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美食>聽都沒聽過的美食名字 但味道不錯的美食
發布時間:2024-10-23閱讀(24)
還記得當年火到不行的那首生僻字嗎?這些生僻字不僅體現了中國漢字文化的博大精深,同樣也體現在了我們的美食上面,出去游玩看到這些美食,你都能叫上名嗎?
甑(zèng)糕,甑糕是陜豫地區常見的甜食,它的歷史可以追溯到西周時期,最早是周王室所特有的“粉糍”。甑糕主要是以糯米、紅棗為原料,再加上豆子(紅豆或者蕓豆)、葡萄干、堅果等輔料,放到鐵甑上蒸制而成的。“甑”,是一種古老的烹飪工具,它是蒸器,器底有孔,一般配合鬲(gé)或者罐使用。

奉節縣民間美食“竹園盬子雞”的烹制器具很奇巧,初看是一只普通的圓柱體陶瓦罐,中間有些凸,像樂器“鼓”,名叫“盬(gǔ,音古)子”。盬子雞的主料是鄉下農家土雞整只,合著宰成小坨的老臘肉,要是有臘豬蹄膀加進去,就再好不過了。 配菜為農家自己腌制的陳年大頭菜,切成片,也可根據自己喜好加入其它菜品,如蘑菇、竹筍等。

“甏肉干飯”當中,“甏肉”充當了菜肴的角色,“干飯”是指作為主食的米飯。 “甏肉”不是某一種菜品的名字,更像是一種烹飪方式?!瓣础笔且环N缸,甏肉的意思大概是用缸來烹煮的紅燒菜肴。雖然現在已不用什么大缸去煮了,但依舊保留了“甏肉”的名號。

李坑撰肉是一種以鮮美的豬肉為主要的制作食材,在經過獨特的工藝制作之后所形成的美味,他的成品色澤較為艷麗,入口更是香醇,肉質 更是嫩爽可口,氣味更是幽香,且此道美食名菜更是地方的特色之一,值得品嘗,它所含有的營養價值更是十分的豐富。

粢飯糕比較開朗,奔放地跳進油鍋,裹上一層亮閃閃的金色,里頭咬開來還是規規矩矩的白色米粒。粢飯悶騷,外表是堅挺完整的白米粒,里面夾的卻是金黃松脆的油條。

褡褳火燒屬于北京小吃。 因為火燒的形狀酷似舊時代人們肩背上前后兩片的“褡褳”,因此稱為褡褳火燒。褡褳火燒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清代光緒年間,距今已有幾百年歷史了,如此經久不衰一定很特別吧!其實”褡褳“是古時人們用來裝東西的,也是古時用來當錢包的,這褡褳火燒因為制作出來形似褡褳,因而其名也有寓意發財的意思。

歡迎分享轉載→http://m.avcorse.com/read-455450.html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