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美食>麻辣羊排舌尖上的鄉村美食上世紀華縣農村美食
發布時間:2025-10-20閱讀(9)
寨里人家
作者:鄉韻覓勝
牛舌頭
提起吃飽喝足,念書的人有一句話“衣食足知榮辱”,鄉里的人沒文化,就愛說“吃飽飯生余事”。可不,我對門叔最近在“老碗會”(見注)上感慨好幾個來回了。

華州農村一景 劉煥民攝
對門叔生于上世紀四十年代,臨近米壽(八十八),是個不折不扣的“八零后”。老漢風風雨雨這些年,啥也經過,啥也見過:
“大鍋飯散伙那年,我十七八,正是吃狂飯的時候。那時正沒啥吃,沒有正經糧食不說,稀湯寡水的瓜菜代都是定量供應。那份量,吃下肚兩泡尿就沒了,純是哄哄肚子不叫餓死。人說半大小子,吃窮老子,我天天餓得,眼窩都發藍。那時我就想,啥時候能讓人吃頓飽飯,就是最好的光景了。
再后來七十年代初,咱柳枝這兒季節性河淹水泡,被外鄉人戲稱為苞谷(玉米)吃死稻黍(高粱)救活。吃得一個個胃里蠻作酸,要吃改樣飯,除了攪團就剩饸饹。記不清是哪一年,七四還是七五,麥子減產,生產隊里每個人只分了四十六斤小麥原糧,折成現在都尋不著的最差的八零粉核算,一年十二個月,一個月吃不到三斤。
你說咱這一天全憑咥面的地方,一天平均圖不到一兩,夠干啥?夠打漿糊,夠和酵面。多虧那一年后半年風調雨順,秋季收成好,才沒餓肚子。
那時候看著屋里四個娃(還沒老五和老六),一個個稻黍面饸饹吃得,內焦得屙不下,一個個苞谷面饃苞谷面攪團吃得,哇哇吐酸水,老漢我就想著,啥時候能讓娃娃們吃上麥面饃,再不受這洋罪……唉……
如今你叔這輩子熬過來,敢說啥苦都吃過,啥罪都遭過,臨到老了,也啥福都全享了。
可是你說這人怪不怪?前一向感了一次冒,口里沒味,光想著吃上一碗燴下的稻黍面饸饹。結果你猜怎么著?叫老婆子狠狠懟了一頓!”
看老叔苦著一張臉,大伙都笑了:“叔,伢我嬸子咋懟你的,學一下,讓大伙給你評評該不該……”
“吃飽飯生余事,老話是一點沒說錯!市面上現放的麥面蕎麥面饸饹你不吃,一天花樣子還不少!人老了嘴還饞,還想吃喎稻黍面,咋不吃屎去?你沒看這么多年了,誰地里還種恁貨?我看你是吃了幾年飽飯給撐的,純屬造孽!”
“華子娃喲,白面吃飽了反而想那一口稻黍,你說你叔這是咋了?”
“要我說,”我拾起身,拍了拍屁股上的土:“不諞了不諞了,我看我嬸日撅(罵)得對著哩,我叔這是好了傷疤忘了疼,雞跑到糧堆上刨的吃——吃得嗉子有了。”
“你挨球的咋說話哩,給我回來!”
“我就這么說的。你老叔有本事,攆我來——”我頭也不回,笑著走回自家門口……
日頭高了,田間的風懶洋洋的,拂過地里正拔節的苞谷桿子,刷刷響。
午間忙里偷閑打個盹兒,我在大白天忽然做了個夢。
那是我初中快畢業的光景,大概是一九七五年吧。下學回家,媽媽給全家做了一頓改樣飯——“牛舌頭”。
華縣鄉間俗稱“牛舌頭”,聽著稀罕,其實就是稻黍面揪的面片子。它能叫個牛舌頭,一個是稻黍面呈粉色,和牛肉顏色相近;一個是稻黍面片揪得又長又圓,形似舌頭;還有一條,稻黍面筋硬難嚼,似乎與牛舌勤于卷草肌肉緊致相似——鄉間的命名智慧總是這么實際,和鄉人的生活日常息息相關。
牛舌頭這個名字,不能簡單說是不見葷腥的年代,鄉人對于肉食的一種畫餅充饑的期待,一種苦中作樂的幽默。
我媽是我們村最會做茶飯的人。在那個物質匱乏的年代,她善于粗糧細作,用最樸素的食材,做出最可口的味道。十里八鄉的人都知道,但凡經她手調出的飯食,就是格外好吃,讓人印記心里,難以忘懷。
就說“牛舌頭”吧。媽媽先用開水燙好面,以增加稻黍面的勁道。然后鋪些小麥粉做的面薄,把和好餳到的稻黍面在案板上搟開,再把花椒葉末末和鹽均勻地撒在搟好的面餅上,然后卷起來不停地搓,搓成大約一寸粗的圓柱,再用刀切成薄片,用手壓出形狀。
往往在壓片的環節,媽媽總是鼓勵在旁邊躍躍欲試的我們一齊上手。早就眼睛放光的姊妹幾個一哄而上,爭先恐后你追我趕的,一時熱鬧非凡,灶房里充滿了歡笑……
壓好形狀的“牛舌頭”滾在鍋里,變成肉肉的粉色就是煮好了。媽媽掐好時機,將剛熟好的一鐵勺油蔥花倒進鍋里,“呲啦”一聲,灶房里香味濃郁,小一點的孩子,口水都能吊到腳面子上。
“慢慢的,小心燙著,每個人都管夠……”媽媽盛飯時干脆利落的動作,是我童年記憶中最溫情的剪影。
終于開飯啦!端著熱騰騰的“牛舌頭”,油蔥花的香味爭先恐后地鉆進鼻孔,稻黍面片帶著椒香,軟糯又筋道,那分明是真的牛舌頭——不,那分明比真的牛舌頭還要好吃百倍、千倍……
特別是煮了“牛舌頭”的面湯,喝一口嘗嘗,香得人巴不得連自個兒生日都忘了,簡直連自己的舌頭都能吞下去……
“爸,爸——”正當我在夢中饞得要吞咽嘴里的涎水時,被女兒搖醒了。小姑娘搖著個紙巾笑嘻嘻的:“爸,爸,又夢見我奶給你做啥好吃的了?”
我接過紙巾擦了擦嘴角:“夢見了初中畢業那年,你奶做了一大鍋的‘牛舌頭’,那可是真香啊……”
“啥牛舌頭,你不是說,你們那會常吃洋堿(我家暗語,指苞谷面做的死面饅頭,長條狀,外形極似老款肥皂),這咋還有牛舌頭吃呢?難不成,真的去偷外家的牛啦?嘻嘻……”
“臭丫頭,哪里是什么牛肉啊,就是稻黍面片子,人都吃得胃難受,你奶手巧,做得是真香……”
說著說著 ,我有些哽咽了,“可惜,我這輩子再也吃不到了,唉,再也吃不到了……”
“爸,你是想我奶了。一會吃畢了飯,我陪你去陵里,給我奶燒些紙。”
“嗯。”我噙著的淚水滴下來了。
注:老碗會,中國傳統飲食風俗,流行于陜西關中廣大村鎮。老碗會是對陜西關中各縣農村群眾端著飯碗,聚在村中某個相對固定的場所,一邊吃飯,一邊諞閑傳(關中人把閑談叫“諞閑傳”)這一飲食習慣的戲稱。
原文來源:作者推薦· 華秦的石閣
原文作者:鄉韻覓勝
整理編輯:華秦的石閣、華州文史薈萃
下一篇:紅娘是哪一部作品中的人物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