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dāng)前位置:首頁>美食>水煮蛋怎么煮皮比較好剝(為了剝殼方便水中加鹽加醋)
發(fā)布時間:2025-03-18閱讀(23)

雞蛋價格便宜,營養(yǎng)豐富,大家經(jīng)常吃。相對于煎、炒等烹飪方式來說,水煮是最簡單方便,營養(yǎng)損失最少的方法了。不過剝蛋殼就沒那么方便了,經(jīng)常會有蛋殼和蛋白粘在一起,一剝殼就把蛋白弄得坑坑洼洼,造成浪費(fèi)的情況。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大家各有各的小竅門:有的在煮蛋的水中加鹽、加醋;有的把煮好的雞蛋在臺面或盒子里滾,把蛋殼弄碎再剝;有的把熱雞蛋放在冷水里泡一下再剝;也有的把雞蛋放在水龍頭下沖洗,邊沖邊剝。這些方法偶爾會起作用,不會百試百靈,甚至?xí)顾械募?xì)菌雜質(zhì)污染煮熟的雞蛋。想既安全,又健康地解決雞蛋護(hù)皮的問題,還得從雞蛋為什么會護(hù)皮來說起。

首先,雞蛋大體由蛋黃、蛋白、兩層蛋殼膜和蛋殼組成。外殼膜緊貼蛋殼,內(nèi)殼膜緊貼蛋白。煮熟后的內(nèi)殼膜容易緊貼蛋白,因此一揭殼的話會黏連在一起。新鮮雞蛋的這種粘性更強(qiáng),所以新鮮雞蛋更容易護(hù)皮。除了雞蛋的新鮮度之外,保存的溫度和時間也對這種粘性有影響。在常溫下保存的雞蛋比冷藏的雞蛋更容易剝;常溫下(24-38℃)保存1—3天的雞蛋,比冷藏(4℃)5天的雞蛋還容易剝。另外,保存雞蛋時將氣室(偏圓的那端)朝上,直立擺放,能使蛋黃穩(wěn)定不易散,更好地阻隔細(xì)菌,保存時間更長。

接下來說說,想吃到又新鮮,又是冷藏保存的,又容易剝殼的健康水煮蛋,該怎么做呢?根據(jù)科學(xué)家研究顯示,新鮮雞蛋的PH值偏中性,蛋清與內(nèi)殼膜粘性大;越保存,越偏向堿性(8.7-8.9),這是蛋清中的二氧化碳逐漸釋放出來的結(jié)果。此時,蛋清與內(nèi)殼膜的粘性會減小,剝殼就變得容易了。因此我們要做的就是在煮蛋的水中加入堿性物質(zhì),改變其酸堿值,方便剝殼。我們家家廚房里常備的小蘇打就是很好的選擇。具體做法如下:

1.先將冰箱里冷藏的雞蛋取出,用清水洗凈表面。這樣能防止蛋殼外層的細(xì)菌雜質(zhì)混入水中,影響味道。
2.接著鍋中加冷水,蓋過雞蛋表面,盡量稍多些,將雞蛋放入水中。開小火,讓雞蛋在水中逐漸升溫。注意不要一開始就開大火,不然冷熱不均,雞蛋很容易“炸開”,也容易磕到鍋邊碰碎。

3.水沸后,在水里加一小勺小蘇打,開文火,繼續(xù)加熱8—10分鐘。小蘇打使水溶液呈弱堿性,不會改變雞蛋的口感,同時可以順利剝殼。另外還有一個“忽冷忽熱”的方法。就是把剛煮熟的雞蛋放在冰水里浸泡1分鐘,再放在沸水里煮10秒,也能達(dá)到同樣的效果。如果不嫌麻煩的話,可以嘗試一下。

煮的時間長短也會影響雞蛋口感。有人喜歡“溫泉蛋”,有人喜歡溏心的,還有人喜歡全熟的。最健康營養(yǎng)的水煮蛋,應(yīng)該是蛋白熟而不老,有彈性,蛋黃軟而不稀,金黃不泛綠(雞蛋煮久了,蛋氨酸會釋放硫化物,與雞蛋中的鐵發(fā)生反應(yīng),形成深色的硫化亞鐵,導(dǎo)致蛋黃表面發(fā)綠,雖然顏色不大美觀,但是可以正常食用)。
以上就是健康又方便的讓水煮蛋更易剝殼的方法了,對您有幫助的話就點個贊吧。歡迎關(guān)注我發(fā)布的更多美食文章,您的收藏、轉(zhuǎn)發(fā)和留言評論都是對我的鼓勵,謝謝。
參考文獻(xiàn):
(1)Goodrum J W, Britton W M, Davis J B. Effect of storage conditions on albumen pH and subsequent hard-cooked egg peelability and albumen shear strength[J]. Poultry Science, 1989, 68(9): 1226-1231.(2)Britton W M, Fletcher D L. Influence of storage environment on ease of shell removal from hard-cooked eggs[J]. Poultry Science, 1987, 66(3): 453-457.(3)Koonz C H, Strandine E J. Removing shells from cooked eggs: U.S. Patent 3,216,828[P]. 1965-11-9.
歡迎分享轉(zhuǎn)載→http://m.avcorse.com/read-512826.html
下一篇:紅娘是哪一部作品中的人物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