要的武將,一個是殿前都點檢張永德,還有一個是殿前馬步軍都指揮使李重進。這個兩個人,掌握著朝中最主要的兵權,因此,柴榮在去世之前,就把這兩個人的兵權給奪了,然后對他們的兵權進行分解,交給了在軍隊中并沒有多大威望的趙匡胤、韓通等人手里。 同時,朝中決策大權,他交給了宰相范質、王溥等人,大小事情,交給宰相來決策。 由于宰相不掌握兵權,而掌握兵權的武將,又沒有決策的權力,因此,他覺得這樣互相制衡,他的后周江山就可以保住了。 可惜的是,柴榮最終還是失算了。失算的原因,主要有兩方面:一是因為他所選的文官范質、王溥等人要么不太可靠,要么沒有很好的把控大局的能力。二是他沒有選好接管兵權的武將。 范質還比較正直,但他是一個書呆子。一聽說契丹犯邊,立刻把兵權全部交給趙匡胤,而且沒有節制趙匡胤的措施,造成趙匡胤坐大。而王溥則早就與趙匡胤眉來眼去,柴榮卻沒有看出來。 更要命的是,柴榮根本就不了解趙匡胤,他沒有發現趙匡胤原來才是那個最大的陰謀家,早就在為奪權做準備了。 事實上,柴榮只要稍微聰明一點,他就應該知道趙匡胤是有陰謀的。
3、無力改變在柴榮去世之前,他曾經得到過一個牌子,這個牌子暗示“點檢做天子”。當時的都點檢是張永德,意思就是說,張永德要做天子。出現這么一塊牌子,明顯是有人要害張永德,故意搞出這么一塊牌子。因為誰都知道,如果張永德真的是要想當皇帝,他絕對不會這樣宣揚,這就是自己整自己。柴榮是一個雄才大略的君王,他怎么從柴榮手里面把皇位奪過去呢?把這塊牌子拿給柴榮看見了,他不就會倒霉嗎?顯然,這塊牌子不可能是張永德自己搞出來的。 那么是誰搞出來的呢?道理很簡單,張永德下課后,誰能獲得最大的利益,就是誰搞出來的。 當時擔任殿前副都點檢的,是趙匡胤。也就是說,只要張永德下課了,那么趙匡胤就會獲得最大的利益。所以,最有可能是趙匡胤干的。 總之,柴榮雖然看明白了問題,但最后時刻也無能為力了,可能和他突然發病有關,導致最終失去了江山。 |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