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美食>(河北景縣特色美食馓子帶動逾千人就業)
發布時間:2025-05-29閱讀(15)

圖為張金懷展示剛剛炸制好的馓子。 盧新陽 攝
中新網衡水9月22日電 (崔志平 高雷 盧增暉)抻條、翻轉、定型……在河北省衡水市景縣的“恒盛公”馓子作坊里,馓子制作手藝人張金懷正熟練地用筷子將面坯放入油鍋,順著巧勁翻面定型,旁邊案板上,疊放著一捆捆已經炸制好的馓子,個個色澤金黃,形如盤絲。

圖為正在炸制馓子。 盧新陽 攝
據有關史書記載,景縣的特色傳統美食馓子始于南北朝,相傳還曾一度作為貢品,沿京杭大運河北上供宮廷享用。民國年間的《景縣新志》曾記載:“景縣馓子最出名。”景縣馓子素以其色澤金黃、口感酥脆、生津開胃、入水即化、便于儲存等特點,深受人們喜愛。

圖為正在進行搓條和盤條為炸制馓子做準備。 盧新陽 攝
景縣“恒盛公”馓子創建于1873年,距今已近150年,今年60多歲的張金懷是第四代傳承人,十幾歲便跟隨父親學做馓子,一直沿用傳統手藝進行加工制作。2015年,景縣“恒盛公”馓子入選衡水市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圖為炸制過程中的馓子。 盧新陽 攝
“想做出最地道的馓子,必須要用老手藝。”談起制作馓子,張金懷說,炸制前要提前準備五六個小時,經過稱面、和面、摔面、疊面,面團被反復疊、拉、搓、盤,最后成為一根到底的細面,為防止粘連,需要在油中浸泡。待其充分醒面后,開始炸制,炸制時至少需要3個人配合完成,火候也是關鍵,火大炸碎了,火小炸不起來,炸好的馓子黃而不焦、松而不散,存放方便。
景縣安陵鎮王沙窩村馓子手藝人王印升說,馓子吃法很多,直接吃香脆可口,還可以搭配其他食材做成美味菜肴。自己全家都從事這個行業,又雇了3個工人,趕上節假日訂單量更大,非常忙。

圖為炸制好的馓子。 盧新陽 攝
“我們全家都愛吃馓子,我經常訂購一些帶回去給老人孩子吃。”“過兩天出門帶些走,讓住在外地的親戚嘗嘗家鄉的味道。”景縣的各馓子售賣點經常看到很多顧客前來排隊購買,吃馓子成了當地人的一種習慣,也帶動了產業發展。
景縣文化廣電和旅游局三級主任科員王建民稱,近年來,景縣持續加大扶持力度,保護和傳承傳統飲食文化,推動飲食類非物質文化遺產產業化發展。目前景縣的馓子作坊共有30多家,零售點80多個,從業人員1000多人,通過線上線下各類渠道銷往全國30多個城市。(完)
來源:中國新聞網
歡迎分享轉載→http://m.avcorse.com/read-541874.html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