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5-10-27閱讀(3)
|
現在人們的生活是越來越好了,衣食住行都得到了保障,而且,現在食品也是越來越豐富,社會制度福利也是越來越完善,其實,不僅是現代社會,早在當時的宋朝便出現了這樣的情況,當時的宋朝便出現了社會救助的基本格局。當時宋朝社會有相應的救助機構,社會風氣良好,人們的生活也是非常安逸。當時的皇帝宋太祖到底是怎么做到的?宋朝的社會救助具體又是怎樣的?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 老幼孤貧是社會上的弱勢群體,他們需要更多的關心和幫助,渴望“雪中送炭”。北宋淳化四年(993)二月,宋太宗趙光義為展現京城開封的祥和氣氛和自己的仁君形象,故下詔賜給京城年事已高者御寒衣物,百歲老人則另外加賜涂金帶。恰好這一天,京城大雪紛飛,天氣異常寒冷,因此,宋太宗立即又派遺中使賜給孤老貧窮者每人千錢及若干米、炭。 作為北宋最高統治者的宋太宗,能夠在寒冷的冬季,心系天下蒼生,于是,從宋太宗開始,“雪中送炭”的典故就流傳開來。 ![]() 在宋太宗“雪中送炭”善舉的影響下,宋朝歷代君主為了保證統治的穩定,宣揚德政,宋朝政府針對老幼孤貧等弱勢群體,設立了一系列救助機構,比如福田院、居養院等。而宋代地方上士大夫、富民等也積極響應宋太宗的號召自發行動起來,除了辦書院、訂鄉約以激勵品德外,還普遍辦理義莊,以救貧恤孤,資助教育;辦社倉,以備荒歉 ;辦保甲,以補地方之武裝而保民。這種由士人自發的救助工作,成為自宋以降中國社會安定的重大因素。而宋朝的佛、道寺觀也積極參與救助弱勢群體,在各種救濟機構中,僧道人往往是主要服務人員。 ![]() 宋代對于老幼孤殘等社會弱勢群體的救助,成就遠過前代。從政府到民間士大夫、富民、僧道,形成了多層次的救助體系。在救濟手段上,通過機構建設和立法,社會救濟事業被納入到制度化軌道。從生、老、病、死各方面對社會弱勢群體進行救助,民間救助也更為活躍。這一社會救濟體系自宋朝確立以后影響深遠,元明清三代乃至民國社會,都沿襲其主要部分延續了這一傳統,開創了中國古代社會救助的基本格局。 (www.ws46.com) |
上一篇:關羽的兒子關索為何突然消失?
下一篇:紅娘是哪一部作品中的人物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