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4-12-09閱讀(18)

晚上好,我是小碗非著名專業吃貨「鄭鄭」。
周末在家休息吃零食時突然被一則熱搜給炸了起來,一下子覺得手上的薯片不香了。
具體新聞如下:

*哈?薯片致癌???
*丙烯酰胺含量超標了有什么危害?
*以后薯片是不是不能再吃了?
今天就來跟大家捋一捋「薯片致癌這個事兒」。
01
愛吃的薯片里偷偷藏在2A類致癌物
你還敢繼續吃嗎?
這個熱搜來源是,近期深圳消委會發布的一份《15款國內外知名薯片的對比測試報告》。
其中比較試驗的樣品選取了油炸型薯片和焙烤型薯片,共計15款(進口油炸型薯片、國產油炸型薯片以及焙烤型薯片各5款)。

其中有好幾款都是平時大家熟悉并愛吃的薯片,都在這次對比比較試驗項目中被檢出含有2A致癌物「丙烯酰胺」。
1)這3款薯片的丙烯酰胺,含量超過了2000μg/kg。
三只松鼠——原味脆薯
董小姐——輕食薯片清怡原味
鹽津鋪子——薯惑焙烤薯片醇香原味
2)這4款薯片的丙烯酰胺,含量均高于歐盟的基準水平值。
*2017年,歐盟對「丙烯酰胺」設定了基準水平值為750μg/kg。
天優——天優薯片(原味)
上好佳——田園薯片經典原味
RED ROCK DELI——鹽味薯片
良品鋪子——烘烤薯片原味?

(丙烯酰胺評價表來自南方日報)
看到這里大家是不是慌得一批,想想自己平常吃的薯片可不少,會不會下一秒就要毒發身亡?
穩住,別慌。
丙烯酰胺的真相是:致癌風險確實有,但我們根本躲不開。
簡單來說,淀粉類食物只要經過高溫加工(例如烘烤、油炸等),都會產生丙烯酰胺。薯片作為淀粉類食品,在高溫烹調下毋庸置疑也會產生丙烯酰胺,只是量少量多的區別。
而且丙烯酰胺在我們的日常飲食中極其常見,根本躲不開。
丙烯酰胺產生的條件是:只要食物原材料富含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質,經過高溫(大于 120℃)油炸、高溫燒烤,發生美拉德反應后就會產生。
我們日常吃的麻花、油條、餅干、烤腸、烤肉中也都有,甚至我們炒菜是高溫爆炒也容易產生。
香港食物安全中心也曾做過一個關于丙烯酰胺的調查,結果發現,我們攝入的丙烯酰胺有約45%來自炒菜,主要是因為平時喜歡用爆炒的烹飪方式,比如爆炒西葫蘆的丙烯酰胺含量可以達到每公斤360微克。
所以說大家平時想「完全避免」丙烯酰胺是不太現實的。

不過也不用恐慌,即使目前國內對丙烯酰胺含量還沒有限量標準,國際上的「紅線」也還是有可參考的;根據聯合國世衛組織和歐盟的研究模型數據換算,對于體重 75kg 和體重 55kg 的成年人來說,丙烯酰胺的每日攝入量分別超過 12750 微克和 9350 微克時,就會有一定概率發生癌癥(模型推測:大約是樣本人群中不小于 10% 的機率)。
▎再根據:焙烤型薯片丙烯酰胺平均含量(3441 微克/每千克)高于油炸型薯片(547 微克/每千克)。
這樣算下來的理論數據是:在不考慮其他食品中的丙烯酰胺含量,單單吃薯片,需要每個成年人每天吃3~4千克薯片。
很明顯不現實,估計很多人一個月都吃不到這么多。

但這樣就能放心吃了嗎?
開玩笑,你以為吃薯片最大的問題是丙烯酰胺嗎?
事實上,薯片這類膨化食品,最大的健康風險是油多鹽多。
02
多油多鹽 反式脂肪酸
是多種疾病的源頭!
后面這個熱搜引發大眾恐慌之后,深圳消委會也特地發了一個聲明:丙烯酰胺「超標」的說法本身就不對。吃貨朋友不必過于緊張,請理性對待。

但我們仍然不推薦大家日常中吃太多薯片,除了丙烯酰胺問題,薯片的其他潛在健康風險更大!
1、薯片屬于高熱量、高脂肪、高鹽、添加劑多的食品。
無論是油炸型薯片,還是非油炸薯片,其實都有很多油,即使是非油炸的,也是加了油烤的。而且,為了口感好吃,也會加不少的鹽。
話不多說,看最直觀的營養成分表:


不管進口還是國產,薯片同屬于高熱量、高脂肪、高鈉、添加劑多的食品。而且根據深圳消委會這次的檢測報告,非油炸的焙烤型薯片也不比油炸型更健康。
多吃不僅發胖,還會增加高血壓、高血脂、動脈硬化等健康風險。
2、包裝上根本看不出來的更為潛在地危害健康的罪魁禍首——反式脂肪酸。
近年來研究發現,食物中的反式脂肪酸過量攝取與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和癌癥有著非常緊密的關系,并且還會影響生長發育和代謝。
看下面這款薯片,每份30g就含5.3g的反式脂肪酸!

遠遠超出歐美國家對人均反式脂肪酸2-2.4g/天的限量標準。
同時也遠遠超過我國居民膳食指南的每日反式脂肪酸攝入量不得超過2g的倡議。
可想而知,薯片狂熱者每天不知不覺的超量攝入了多少反式脂肪酸。
然而還是有很多不知情的老友們會說,“那我買反式脂肪酸標識為0的薯片就不用擔心啦。”畢竟市場上這樣的薯片也不少。
↓↓↓↓↓

(以上為進口薯片,反式脂肪酸顯示為0)

(以上為國產薯片,反式脂肪酸標識為0)
如果你這樣想,就大錯特錯了。
?反式脂肪酸標識為0的,不代表反式脂肪酸含量就為0!
GB 28050-2011《預包裝食品營養標簽通則》中,將0.3g/100g作為反式脂肪酸“0”界限值。也就是說反式脂肪酸含量只要≤0.3g/100g都可以標識為0。

(GB 28050-2011《預包裝食品營養標簽通則》)
所以即便你買到的薯片反式脂肪酸標識為0,也萬萬不可掉以輕心,吃的起勁。
因為它可能正躲在暗處,悄悄潛入你的身體。
總之,薯片少吃才是硬道理,能戒掉更好。
????
簡易版看這里:
√薯片這類淀粉類食物經過高溫烘焙都會產生2A致癌物丙烯酰胺,不必過分恐慌,但減少食用是理智選擇。
√不管國產還是進口薯片,都屬高熱量、高脂肪、高鈉,危害健康的垃圾食品,少吃為妙。
√薯片反式脂肪酸含量高,且薯片包裝上反式脂肪酸標識為0的,也不代表反式脂肪酸含量就為0!?
????
寫在最后:
“咔嘣脆”的薯片能給我們帶來持續不斷的味蕾沖擊,讓我們一吃就“停不下來”。
但就是在“停不下來”的過程里,有害物質以嘴巴為切入口,正源源不斷地涌進我們的身體里。
大家都是成年人,健康風險需了解清楚,但最后吃多少怎么吃,選擇權還是在自己手上。
希望大家盡量平衡膳食,少油少鹽,保持多樣化的飲食習慣,為自己吃出一個更健康的身體。
參考資料:
1.2011年中國藥學大會暨第11屆中國藥師周論文集中國藥學會會議論文集:《反式脂肪酸的安全性評價。》

歡迎分享轉載→http://m.avcorse.com/read-493485.html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