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知識>小學語文課本名著知識點匯總(名著里的大語文)
發布時間:2024-01-22閱讀(12)
“大語文”這個詞,最早由已故的特級語文教師張孝純先生提出,相比于以前只把語文限定在課堂上,大語文思想體系有著更廣泛的外延和更豐富的內涵。
大語文思想體系是指:
主張語文教學以課堂教學為軸心向學生生活的各個領域開拓、延展,全方位地把學生的語文學習同他們的學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會生活有機地結合起來,把教語文同教做人結合起來,把傳授語文知識、發展語文能力同發展智力素質與非智力素質結合起來,把聽說讀寫四方面的訓練結合起來,使學生接受全面的、整體的、能動的、網絡式的和強有力的培養訓練。“大語文教育”的教學結構由“一體兩翼”組成;主題是課堂教學,兩翼是課外活動和利用語文環境。
很顯然,這種教學結構,改變了舊有的封閉式學習模式,而將語文學習延伸到課堂之外,使語文學習更加豐富和具體。

大語文涉及到學生生活的各個領域,包含學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會生活。基本上,凡是和生活相關的、需要用到語言工具的,都屬于大語文的范疇。換句話說,我們都生活在語文之中。
存在主義大師海德格爾說:“語言是存在的家,人就居住在這家中。”
語言是文化的載體,語文對文明進步的促進作用無可替代。很多國家在選拔人才時,都非常看重語文能力。不管是法國高考、美國高考,還是中國高考,語文都至關重要。語文的學習是和生活息息相關的。

《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中課程目標是這樣的:培養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倡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
而2022年版的課程目標則是這樣的:義務教育階段要激發學生讀書興趣,要求學生多讀書,讀好書,讀整本書,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積累整本書閱讀的經驗。
對比之下,我們很容易看出,語文課程目標的要求,正在從量變向質變轉變。不光要求學生要“多讀書、讀好書、讀整本書”,而是提出了更具體的要求,要把讀書當成“習慣”,而不是“任務”,不能只讀“整本書”,還要積累閱讀的方法和經驗。

就是說讀書不光是簡單把書讀了,用眼睛掃過了,你還得讀有所得,讀有所獲,你得思考,從閱讀中去體會,積累方法,總結經驗。
對比孩子們現在的閱讀,有多少是被家長或老師逼著寫閱讀摘抄的?一本書東翻翻,西翻翻,就是難得找幾句好詞好句,因為他根本不知道哪些是好詞好句,摘抄也只是為了完成任務罷了。
俗話說:“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讓孩子掌握一定的閱讀方法,對以后的學習都會大有裨益。首先是讀什么?也就是課標中的“讀好書”。何謂好書?經典的書。新課標中關于閱讀書目也有推薦,其中中國古代的四大名著赫然在列,即《西游記》《三國演義》《水滸傳》《紅樓夢》。
怎么選書,可以參考季羨林先生選書的標準,選的書一定不會差。(文末有鏈接)

然而,四大名著都是大部頭的文學作品,每一部都在70萬字以上,再加上里面人物繁多,關系復雜,情節曲折,別說小學生,就是成年人,讀懂其中一部就要花不少時間和精力。
新課標對孩子的閱讀量有了明確的要求,如下:
第一學段(1-2年級):課外閱讀總量不少于5萬字;
第二學段(3-4年級):課外閱讀總量不少于40萬字;
第三學段(5-6年級):課外閱讀總量不少于100萬字。
即小學階段的總閱讀量不少于145萬字。對于經典的大部頭名著,小學生該如何讀呢?

通讀原著顯然不現實,如果有一套書,既能對復雜的大部頭進行梳理,又能兼顧考試涉及的知識點,還能激發孩子學習的興趣,豈不是一舉多得?
《四大名著里的大語文》系列書正好滿足以上要求。這套書以大語文為出發點,專為6-12歲小學生打造,有漫畫,有注釋,有知識,有思考,還有習題,使趣味閱讀和重點練習相結合,讓孩子以四大名著為基點,“一點多面”地學習,更高效、更有條理地讀懂四大名著,助力考試得分。
假期正是充電的好時間,如果你的孩子正好需要,不妨讀一讀,讓假期更充實。
什么樣的書是好書?怎么選好書?可以參考季羨林先生的選書標準,所選的書一定不會差。
《心安即是歸處:季羨林的百年生命智慧,教你如何過好每一天》
#寒假充電計劃#
下一篇:紅娘是哪一部作品中的人物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