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時尚>美麗云南第二季昭通大關翠竹(美麗云南第二季)
發布時間:2024-09-13閱讀(11)

《云南省情系列微視頻》
美名系列之——西雙版納·景洪市

景洪市地處祖國西南邊陲
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中部
從青海發源的瀾滄江
一路曲折南下
滋潤著景洪
旖旎迷人的熱帶自然風光
多姿多彩的民族風情
造就了聞名遐邇的
“雨林景洪,柔情傣鄉”

(景洪市)
黎明之城
景洪,傣語意為“黎明之城”
"景"即城,"洪"是指天亮
據《景洪縣志》記載
景洪古稱“勐泐”“景隴”“景詠”
舊稱“徹里”“車里”
是以傣族為主體的多民族邊疆地區

(帕雅真的故事)
西漢時為哀牢地
東漢為永昌郡地
宋紹興三十年(1160)
帕雅真統一勐泐,建立景隴王國
元成宗元貞二年(1296)
車里設置徹里軍民總管府
明洪武十七年(1384)
改為車里宣慰使司
明隆慶四年(1570)
宣慰使司把轄區劃分為
12個“版納”即12個征收賦役的負擔單位
于是始有“西雙版納”之名,清沿明制
1927年,置車里縣
1953年,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區成立
今景洪市境置4個州屬版納
和1個基諾洛克生產文化站
1957年合并設為縣級版納景洪
1958年,設景洪縣
1993年,景洪撤縣設市

(車里軍民總管府印)
河流與亞熱帶季風相交織
孕育了這片北回歸線上的綠洲
在迤邐的群山和奔騰的河流之間
鑲嵌著景洪壩、橄欖壩
勐龍壩等10個壩子
瀾滄江由北向南穿越而過
讓這里傍水而生的
傣族、拉祜族、哈尼族、基諾族等
13個世居民族
享受著這片“山國里的平原”
54萬各族人民
在這片6867平方千米的膏腴之地
繁衍生息

(生活在雨林中的基諾族)
動植物王國
豐富的動植物資源
使景洪成為中國寶貴的物種基因庫
被譽為“動植物王國”
境內有高等植物3890種
列為國家級保護的有52種
境內有我國保存最為完好的熱帶雨林
進入原始森林
能見到“見血封喉”——箭毒木
“植物界的舞蹈家”——跳舞草
“植物的絞殺者”——榕樹
還有桫欏、龍血樹等
珍貴熱帶雨林植物
2019年,通過一系列措施和建設
景洪市森林資源呈雙增長的良好態勢
森林覆蓋率達85.04%

(藍孔雀)
景洪茂盛的熱帶雨林
溫暖、濕潤的氣候
滋養著眾多的珍禽異獸
其中鳥類390余種,獸類60余種
分別占全國的1/3和1/4
列為國家級保護的有38種
兩棲爬行動物占全國總類的1/5以上
保留著中國唯一的野生亞洲象種群棲息地

(云南省熱帶作物科學研究所)
豐富的植物資源與氣候優勢
使南橡膠、北茶葉
發展成為景洪重要的產業布局
中國實驗動物云南靈長類中心
中國醫學科學院藥用植物研究所云南分所
云南省熱帶作物科學研究所
云南省熱帶林業研究所
運用各自的智慧、巧妙地與自然相處
寄托著對青山綠水的未來期許
多彩景洪
景洪的民族文化資源特色鮮明
貝葉文化、茶文化、節慶文化
多元文化兼容并蓄
傣族的“潑水節”
哈尼族的“嘎湯帕節”
基諾族的“特懋克節”
拉祜族的“拉祜擴節”和瑤族的“盤王節”
民族節日多姿多彩
讓景洪全年都浸潤在節日的歡騰中

(潑水狂歡)
傣族章哈、哈尼山歌
基諾大鼓,興味悠長
瀾滄江畔的傣家竹樓里刻經、織錦
慢輪制陶喚起歷史遺韻
熱情好客的邊疆人民
載歌載舞述說著鄉村振興的時代華章
景洪在1981年成為國家級風景名勝區之一
1998年又被評為中國優秀旅游城市
并先后成為國家園林城市、森林旅游城市

(告莊西雙景大金塔)
如今,優越的區位
讓多種交通方式巧妙整合成了
水、陸、空現代立體綜合交通網絡
西雙版納國際機場建設空中走廊
國家級口岸景洪港
沿“黃金水道"瀾滄江·湄公河
一江通六國
昆曼公路、玉磨鐵路
編織陸路交通網,直達東盟

(景洪昆曼公路)
“一帶一路”
這一跨越時空的宏偉構想
正順著瀾滄江南下
承載著沿途各國發展繁榮的夢想
賦予南方絲綢之路與茶馬古道
嶄新的時代內涵
水
一點一滴為景洪創造出文明
化身承載交流的通道
支撐黎明之城過往的繁華
流向令人向往的未來
END


相關信息
云南省情系列微視頻《美麗云南》(第二季)由云南省地方志編纂委員會辦公室出品發行,北京中外名人文化科技有限公司攝制,已陸續在百度等網站及各新媒體平臺播出,敬請大家關注搜索“云南地方志”名稱注冊的騰訊微信公眾號、騰訊企鵝號、新浪微博賬號、頭條號、抖音賬號等圖文社交媒體、視頻門戶網站、視頻平臺觀看,也可以在百度搜索“美麗云南”,進入百度百科詞條(秒懂全視界)在線觀看完整視頻,還可以關注搜索以“美哉云南”名稱注冊的大魚號、愛奇藝號、網易號、搜狐號、優酷視頻門戶網站和微視、美拍、快手、最右、秒拍等平臺觀看。
歡迎分享轉載→http://m.avcorse.com/read-415730.html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