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民俗>韓信之死到底是誰造成的?與蕭何有沒有關系?
發布時間:2025-10-28閱讀(2)
|
韓信是跟隨漢高祖劉邦一起打天下,為他四處征戰的一員大將,現在來看,韓信的軍事才能也是無可厚非的,否則也當不起一個“兵仙”的稱號。然而,韓信最終也沒能得到善終,被呂后殺死,這其實也是劉邦的心思。那么,韓信之死,除了他自身的原因,為什么很多人都認為還與蕭何有關系?韓信之死到底是不是蕭何造成的?
一句民間諺語,成也蕭何敗也蕭何,讓大漢丞相蕭何為韓信的死背了兩千多年的黑鍋。韓信的死就是咎由自取。韓信的軍事才能可渭空前絕后,不愧兵仙的稱號。就是這么一個軍事巨人,卻是一個政治矮子。正是政治上的無知斷送了自己的性命 韓信對劉邦是鼠首兩端,既不能鞠躬盡瘁盡忠報效,又不敢旗幟鮮明的反叛,這種搖擺不定的立場,是招來殺身之禍的根本原因。 首先,韓信對劉邦感激之情要多于衷心的尊崇之意。他感謝劉邦的知遇之恩,給了他帶兵打仗施展平生才華,建功立業的機會。所以能夠兢兢業業恪盡職守,帶領軍隊沖鋒陷陣攻城拔陣,攻無不克所向披靡。但他的這種敬業是有條件的,當他攻下齊國時,就急匆匆的向劉邦討封齊王。在楚漢戰爭最關鍵的時刻,劉邦要他帶兵南下,參加對項羽的作戰,他卻遲遲按兵不動屯兵要挾。只等劉邦真的將齊國全部劃為他的封地時,才肯率兵南下參加對項羽的圍殲。
其次,對劉邦從心里不想反也不敢反。有反叛資本,有成功希望的時候沒敢反。失去了反叛條件,毫無希望的時候卻參與了反叛。 韓信有兩次反叛的機會,如果這兩次果斷的反叛了劉邦,或許有成功的機會。第一次,就是韓信攻下齊國,楚漢之爭僵持的時侯,如果韓信聽從蒯通的謀劃,另起爐灶保持中立,或許可成三足鼎立。另一次是被改封楚王,遭到劉邦的猜疑,劉邦假幸云夢,要是聽以鐘離昧的謀劃,帶兵圍攻劉邦,也許能夠僥幸成功,可他不但沒有聽鐘離昧的話,反而將鐘的人頭獻給了劉邦。而自己也被以謀反之罪解送京城,從此削去王爵降為淮陰侯。 第三,最不該反叛的時候參與了陳豨的謀反。這個時候的韓信巳經被降為淮陰侯,無兵無權,等于被軟禁在了長安。韓信不但自視清高羞于樊噲等為伍,四處樹敵,還暗地里與陳豨書信來往,鼓動陳豨反叛自己在長安可做內因。最終被呂雉抓住了把柄,趁劉邦平叛未歸,與蕭何秘密將韓信處死。
韓信之死,不能怪任何人,更怪不著蕭何。 韓信的結局令人惋惜嗎?其實不然吧。作為一個出身寒微且受過胯下之辱的人而言,韓信能從一介草民做到一國之王的位置,可以說,已經是非常不錯了。韓信在人生巔峰的時候做出了錯誤的選擇,卻在自己人生低谷的時候又做出了錯誤的選擇,這能怪蕭何嗎? 當初蕭何月下追韓信,其實是成就了韓信,否則韓信依然只是個默默無聞的小兵。由于張良的舉薦,蕭何的挽留,劉邦最終升壇拜將,才能讓韓信迅速走向人生巔峰。可是,走向人生巔峰的韓信自己卻得意忘形了。
當時劉邦在滎陽戰事吃緊,敗仗連連。而劉邦手下的一個謀士叫酈食其,他當時已經以三寸不爛之舌說服齊王田廣投降劉邦,這本身對于劉邦來說就是個重大利好,可韓信卻在這時出兵攻打齊國。齊王一怒之下將酈食其給活活煮了,帶著軍隊逃往即墨。 當然,韓信拿下了山東對劉邦而言也算不錯,但是,劉邦對于韓信的恐懼也油然而生。此時的韓信已經滅了趙魏齊三國,黃河以北可以說是盡歸韓信。韓信的手下有個名叫蒯通的謀士就勸他去爭天下,可是韓信在這個時候卻以劉邦對他有多好為由,拒絕了蒯通的建議,應該說這是韓信最好的機會,可惜韓信自己卻并沒有把握住。 此后,韓信給劉邦上書,要求劉邦封他為假齊王,劉邦看到韓信的書信心里那個氣啊,可是又沒有辦法,自己剛剛吃了敗仗,軍心不穩,如果此時再把韓信逼反了,那自己就連退路都沒有了。因此,劉邦把“假”字拿掉,直接封韓信為齊王。不久劉邦就去到韓信的軍營奪了韓信的帥印。
劉邦稱帝之后,將韓信的封地從齊地改到楚地,封韓信為楚王。此時,韓信因為收留叛將鐘離昧,被劉邦給生擒了,韓信說出了著名的“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敵國破,謀臣亡”。劉邦改封韓信為淮陰侯,居住在長安。 韓信此時已經從人生巔峰到了人生的低谷,如果想安安穩穩活下去是沒有問題的,可韓信找到了剛剛被任命為巨鹿太守的陳豨,鼓動陳豨在巨鹿造反。果然,陳豨去了巨鹿不久就真的反了,韓信也在長安準備起事,結果被呂后騙至長樂宮鐘室擊殺。韓信自取滅亡,與蕭何有什么關系呢? |
歡迎分享轉載→http://m.avcorse.com/read-715200.html
下一篇:尺子怎么測量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