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美食>頂級酸甜菜譜大全(汁多水甜的美食A片)
發布時間:2024-11-14閱讀(11)
說到關于吃的紀錄片,年初的《舌尖3》真的是搶占了一大波流量。
可惜,掀起的討論里大多都是負面的。煽情過度,美食無味,剪輯混亂,給三五產品背書...
更過分的是第六集在介紹山東大饅頭的片段里,一位揉面師傅竟然一邊揉面,一邊擦眼屎。

《舌尖3》走下神壇,豆瓣評分跌倒了4.1,把這個好不容易建起的國產美食大IP,給毀成了渣渣。
額,實話說這個海報設計的是真丑,像是超市里果汁飲料清倉大促。
加上“水果傳”這個干巴巴的名字,真是讓人想反手點退出按鈕。

穩住,繼續看下去。
關于美食的紀錄片很多,關于水果單獨的美食紀錄片卻極少。而《水果傳》就是國內第一部以水果作為絕對主角的美食紀錄片。
在看《水果傳》這部紀錄片之前,導演羅穎鸞友情提示:
觀看時請保持房間明亮,并與屏幕保持一定距離,在手能夠到的范圍內備好水果,以免“觀后可能魂不守舍,有口干舌燥之渴望”。
準備好了嗎?院長要開始刷屏了!



色彩斑斕,食欲滿滿。
《水果傳》的拍攝跨越了15個國家,描繪了40多種水果的前世今生。
臺灣阿里山,愛玉果具有凝水成冰的魔力,讓人們不惜攀高冒險。街頭巷尾賣的愛玉冰,是盛夏的消暑良品。

黃土高原上,人們想方設法留住柿子的甜美。小時候一直以為柿餅表面撒的是一層糖霜,原來是晾曬過程中天然產生的。

大興安嶺森林里,老奶奶熬的藍莓醬開啟了小女孩對甜蜜的認知,在沒有太多零食玩具的過去,一點點甜變成了童年最好的滋味。

《水果傳》拍攝的主角是水果,也是人們在尋找刻在自DNA里的美食記憶。
就像導演在關于《水果傳》的手札里寫的:每個人的記憶中都有“水果的故事”。
童年時候的冰糖葫蘆里酸甜的山楂;外婆家門口的酸棗樹;后院雜草從里藏著的覆盆子...
這些久遠的關于水果的初代記憶,就在觀看《水果傳》的時候被重新喚醒。

在水果傳里除了自然之間的法則和維系,還有人和水果之間自然習得的約定和情感。
摘柿子做柿餅,村民們并不會全部摘下,余下一些掛在枝頭,是留給鳥兒過冬最好的食物。

青梅煮酒,日本的白加賀梅適宜泡酒。媽媽帶上女兒去摘青梅,將釀造的工藝代代流傳。

千百年來 人們對待水果的,每一份細膩 每一份愛意都融入了水果的甘甜之中。
在探索水果的道路上,人們的創造力與求知欲更是對生活的尊重。
在交通和物流日益發達的今天,我們已經對各種奇怪的水果見怪不怪。但在廣袤而奇妙的水果王國里,總有一些“另類”的存在。
于是就有了“水果獵人”這個職業。致力于探索各種未知和生僻的水果。

于是在紀錄片的鏡頭下,我們跟著探索了一把"神奇水果在哪里?"
比如水椰子,擁有外太空來者般的外形,長得一副不想被人類食用的樣子。里面的果肉卻想像布丁一樣柔軟清甜...

還有外表像香腸,剝開后像色彩繽紛的魚子醬,吃一口即有檸檬的酸,又有柑橘的甜。有"來自森林的魚子醬"的美譽。

紀錄片一共分為6集,《變身》《異族》《滋味》《旅行》《靈感》《誘惑》,每一章都緊扣主題,將水果們的前世今生娓娓道來。
美食紀錄片最重要的是什么?
食物能拍得勾起你的食欲,畫面美得能刺激你的感官,內容豐富得能充盈你的大腦。
而這些,《水果傳》都做到了。沒有僵硬的說教,也沒有刻意的煽情。每個細節都能感受到主創團隊們的用心。

旁白也生動活潑,接地氣的不像正經紀錄片,來感受一下《水果傳》的文案:
“黑刺榴蓮就像長了眼睛,它們中的80%選擇半夜零時到三時掉落,所以很少會砸到人腦袋。”
“草莓獨一無二的香氣,有一種增加甜味的功能來誘騙我們的大腦,草莓步步為營、環環相扣給我們布下陷阱,即使看破了這些小把戲,我們也甘愿被它俘虜。”
“每到八月就宣告炸裂,這種極富標示性的朋克行為,讓這種果子如同梁山好漢一般,被賦予了“八月炸”的諢名。”
就像豆瓣網友的評論,“如果說舌尖是經過歲月沉淀的中年人,那這部就是充滿活力色彩紛呈的青壯年。”
它生機勃勃充滿了靈氣,清新解膩。既是色香味俱全的美食片,又包含著一飯一蔬的小確幸。

總結來說,《水果傳》致力于挖掘各種水果的內涵,介紹了水果的顏色、果肉的質感、產地、起源地、水果背后的故事,甚至是水果賦予于人們的意義,在科普的同時不會感覺太單薄。
觀看過程的唯一不適就是,看得到吃不到的痛苦:)
想看片的,愛奇藝和B站都有。
<END>
歡迎分享轉載→http://m.avcorse.com/read-473513.html
下一篇:紅娘是哪一部作品中的人物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