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4-12-16閱讀(21)
清明節除了踏青、祭祖,你們還會做什么呢?,我們老家有個習俗,就是每到這個節日,都要做上一次清明果,它也算是一種時令美食。每年只有在春季,有新鮮艾草的時候才會吃。
可能有人會問,青團和清明果有什么區別?其實它們最主要的區別就是外觀,清明果大多數包得像餃子,而青團則是圓圓的,餡兒也分咸甜兩種口味。
今天我就跟大家分享一道清明果的做法,喜歡的朋友不妨趁著假期,做點嘗嘗!
用料:
艾葉,香腸,香干,筍子,腌菜,小蔥,糯米粉,大米粉,小蘇打,蠔油,油。
做法:
香干、筍子、香腸都切成碎末。小蔥切成蔥末。




鍋內倒入一點油,放入切好的香腸末炒香。

將切好的香干末、筍子末和腌菜一起倒入鍋內,翻炒均勻。




加上少量的蠔油增鮮調味,炒勻后關火。撒上切好的蔥末,炒勻就可以出鍋了。

將100g糯米粉和200g大米粉,倒入一個大碗中,用筷子攪拌均勻,備用。

摘去艾葉的黃葉、爛葉,清洗干凈,放入燒開的鍋中燙一下。

燙上1到2分鐘撈出,放入涼水中過涼。


鍋內重新燒水,放入一小勺小蘇打,將燙過的艾葉,放入鍋內煮制。


煮上10分鐘的樣子,撈出煮好的艾葉,用漏勺過濾掉多余的水分,放入調好的粉中。




用手揉成光滑的面團,如果面團比較干,可以加一點煮艾葉的水。(煮艾葉的水是綠色,會比較好看。如果比較干的話,才需要添加;水分足夠的話,則不需要添加水了。)


將揉好的艾葉團放在上面,搟成長條后,切成小劑子。

取一個面劑子,搓圓后按扁,用搟面杖搟成圓皮子。


舀上一勺炒好的餡料,對疊皮子,把邊緣處捏合,再給它折疊出好看的花邊。






鍋內燒水,水開后放入清明果蒸制。

大火蒸10到15分鐘,一道咸香適口的清明果就做好了,軟糯不黏牙,吃起來也太香了吧!





小貼士:
煮艾葉的時候,水里面加小蘇打,可以保持艾葉的翠綠色,使蒸出來的清明果顏色更好看,不會發黃也不會發黑,綠油油的。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