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4-11-14閱讀(14)
腐乳是北方人早餐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一分子,有的講究人家,還會紅白腐乳換著花樣的吃。
可是您知道這小小一方腐乳背后的故事嗎?在北京海淀,有這樣一座腐乳科普館,從腐乳的誕生到它怎樣擺上慈禧的餐桌,再到普通人家都用得著的腐乳菜譜,與腐乳有關的故事這里有很多。
科普館就在王致和公司院內,去之前需要提前預約。一進公司大門就能看到一座王致和的漢白玉雕像,而科普館就在進門之后左手邊。其實,我國古代各地都有腐乳生產,最早可以追溯到漢代淮南王劉安。根據顏色不同,腐乳有青方、紅方、白方三大類,其中,臭豆腐就屬于青方。這種全新口味的腐乳于清朝時興盛,可能很多人都想不到,發明臭豆腐的竟然是個文人。
從館內介紹得知,王致和原來是清朝的一位舉人,祖籍安徽徽州,二十歲進京趕考,卻屢試不中。無奈只得做起豆腐生意維持生計。清康熙八年的一天,大雨一直下到掌燈時分,王致和沒辦法出攤,盛夏時節豆腐又很容易壞掉,他只好把籮筐中的豆腐切成小塊,撒上鹽、花椒等作料,腌制在壇子中。一忙竟過了仨月,等他想起這些豆腐,早過了開封的日子,卻意外收獲了一種特別的美食——臭豆腐。左鄰右舍得知了消息,也紛紛來找他索要新鮮吃食,那天大家的窩頭、貼餅子上都抹著這種聞著臭、吃著香的豆腐乳。人們口口相傳,“臭豆腐”就在康熙八年這個平常的一天誕生了。后來,王致和在前門延壽寺街路西創建了“王致和南醬園”。由此,我國多了一個老字號,老百姓餐桌上多了一道佐餐的美味。
20世紀30年代編著的《舊都文物略》中,“王致和之臭豆腐”與“月盛齋之醬羊肉”齊名,同一時期出版的《北平旅行指南》還把王致和臭豆腐列入“著名食品”欄內,推薦給游客。

狀元題詩、慈禧賜名“青方”、客似云來……科普館內特別選用了一組文圖呼應的國畫來再現這家老字號鼎盛時期的關鍵節點。為了讓大家更直觀地了解腐乳的制作過程,館內還有一組傳統手工作坊制作腐乳的大型模型,以及還原清朝延壽寺街售賣臭豆腐的街景模型。作為一種發酵型豆制品,腐乳的制作離不開微生物的幫忙,館里特別放置了幾臺顯微鏡,參觀者可以一睹紅曲霉、毛霉等微生物的真容。在樓下的體驗館內,還有這些微生物“工程師”的結構模型。參觀者還能親手摸一摸長了毛的豆腐塊。
在腐乳菜展臺,有大廚特別推薦的幾種適合自己在家做的腐乳菜品,比如與雞蛋、青椒、胡蘿卜一起攤雞蛋餅,或加入紅腐乳和面做成紅紅的腐乳小窩頭等,可以回家照著做一做。
地點:北京市海淀區阜石路41號王致和公司院內
時間:周一至周五開館,參觀需要提前三天,撥打010-68210156預約。目前只接待團體個人如果想要參觀可湊齊10人預約
歡迎分享轉載→http://m.avcorse.com/read-475411.html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