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4-09-13閱讀(14)
河北新聞網訊(通訊員王新平)近年來,保定市徐水區戶木鄉立足該鄉產業基礎,不斷做大做強鞋墊這一特色產業,現鞋墊產業以年產兩億雙的產量居全國之首,三分一產品出口俄羅斯、烏克蘭等國家,成為戶木鄉富民的支柱產業之一,接下來我們就來聊聊關于保定市徐水區興龍海鞋墊廠?以下內容大家不妨參考一二希望能幫到您!

保定市徐水區興龍海鞋墊廠
河北新聞網訊(通訊員王新平)近年來,保定市徐水區戶木鄉立足該鄉產業基礎,不斷做大做強鞋墊這一特色產業,現鞋墊產業以年產兩億雙的產量居全國之首,三分一產品出口俄羅斯、烏克蘭等國家,成為戶木鄉富民的支柱產業之一。
抓引導,規范提高出特色
戶木鄉鞋墊開始于1988年,那時戶木鄉有家氈廠,專門趕制氈。當時,人們為了保暖,往往在自家床上、炕上鋪塊氈。因為有現成的氈,有些腦子靈活的就想到做鞋墊,沒想到一銷售,就倍受人們歡迎。于是,鞋墊廠就逐漸多了起來,那時生產的氈鞋墊全部銷往東三省。由于鞋墊產業是由農民自發搞起來的,隨著時間推移,在發展中出現的一些問題亟待解決,如缺少流動資金、生產場地簡陋、普通產品多,高質量的精品少等等。
戶木鄉黨委政府成立產業提升領導小組,加強對產業的引導。由鄉政府牽頭,成立鞋墊協會,建立章程,由協會來規范行業行為。同時促進生產業主聯合起來組建股份制公司。這樣有利于較快擴大生產規模、提高產品質量、提高市場競爭力。為解決融資難問題,戶木鄉積極協調,促進金融機構為鞋墊產業做好小額貸款工作,建立與貸款戶之間的平等互利關系。同時加強引導,鼓勵生產業主樹立大志向、大作為、大發展的意識,堅持“無中生有”“有中生新”,不斷進行產品上檔升級。
強創新,產業注入新活力
戶木鄉德山二街村是鞋墊加工生產大村,該村鞋墊業發展的創始人是村民劉水良。劉水良最初只是一個補鞋匠,在補鞋過程中發現了商機,對鞋墊產生了濃厚興趣,經過反復摸索、討教老人,從開始采用傳統模式制作加工鞋墊,到不斷改進模式,借鑒學習外地生產工藝,他在創新中摸準了市場行情、找到了商機。
別的村民看小小鞋墊能帶來大錢,都躍躍欲試,想加入到鞋墊產業中來。劉水良主動當起了技術顧問,毫不保留地提供技術和生產工藝,在他的帶動下現全村已經發展大小鞋墊加工企業30余家,全年凈利潤額300余萬元。在無情的競爭大潮中,他不斷注重創新,準備再添新設備,上繡花機,實現機械化生產。
劉水良只是戶木鞋墊產業中的一個例子,很多像他這樣的生產者堅持“無中生有”“有中生新”,由單季生產到一年四季都出產品,夏秋生產單墊,冬春生產棉墊,長年生產,四季出貨。現在,他們正在與全世界的大市場接軌,通過技術創新,提高產品質量,注重開發精特新產品,搞好商標注冊,注重產品包裝和創立自主品牌,爭創名牌。
重升級,小鞋墊成致富大產業
為把小鞋墊做成富民大產業,戶木鄉不斷對制約企業發展的不利因素進行破解,以促進鞋墊產業發展壯大,增加農民收入。在政府推動下,該產業打破了小作坊式作業改進設備,提高機械化程度,逐步向規模化、集約化發展。不斷進行產品創新和提檔升級,逐步形成“你無我有、你有我優”的態勢。隨著市場不斷變化,戶木鄉鞋墊的質量越來越好,品種越來越多。就質地說,有氈、純棉、無紡布、竹子、木制的五類;就樣式說,有原來單純氈的到現在包布、印花、刺花等類;現在根據人們追求養生保健的大趨勢,又推出集養生、保健、按摩、高科技鞋墊,已逐步打入各大城市的大型超市。
小小鞋墊,給戶木的經濟發展起到了很大的促進作用。戶木鄉共有16個村,現在村村都有鞋墊加工企業,全鄉成規模的鞋墊及相關用品的生產廠家有近200多家,一個中等的生產廠每天銷售鞋墊可達1000雙。除此外,幾乎家家戶戶都進行零散小鞋墊的加工,她們從鞋墊廠統一領料,然后按要求進行縫制,一個農村婦女,在不影響其他家務活動的同時,每天縫制鞋墊就可以掙到30多元錢,每月收入千元左右。而全鄉每年銷售到全國各地的鞋墊有2億多雙,小小鞋墊,已經成為戶木鄉的一項支柱產業。
鞋墊業的不斷發展,形成了遍地開花之勢,戶木鄉成為鞋墊知名之鄉,還有效地帶動了運輸業、餐飲業等其它服務行業的發展,解決了閑散勞動力就業,促進了農民增收。
歡迎分享轉載→http://m.avcorse.com/read-416730.html
下一篇:紅娘是哪一部作品中的人物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