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知識>史思明本有機會取代大唐
發布時間:2025-10-27閱讀(2)
|
史思明是導致安史之亂的禍首之一,不過以當時的情形來看,史思明或許真有機會取代大唐。史思明是突厥族將領,會六番語言,在唐玄宗時期屢立戰功因此被封為大將軍,并且賜名“思明”。史思明和安祿山算是發小,兩人從小一起長大,安祿山叛變后,史思明在河北擁兵自重,后來敗給唐軍只能歸降。但唐肅宗擔心史思明依然存在反心,便打算將他徹底輸掉,這也逼的史思明再次反叛。此后史思明自立稱帝,對大唐造成不小威脅。 ![]() 安史之亂,動搖了大唐的根基,使唐帝國從輝煌的頂峰一下子滑落到谷底,并且再也沒有恢復往昔的榮光。 史思明,這個安史之亂的二號人物,在發生叛亂時,知平盧軍事,也是個堂堂的將軍了。 但他的出身很普通,一開始從軍,只是一個基層的下級軍官,那他是憑什么能力爬到如此官位的呢? 原來他是靠在軍功上造假,才取得如此高位的! 古代戰將冒領軍功的事情屢見不鮮,但像史思明這樣的以軍功造假,并且還能騙倒上司,最后竟得到皇上賞識的,就不多見了。 史思明本姓阿史那,初名崒干,寧夷州(今遼寧省朝陽市)人,突厥族,后來的這個漢族名字,是來自于唐玄宗的親賜。 史思明從小在村里游手好閑,和他的一幫狐朋狗友整天做一些偷雞摸狗的勾當,有一次卻“掉鏈子”了,因偷盜牛羊被官府抓獲,他被罰充軍。 到了軍隊后,因他在盜竊方面還真有這么一手“絕活”,范陽節度也是個老將軍了,一看,那就正好利用他的這個特長吧,于是去當了一名“捉生將”。 這個捉生將是一個什么兵種呢?其實和現代的特種偵察兵類似,主要的作戰任務,就是在大軍每次開戰之前,為了摸清對方的軍情,就要到敵人的防區去抓“舌頭”,好為大軍的下一步軍事行動提供參考。 公元736年,史思明因欠官府債款無力清償,被逼得走投無路,不得不逃往奚國。 ![]() 這個奚國是什么國家? 奚族全稱庫莫奚,是鮮卑語音譯,為今蒙古語“沙粒”、“沙漠”之意,這是一個很古老的民族,在隋朝時,他們的稱呼省去“庫莫”兩字,單稱“奚”,此后單一的“奚”字就成了其族稱。 唐玄宗時期,恢復了營州的都督府的,都督宋慶禮在任期間,在奚和契丹地區“開屯田八十余所”,把中原的農作物、先進工具和耕作技術傳播到奚地。 這樣一來,促進了唐朝和這個地區之間的交流。 奚族的名馬等土特產品以貢物形式進入中原地區,而中原地區的金帛等物,則以回賜名義傳入奚族社會。 奚族在與唐關系緊密時期,“每歲朝貢不絕,或歲中二三至”,每次常派出數百人至幽州,進入長安的酋渠也有幾十人。 正是由于上述政治、經濟與文化的聯系,推動和加速了這一時期奚族社會的發展。 史思明跑到半路時,被奚人的巡邏兵抓住。巡邏兵本想一刀結果了這個外地人,剛要動手,史思明發現了,在這命懸一線之際,腦子里突然靈光一閃,說道:“我是大唐王朝派來與買王和親的使者,你們殺了我,那就會惹下大禍,將會影響你們整個民族的。” 巡邏兵一聽,不敢擅自處理了,于是就把他帶到了奚王住所。 到了王府,史思明昂首挺立,不肯下拜,對奚王說:“天子使臣不拜小國君主,這是禮。” ![]() 奚王非常不高興,但一看他這副派頭,懷疑他真的是大唐派來的使者,只好按禮節把他安置在賓館里。 回國時,奚王派一百個人隨史思明入朝。此時,史思明又對奚王說:“大王您派的人雖然多,但以他們的才干,都沒有資格去見天子。聽說大王最優秀的將領名叫瑣高,大王為什么不讓他隨我入朝?” 奚王于是又加派人手,命瑣高率部下三百人隨史思明入朝。 快到平盧時,史思明派人先去見軍使裴休子,撒謊道:“奚國使臣瑣高率部前來,他們嘴上說是去朝見天子,實際是想偷襲平盧,你們要做好充分的準備。” 裴休子信以為真,在奚人進入平盧時實施突襲,就這樣,在瑣高這一伙人毫無防備的情況下,將300余人殺了個一干二凈,單單留下個瑣高,并把他押送到幽州節度使那里。 節度使見奚人最有才能的瑣高被捉來了,非常高興,認為是給唐朝立下了大功,當即在給朝廷的奏折中,稱贊史思明功勞大大地。 史思明因此官運亨通,先當果毅,后來又升將軍。在回朝述職時受到唐玄宗的接見,唐玄宗很賞識他,便賜給他“史思明”這個漢名。 還有一次,他入朝奏事時,唐玄宗接見他,兩人攀談了許久。在攀談中,唐玄宗覺得史思明是位奇才,就問他多大了。 ![]() “四十。”史思明回答。 接下來,唐玄宗做了一個讓史思明受寵若驚的舉動。他起身走到史思明旁邊,摸著他的背說:“卿貴在后,勉之。” 誰知道唐玄宗真是個烏鴉嘴,結果一語成讖。安史之亂期間,安祿山死后,史思明果然“稱帝”,的確按唐玄宗的話來了,貴為九五之尊。 “安史之亂”中,在所有的叛軍勢力中,史思明的兵將是最殘暴。他們每攻陷一座郡城,都殺光老弱男丁,以壯丁為挑夫,把婦女奸淫殆遍,兇淫無比。 光是魏州一役,史思明軍一天就殺掉三萬多人,平地流血數日。 但多行不義必自斃,公元761年春,史思明軍隊出現內訌,被兒子史朝義與部將謀殺,結束了其罪惡的一生。 雖然史思明被釘到歷史的恥辱柱上,但他對軍事才能還是得到后人的充分肯定。 《劍橋中國隋唐史》對他的評語是:“史思明任叛軍領袖后證明是一位杰出的將領,如果不是他的兒子史朝義在761年春通過與人合謀將他殺害,他很可能推翻唐朝。” 這個斷語對他的評價太高了。 雖然歷史沒有假設,但如果叛軍真的不出現內訌,這伙勢力能夠團結一氣,那大唐的江山改換主人,還真的未可知呢。 |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