齟齬怎么讀
發布時間:2025-07-09閱讀(11)
齟(jǔ)、齬(yǔ)。基礎釋義:上下牙齒不相對應,比喻意見不合,相抵觸:雙方發生齟齬。也作铻。詳細釋義:上下齒不相對應。明徐渭《秦望山花蕊峰》詩:“宛如齒齟齬,張吻訟所苦。”比喻不平正;參差不齊。明徐弘祖《徐霞客游記·滇游日記三》:“始甚峻,一里,轉西漸夷,於是皆車道平拓,無齟齬之慮矣”。解釋:1、牙齒上下對不上,比喻意見不合。2、比喻不平正;參差不齊。3、不相投合,抵觸。4、不協調,差失。多用于文辭。5、不順達。多指仕途。6、謂別離。 出處:明·徐渭《秦望山花蕊峰》詩:“宛如齒齟齬,張吻訟所苦。”明·徐弘祖《徐霞客游記·滇游日記三》:“始甚峻,一里,轉西漸夷,於是皆車道平拓,無齟齬之慮矣。”清·李必恒《鐃歌·役者謳》:“輦粟陟砠,山石齟齬。”漢·揚雄《太玄·親》:“其志齟齬。”范望注:“齟齬,相惡也。”唐·韓愈《答竇秀才書》:“又不通時事,而與世多齟齬。”丁玲《一九三○年春上海(之一)》二:“雖然兩人的性格實在并不相同,但也從不齟齬的過下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