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美食>內黃灌腸做法內黃美食灌腸
發布時間:2025-10-23閱讀(4)
灌腸,內黃本地特色小吃,創制于清朝咸豐年間,距今已有170多年歷史。灌腸以豬血、豬腸、小麥面粉、香油、五香料為主要原料制作而成,因其成品色澤里紅外白,又被稱為“血腸”,是人們喜愛的美食。

灌腸具體制作方法看似簡單,實則講究。先備好面粉和豬血,比例為面粉3:7,將豬血放入30%濃度的鹽水,用木棍持續攪拌,使血不能凝固,然后再與4:1的稀水面汁混合在一起,取洗凈的豬腸子一根,用細繩子扎緊一端,分批適量灌入,灌滿后再用細繩子扎緊腸子另一端,待血漿、面汁的混合體在腸內凝固后,即可放入鍋內用文火輕煮。期間要不斷用針在腸上扎出小孔,使之排出受熱后所產生的氣體,以免腸衣脹破。一般情況下一個半小時左右即可煮熟。

灌腸最初為方便到街上擺攤或沿街叫賣,就把煮好的灌腸放在擔水用的筲里(筲是舊時候使用的木質水桶),上面可蓋上木蓋,具有一定的保溫作用,并有較好的透氣性,時間一長便有了“筲灌腸”這一稱呼。隨著社會的發展,筲逐漸被鐵皮桶、保溫桶所替代,但內黃人仍然叫“筲灌腸”。

灌腸口感光滑,軟而不粘,香嫩不膩,搭配蒜汁,熱吃最佳,具有清肺、養胃、補血、解酒的功效,經常食用還能延緩衰老,提高免疫能力,被稱為腸道“清道夫”。腸衣灌血,接納包容,互相融合,體現了內黃人海納百川的包容氣質;沿街叫賣,走村串戶,蹲立皆食,體現了內黃人簡單干脆的直率性格;一碗“筲灌腸”,道盡內黃人樸實的性格特征。

近年來,內黃美食界深入挖掘灌腸文化,潛心研究灌腸新制方法,在傳統“筲灌腸、血糕煎灌腸”的基礎上,創新出手抓灌腸、麻辣灌腸、雞汁灌腸、燴灌腸等風味多樣的新品灌腸,推出灌腸新吃法,豐富灌腸新菜譜,深受廣大食客喜愛,榮登內黃縣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

歡迎分享轉載→http://m.avcorse.com/read-630380.html
上一篇:白蒿的蒸法你知道怎么吃嗎
下一篇:紅娘是哪一部作品中的人物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