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美食>羊肉泡饃來源于哪個省份的小吃(西安市美食故事)
發布時間:2025-06-15閱讀(19)

上期把搟面皮比作了天真率直的黛玉,這期來說說心直口快,開朗豪爽的“湘云”——羊肉泡饃
“不吃羊肉泡饃,不算到過西安!”西安名吃那么多,怎么偏偏用羊肉泡饃作為西安地標性的美食呢?別著急,您往下看。
今天的角兒可算相當牛*了,它可和宋太祖有關,喲呵,這么有背景?

相傳宋太祖趙匡胤早期仕途坎坷,生活極其貧困,浪落長安街頭。有天,饑寒交迫,但身上只剩一個銅板和兩塊干饃,實在難以下咽。
正巧路過一家羊肉鋪,看見老板正在煮羊肉湯,便去懇求店家給自己一碗熱湯喝(仇富心理畫外音:啥?皇上要過飯?哈哈哈!),店家見其可憐,讓他把饃掰碎,隨即澆了一勺滾燙的羊湯在上面,趙匡胤連連道謝,接過泡好的饃大口吃起來,饃軟湯香,吃完全身發汗,饑寒盡消。

數年后,趙匡胤當了北宋的開國皇帝,一次出巡,途徑當年的羊肉鋪,霎時聞到出鍋的羊湯鮮味四溢,不禁回想當年。于是停車進店,要店家做一碗羊湯泡饃。店家哪里見過門前車馬侍從這個場面,一下子慌了手腳,哪哪都找不出一塊饃,立馬讓媳婦烙了張死面餅,又怕皇上金貴的脾胃難以消化死面,特意在鍋中多熬煮一會。
趙匡胤吃后大加贊賞,賜銀百兩。皇上走后這家羊肉鋪可是成名了,皇上吃過的東西,哪個不想嘗嘗?頓時名聲傳遍長安,也就成了現在的羊肉泡饃。
“行行,吃貨咩咩別講了,快給我上一碗吖!哎,等會等會,你給我個餅干嘛?我湯呢?”

沒錯,吃羊肉泡饃的第一步就是掰饃,掰饃可沒有大家想的那么簡單,你要是掰的不好,廚房可能會給你退回來!當然你也可以選擇機器絞的四四方方的饃丁。所以一般服務員問你“掰的”“絞的”?就是問你要自己掰還是直接用機器的。
這里有寶寶舉手了:“胡說!我在*民巷子吃過,服務員沒問我,直接上了呀!”。當然,要求翻臺率和營業額的泡饃店,這步可能就省略了。

饃也有學問,饃要先分成四瓣,再從中間劈開,掐成黃豆大小,不能成大塊也不能碎成沫。手掰的饃與湯的接觸面最多,所以也最香。(上圖為游客掰法!)
“行行行,掰完了,掰完了,快給我端上來吧!”
好,下面請聽泡饃聽力題:“您看您是要水圍城、口湯、干拔還是單走?”
“?????????”

水圍城:顧名思義,湯稍多一些,饃粒堆在中間;
口湯:煮成的饃,吃完碗內僅剩一口湯;
干拔:湯少,要求煮好的碗中看不見湯,能立住筷子(老陜最愛);
單走:饃和湯分兩碗上來,把饃直接掰湯里吃。

其實羊肉泡饃是后期簡化的叫法,因為趙匡胤當時吃的是羊肉湯,所以后來羊肉泡饃被傳開。
正常是牛羊肉泡饃,所以寶寶們日后在羊肉泡饃店看見牛肉泡饃,就不要哇塞了......而且因為羊肉氣味較重,十分油膩,脾胃不好的人不宜多食。而牛肉就沒有這個缺點,并且價格照羊肉泡饃便宜一些,所以地道的老陜其實吃牛肉泡饃比較多。
將洗好干凈的牛羊肉放入鍋中,加入花椒、八角、茴香、桂皮、香葉、蔥姜等佐料,煮至湯鮮肉爛,然后將牛羊肉撈出切片備用;鍋中放入饃丁,加入肉湯熬煮,過程中加入木耳、粉絲,蔥姜,肉片和鹽、味精等調味品(每家店不一樣,個別配料也有不同),成品料重味醇,饃筋爽滑,祛寒暖胃,一碗吃罷,大汗淋漓。

羊肉泡饃不僅僅是西安富有文化底蘊的著名吃食,更是陜西人民骨子里那股子“倔”勁和直爽厚道的象征!
歡迎分享轉載→http://m.avcorse.com/read-545758.html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