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浪縣美食
發(fā)布時間:2025-10-23閱讀(3)
1、大靖梔子面:在河西廣大農村,特別是古浪一帶,每當逢年過節(jié)、喜事盈門之時,總要特意做上梔子面盛情招待賓客。古浪梔子面不僅是一種風味小吃,成品梔子還是一種相當精致的手工藝品,是因形似梔子樹果實面得名。2、千層月餅:古浪的月餅是一種大型的蒸餅,制作時將發(fā)面搟成同樣大小的薄面張,然后涂上清油,再撒上姜黃、紅曲、香豆、玫瑰花等各種顏色,一層一層疊制而成,放到鍋上蒸約兩個小時,蒸出來的月餅厚約10~20厘米,直徑約40~60厘米。吃時將月餅切成小墩,這種月餅看上去如菊花綻放,吃起來暄騰騰、軟颼颼、香噴噴,極受食用者青睞。3、古浪釀皮子:釀皮子是面粉制的食品,色澤晶瑩黃亮,半透明如玉,切成筷子粗細的長條狀,再加上醬油、香醋、蒜汁、辣椒油、精鹽等調料即可食用。釀皮子價廉物美,其味酸辣涼爽,柔韌可口,是一種大眾化的地方風味食品。4、麻腐包子:農歷十月一日是下元節(jié),屆時家家祭祖,上墳燒紙,為先祖送寒衣,人們會吃麻腐包子,據說這是紀念孟姜女千里送寒衣的忠貞氣節(jié)。麻腐包子象征送寒衣的包袱。5、古浪青稞面搓魚子:原為古浪山區(qū)一帶的特色飲食,因其形狀中間粗,兩頭尖,像一條條“小魚”而得名。制作時將青稞面加入適量水揉勻成團,搟成半厘米厚的面張,切成四棱粗面條,然后一手持面條,一手將面條搓成一個個長約3~4厘米、狀如小魚的面棒棒。食用時將其下鍋煮熟,佐以小菜,拌入醋鹵、蒜泥、油辣子、芥末等,吃起來滑溜爽口,鮮香可人。6、撥疙瘩:是古浪農家的一種美食,。制作時舀一碗面粉,倒進涼水,攪拌成軟溜溜的一團,用一根竹筷,順碗沿一蹭、一旋,就撥出一條中間粗、兩頭尖的“魚”來,如此反復,直至碗中面盡。待其熟透撈出,配以小菜、醋鹵等佐料,便可盡情享用。撥疙瘩其狀古拙簡樸,嚼起來勁道十足,是一種別致的風味小吃。7、黃米稠飯:黃米稠飯是古浪灘區(qū)一帶的農家特色飲食。制作時將適量的山藥去皮切成丁或片,入鍋先煮,然后取適量的黃米淘盡加入,待土豆和黃米熟爛之后,用飯勺清出多余的湯,而后用慢火繼續(xù)煨一陣,最后用勺子攪動,使得山藥成泥狀與黃米充分融合,最后撒入少許面粉攪勻出鍋,即可食用。其香味濃郁,綿軟可口,為美食家所青睞。食時以炒菜佐之,炒菜以大肉炒菜為首選。8、古浪手抓羊肉:也叫甜水羊肉或水煮羊肉,肉爛味鮮,清香可口。制作時選用肋條及上脊骨部位,將肉剁成均勻的大塊入鍋,同生姜一道入冷水鍋,甜水煮熟撈出后上桌,并將大蒜、香菜、蔥末、辣椒末、胡椒粉和精鹽等調味品上桌,由客人根據個人口味調到適宜即可手抓食用。
歡迎分享轉載→http://m.avcorse.com/read-6182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