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美食>廣東趣味習俗(廣東粵西地區文化習俗)
發布時間:2025-03-14閱讀(22)

舞龍舞獅 興高采烈過年例
年例:包含多種文化的綜合節日年例,即“溯古例今、年年有例”,是粵西人民過年的傳統賀歲方式,具有強烈的地方特色。茂名年例在2012已錄入廣東省第四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16年中央電視臺老故事頻道《故鄉》欄目組策劃拍攝專題紀錄片《茂名年例》,央視2016年4月9日首播。 大型紀錄片《年例》預告片2019年2月18日在互聯網播出。

年例這個地區文化習俗最早在宋代《太平寰宇記》里有記載,卷之百六十三竇州(今信宜市)風俗:“谷熟時里闬同取,戌日為臘,男女盛服,推髻徒跣,聚會作歌”。
粵西凡是有冼夫人廟宇的地方,都做年例。冼夫人作為嶺南的“境主”“保護神”,成為嶺南百姓祈求幸福、凈化心靈的精神寄托。除了冼夫人,陳文玉(雷祖),關羽,包公,孔子等人神,年例還祭拜佛教神:菩薩,觀音,華光大帝等。另外還有道教中的玉清大帝,灶君,財神,八仙,土地公等。年例中對眾多神仙的祭拜體現了嶺南地區的泛神文化信仰,也體現了嶺南地區文化的多樣性和包容性。

年例最初是祭祀儀式,是擴大的元宵節、春節、廟會,包括祖先遷移落腳紀念日等在內的綜合節日。所以粵西地區有句俗語“年例大過年”,意思是慶祝年例比慶祝過年更重要。在經年累月發展中,年例融入中原文化、廣府文化、客家文化、潮汕文化等元素,發展成為粵西最隆重的民俗活動。

舉辦年例的地區
年例舉行的時間一般在春節過后,即農歷正月初二開始到二月底之間,每個村子的年例時間都是不變的,茂名的雞公口年例有35條自然村落一同在正月二十七舉辦,場面盛大。所以在正月二十七這一天,可能有人要趕場吃好幾家年例。
吃年例:來了就是朋友慶祝年例除了祭拜神仙,祈求來年事事順利之外,聯絡親友感情也是很重要的一部分。舉辦年例的家庭都會在自己家里準備酒席,邀請親朋好友來吃酒。

無雞不成宴
在年例舉行的前幾天,村子里的人就會把家里的鍋碗瓢盆都拿出來清洗,并且根據請客的人數準備菜單購買好珍貴的食材。在辦年例的時候每個家庭都會為了遠道而來的親朋好友而力所能及地置辦最好的酒席。
無論是多久沒見面的朋友親戚,在熱烈的氛圍下都會把心里話說出來,仿佛長久不見的時光被濃縮成一頓飯的興高采烈。男士們推杯問盞,女士們則懷抱幼兒湊在一起聊家庭趣事,場面十分熱鬧融洽。家年例還給青年們提供了交友機會,促成不少姻緣。

年例的宴席
酒席的數量并不固定,有的家庭擺幾桌酒席請較親密的親友來吃個便飯,有的家庭來者是客擺十幾二十桌,場面盛大。酒席上鮑參翅肚雞鴨魚肉都已是尋常,最難得是菜色要新奇,又有好的寓意。
近年也有專門負責幫辦年例的一條龍服務出現,從請客吃飯的鍋碗瓢盆桌椅帳篷,酒席食材無一不全,并且是真正的酒店大廚炒菜,專門的員工迅速上菜,酒席結束后也有人收拾,十分方便。

年例菜
作為了去吃年例的客人,并沒有什么要求,朋友的朋友,同學的同學都可以去,而且去了就是好朋友,也不需考慮初次登門帶體面一點的禮物。如果是小孩子第一次來這戶人家家里玩,回家時主人家還會封紅包給小孩,并且給孩子幾句祝福的話語。寓意是:小朋友第一次來我家封個紅包,希望回家路上平平安安,以后好好學習快高長大,并且能認得我家門,以后常常過來玩,有什么困難也可以來我家。

儺(nuo)舞
年例除了和親朋好友推杯問盞之外,還有一系列完整的祭祀流程。這些流程代代流傳,帶有獨特的嶺南文化色彩。其中化州的“跳花棚” 吳川的“舞二真”的祭祀活動中能感受到儺儀儺舞的巫術魅力。明代《高州府志》有載:“自十二月到是月鄉人儺,沿門逐鬼,唱土歌,謂之年例。”又《廣東通志》載:“雷州府于元宵鳴鑼鼓,奏管弦,裝鬼扮戲,沿街游樂。”
看年例:完整的年例祭祀流程
首先是游神:首先將廟里的神仙雕像請出來,妝扮一番,然后村民們扛著轎子帶神像巡視村里各個地方,另外還有舉著肅靜威武牌子的開路大隊,敲鑼打鼓的樂隊,給神像打傘舉旗等后勤工作隊伍等的陪同。游神的隊伍在彩旗飄飄的村落間蛇行,從頭望不盡尾,一路上敲鑼打鼓好不威風。大人和孩子萬人空巷,擠在道路的兩旁觀看威風凜凜的游神隊伍。

游神的目的是帶神像在村子里游行全境,告訴神仙:今天游行過的地方就是我們的村子,今年有播種水稻,喂養魚苗,種植果樹等生產活動,希望神仙保佑村子里風調雨順,村民們平安康健。另外也是帶常年不出廟門的神仙出門散散心,看看村民們的真實生活,同時接受村民們的香火祭祀。

往往是神像的隊伍還沒到家門,但是那敲鑼打鼓的樂隊聲和震耳欲聾的鞭炮聲已經傳來了。這時村民就趕緊把一早準備好的雞鴨魚肉,水果點心,三茶五酒,蠟燭香火等用笸籮挑到家附近的空地上,準備擺宗---向神仙獻上精心準備好的香火祭品,然后祈禱神仙保佑今年的愿望能達成。

在神仙享用香火的時間里有一些娛神活動,會請專業的班子來表演例如舞獅,打拳,變戲法等。如果村民們覺得精彩,可以給一些銀錢打賞。就像那句臺詞:有錢的捧個錢場,沒錢的捧個人場。
夜幕降臨后人們酒足飯飽,也聊得盡興了。這時村里的粵戲也準備開臺了。粵劇又稱“廣東大戲”,發源于佛山,是以粵方言演唱,漢族傳統戲曲劇種之一。

家里的老人小孩都喜歡去聽,老人是真喜歡聽戲劇,小孩則是喜歡戲臺旁邊的賣貨郎。走街串巷的賣貨郎帶著孩子喜歡的小零食和小玩具向孩子兜售。還可以看到現場制作的棉花糖。潔白的砂糖倒進旋轉著的機器里,不一會兒就會出現許多潔白的糖絲。只見賣貨郎用木棍迅速的把糖絲繞啊繞,很快一朵蓬松又香甜的棉花糖就出來了,好玩又有趣。

作為粵西出身的兒女,年例不僅帶給我們宗族的認同感和聯系感,還有家鄉的鄉土文化的傳承。希望自己家鄉的非遺文化能夠一直傳承下去。
歡迎分享轉載→http://m.avcorse.com/read-511749.html
下一篇:紅娘是哪一部作品中的人物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