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5-10-21閱讀(4)
文/(河北保定)程玉林

雜面是將綠豆、紅豆、豇豆用石碾碾壓出來的面粉。這種面粉就叫做雜面。用雜面搟制的面條,就叫雜面條。我母親的手搟雜面是我的最愛。
母親的手搟雜面筋道、可口,吃到嘴里軟軟的,滑滑的,一股雜面特有的美味,再配上花椒油蔥花熗鍋的清湯,一口下肚,回味無窮。熗鍋清湯雜面是我從小就最愛吃的主食。“知兒莫若母”,當年,每逢我食欲不好時,母親知道我最愛吃熗鍋雜面條,就會給我做上兩碗手搟雜面。我便會細嚼慢咽、有滋有味、美美地吃完,就像是母親給我做了一頓山珍海味一樣,感到十分的滿足和幸福。

從上小學到初中,幾乎每天都是母親做飯我燒火。每當她做手搟面時,我大部分時間都在場,耳濡目染,時間一長,我把整個工序都爛熟于心。尤其手搟雜面時,總是以飛蘿豆面和新鮮蛋清為主料,配以少量小麥粉、香油等作料 ,加清水攪坢,人工和面。把盆里的面團翻上倒下,揉來揉去,面團不沾手不沾盆,面團在兩手間舞動。一直把面團搓熟、和均、揉透,直到面團柔軟、滋潤,露出光澤為止。

搟面時,把面團放在一塊四平八穩的案板上,用胳膊粗的棗木檊面杖。只見母親的兩手摁著搟面杖卷起的面片,弓腰伸臂,前后反復推推拉拉,“吱吱吱”響聲不斷,動作麻利,瀟灑,就像織女穿梭織布,眨眼的功夫就推出了一大面片;然后攤開、撒些面粉、再卷上,又熟練地推推拉拉搟起來。搟呀檊,一直把面片搟到薄紙似的,油光透亮。面片在搟面杖上裹著,先用鋒利的廚刀順著面杖將面片割開,再把一層層的面片疊起。母親切面時,快刀細切,刀法嫻熟,動作更是瀟灑。只見母親右手握住刀柄,左手放在疊起的長方形面卷上,五指敷面,其中用四指并攏,頂著廚刀,一邊切,手指一邊緩緩后退。只聽“嗤嗤嗤”刀切面片的聲音,一兩分鐘的功夫,經過母親高超的刀法,薄如紙細如絲的面條就切好了。

面切好后,母親先把蔥、姜、蒜、面醬、香油、花椒等佐料,在鍋里小炒一下,然后添上適量的水。水燒開后,趕緊把面條一把一把下到開水中,下面條以“不稀不稠,面條在開水里露頭”為宜。因為母親廚藝精湛,配料齊全,煮熟后一掀鍋蓋,真是奇香無比,味道美極啦!別說是吃上一口,就是看著聞著你都會垂涎三尺。這樣的美味,管保你百吃不厭。

做手搟面,既是力氣活,又是個技術活,鄉下的主婦一般都會做,只是技術高低和味道好壞罷了。而我母親做的手搟面,尤其是手搟雜面,假若按技術等級評定,應該是大師級上乘之列吧。現在母親已經仙歸多年了,這種讓人留戀的美味,只能印在記憶之中了。
程玉林,河北保定順平縣正童村村民,從小喜歡讀書看報,愛好寫寫畫畫。,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