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美食>做豆腐最好的鹽鹵(民間美食之豆腐篇)
發布時間:2025-05-16閱讀(26)
中國是傳統的大豆種植大國,也是消耗大國,每年都要從國外進口大約1億噸左右的大豆,大部分的大豆被用于飼料加工和植物油的提煉,只有很小的一部分被用來食用。

而食用這塊又分兩大類,一類是發酵制品,如醬油、腐乳、豆豉等;另一類是非發酵制品,如豆腐、腐竹、豆漿、豆奶、豆芽等,產品眾多,而大豆最初的用途,可能只有豆腐吧!

中國是世界上最早會制作豆腐的國家,據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記載,豆腐是淮南王劉安發明的,不知道是真是假。其實,用大豆制成豆腐,在中國已有幾千年的歷史了,豆腐文化更是源遠流長!

豆腐有很高的營養價值,素有“植物肉”之稱,在很多地方豆腐這道菜是屬于葷菜的,只因豆腐不僅含有鐵、鈣、磷、鎂等多種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還含有糖類、植物油和豐富的優質蛋白,可以與魚肉相媲美,難怪大家都喜歡吃豆腐(注:此豆腐非彼豆腐),哈哈!

相信豆腐誰都吃過,但是,豆腐是怎么做成的,有些年輕的朋友可能并不知道。
其實啊,大豆本身并不能成型,是要借助其他材料才能凝固,要不然就只能是豆漿了。現代市面上有很多這種產品,如:鹽鹵、石膏、內脂等。而一直以來我們都是用鹽鹵來制作豆腐的,

鹽鹵又叫苦鹵、鹵堿,是海水或鹽湖水制鹽后殘留于鹽池內的母液蒸發冷卻后析出氯化鎂結晶,形成的鹵塊,鹽鹵亦稱苦鹵和鹵水。其主要成分為氯化鈉、氯化鉀、氯化鎂和氯化鈣及硫酸鎂和溴化鎂等。鹽鹵是我國數千年來豆腐制作的傳統凝固劑。鹵塊溶于水稱為鹵水,是中國北方制豆腐常用的凝固劑,南方也有人用,鹽鹵能使蛋白質溶液凝結成凝膠。用鹽鹵做凝固劑制成的豆腐,無論硬度、彈性和韌性都較強。俗稱老豆腐或北豆腐、硬豆腐等。

在早前,幾乎家家都會備上一罐鹽鹵,在過年過節時用來做豆腐。記得我家也有,裝在一個小粗陶泥罐罐里,放在碗柜的角落里,我還打開過,是土黃色的很清澈,冰冰涼涼的,鹽味很大,我還見過媽媽會在立夏時(立夏吃雞蛋是浙江臺州風俗),把吃不完的雞蛋放到里面腌起來,這種腌蛋很咸很咸,我不太喜歡吃。

但是,我很喜歡用鹽鹵打的豆腐,這種豆腐,很有勁道,而且越煮越好吃。無論是煎煮炸,紅燒,燉湯,清燒,都是美味,而我吃得最多的,

還是魚煮豆腐,因為我很喜歡釣魚,經常會用釣來的魚煮個豆腐湯什么的。我幾乎用各種魚來燒過豆腐,如鯽魚煮豆腐,胖頭燉豆腐,黃刺紅燒豆腐,馬口清水煮豆腐,都是非常得好吃。切記,一定要把豆腐煮到表面要有很多小洞洞才夠味。

其實,鹽鹵豆腐的吃法還有很多,每個地方都會有自己的一套做法與吃法,歡迎前五湖四海的親們,前來評論區分享與交流。好了,本期就寫到這里,更多精彩內容下期見。
歡迎分享轉載→http://m.avcorse.com/read-534527.html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