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時間:2024-11-19閱讀(13)
很久以前,熱干面就率先成為信陽人早餐中的主角,但似乎只有一個例外——胡辣湯,這種早年間從豫東地區(qū)傳入當?shù)氐拿朗常罱K因衍化出不同的形態(tài)和風味,成為今天信陽人餐桌上的味覺記憶。
信陽胡辣湯因創(chuàng)新加入了勾芡的牛肉,使口感更加嫩滑,而骨湯做底,由各種調味料熬制而成的湯汁則更顯濃郁。信陽胡辣湯這種用牛肉裹芡這種制作手法很容易讓人聯(lián)想到另一道美食——滑肉。距離信陽160公里外的商城縣,滑肉是當?shù)厝俗顭嶂缘拿朗场⒓兪莸奈寤ㄈ庥檬炙撼扇饨z,再放入面粉中滾成面疙瘩,入鍋中煮熟,是制作這道菜的關鍵。

▲信陽牛肉胡辣湯(圖片來源于微博)
要想領略滑肉的原始工藝,必須回到滑肉的源頭。臨近信陽的應山,這里也有滑肉的蹤跡,向南一千多公里的四川,水滑肉遍布巴蜀各地,盡管它們的制作方法與商城滑肉略有差異,但大都能夠讓人們了解到這道菜的一路演變。

▲潢川胡辣湯(圖片來源于微博)
信陽與四川相距千里,為何都有滑肉的存在,這或許只能從人口遷移中找到合理的推測。伴隨著移民而來的除了滑肉之外,還有四川的冰粉。今天,冰粉以石涼粉為名廣泛出現(xiàn)在信陽夏天的街巷中。
事實上,早在明代,四川地區(qū)就廣泛流行于一道與滑肉和胡辣湯的來源有關的菜肴。明代四川人李實在《蜀語》中寫到:“菜、肉、豆脯、米粉作羹,多加姜屑,曰畫(此字打不出來,用畫代替,后略)辣湯。呼麥切。音劃。翻譯過來大概就是,用菜、肉、豆腐以及米粉,再加上姜末,就能制作這道畫辣湯。

▲商城滑肉湯(圖片來源于微博)
李實所處的時代,盡管辣椒早已伴隨著大航海時代從美洲帶到中國,但在當時來看并未立即受到人們的歡迎。因此在這道畫辣湯中,姜屑仍被用作辛辣味覺的來源。即使從現(xiàn)在的角度來看,豫東地區(qū)的胡辣湯的辣味仍然來源于胡椒等中國傳統(tǒng)辛香料,盡管用面筋代替了米粉的做法,已與明代有了很大的區(qū)別,但我們仍然相信他們都是同一個來源。

▲李實《蜀語》的相關記載
不知從什么時候開始,這樣一道明代四川版的畫辣湯竟傳入到中原地區(qū),并隨著各地文化的不同,變幻出各個版本的胡辣湯。
在今天的中國,這道百年前的四川畫辣湯如今早已被分化為胡辣湯和滑肉兩道美食,并傳入到中國各個地區(qū)。但要說到真正能夠把兩者融合到一起的,一定是信陽牛肉胡辣湯。雖然它產生的時間最短,但當年信陽廚師一次創(chuàng)新地將商城滑肉與豫東胡辣湯的結合,卻使它意外成為一道最接近歷史記載的菜肴,這或許不能簡單地看成一次巧合,更像是一種上天的安排。(程思明)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